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以及家庭结构的演变,“空巢”家庭正迅速增加。“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来看,家庭照顾是老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但随着“空巢”家庭数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空巢老人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列举了农村空巢老人在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安慰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危机的成因,并对如何整合我国农村的村庄、家庭和个人的养老资源,应对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危机提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文章介绍了城镇化对城市空巢老人带来的影响,指出了空巢老人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提出建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来应对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并采取SWOT方法分析了社区医养结合应对空巢老人养老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从生活质量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探讨了社区医养结合的价值,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养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山东省612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生活管护、经济来源和精神慰藉等养老需求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难题主要表现为:医疗需求旺盛但大病保障薄弱,管护需求迫切但各方照料严重缺位,急需经济保障但收入少消费低,精神困境突出子女社会慰藉少等。由于家庭中子女的缺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健康、自理的要求尤为迫切。为此,应加快建立家庭、社区、国家和市场联动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基线数据,将养老需求和代际支持结合起来考虑,对空巢老人和与子女同住的老人、以及空巢老人群体内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空巢老人相比,有老人同住的子女家庭在经济支持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的养老负担更重;低龄空巢老人、城市空巢老人以及老年夫妻户是自我养老的相对优势群体;高龄空巢老人、农村空巢老人以及独居老人普遍面临养老需求大但代际支持弱的困境,并且这一困境呈现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65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更有2340多万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需要社会照料。据专家介绍,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增加。尊老养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如何让老人们度过幸福的晚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根据我国的传统习惯和具体情况,国家民政部确定了我国养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民营、社会团体办托老院为辅助的养老保障指导思想。现实生活中,老年朋友,乃至家庭中的青年人对待这个问题又是怎样的考虑呢?在采访了多位读者后,…  相似文献   

7.
汪泽德 《社区》2013,(30):29-29
机构养老是仅作为支撑用的,即使住满了还有大部分的老年人需要居家养老,这是个大问题。由于老龄化的进程中空巢老人已超过50%,失能、半失能老人已占13%,加上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加大,“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的方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社区为依托”正是我国社会保证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8.
中国都市社会的养老问题:以北京为个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北京为个案的调查和研究显示 ,老人家庭的空巢化和高龄化成为中国都市社会养老问题面临的双重挑战。老年照料体系应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原则 ,以家庭支助为基础 ,以社区服务为依托 ,以国际和政府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保障  相似文献   

9.
姜晓梅 《社区》2008,(25):48-48
近日,山东省莱西市出台了《城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为居住在城区的60岁以上“三无”老人——无人照顾的困难优抚老人、低保家庭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及困难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探视、精神慰藉及电器维修、管道疏通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徐炯权 《社区》2015,(25):32-34
民政部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而且增长比例每年都在提高。随着“空巢”家庭越来越多,摆在老人们面前的难题之一就是“吃饭难”。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第一件大事。近几年来,为切实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吃饭难”问题,全国各地的一些社区陆续办起了居家养老模式的老年食堂。然而,这些社区老年食堂在红红火火开办了一段时间后,大多数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局面,有的甚至不得不关门歇业,被称之为“舌尖上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低生育率和老龄化背景下,要实现老有所安和关怀少年的成长,国家体系化的高质量养老公共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分析“一老一小”人口形势、生育意愿下降背后的原因,研究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的路径。研究认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要强调“一个中心”:敬老爱幼、安老怀少; “两翼互动”,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和生育友好型社会; “四轮驱动”,即高质量取决于服务的福利性、有效性、可及性和及时性。研究还认为,对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群体的服务是养老服务业的重点人群,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养老责任包括对这些人群的兜底养老、普惠养老、公平养老和品质养老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老年的价值友好、文化友好、政策友好、环境友好和服务友好; 生育友好型社会的生育责任包括适度生育、优化生育、生育服务和生育保障的责任,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则要体现生育的价值(文化)友好、福利友好、婚姻友好和服务友好。研究表明,在全方位构建现代化“安老怀少”统一的政策、制度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社区是关键环节,需要顶层设计和分类推进相协调,才能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2.
来自江西某县农村留守老人的物质支持、生活照料支持、精神慰藉支持等方面调查研究表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严重威胁到留守老人的生活。他们的养老支持目前仍然是以家庭为主,但许多留守老人得不到子女的赡养,又无其他社会支持,晚年生活境况凄凉。缓解农村养老压力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由政府、社区、社会服务机构、家庭和个人构成的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以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峻,他们与中、低龄老人相比,在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点的描述,详尽分析了他们在日常照护、医疗护理、生命安全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以期能够为提高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完善城市社区为老服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回顾社区研究、社区服务及有关历史,反思中国的"社区"及其在社会政策实践中的作用。分析中西方养老模式与理念之异同以吸取有益经验,对中国式"社区养老"与西方的community care(社区照顾)以及近年来流行的aging in place(AIP,就地养老)作了回顾比较,并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社区养老将成为中国养老方式的主流,但社区养老不是变相家庭养老。家庭的养老功能急剧减弱,不久的将来,当大批"空巢"(包括孤独鳏寡)老人进入高龄阶段后,尤其是需要长期照顾(long-term care)的时候,"以居家为基础"更不能简单理解为以自我或家庭照顾为主,居家社区服务必须跟上,机构养老一床难求的局面要尽早改变。正视独生子女政策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后续问题,针对即将到来的巨大社会养老需求,大力发展社会服务(包括机构养老),这是非常时期应对"潮独"(婴儿潮出生、成为独生子女父母)一代特别突出的"空巢"家庭问题积极开展研究的必然思路。综合社会服务体系框架设计、分户不分居的代际支持方式、城乡老年人健康分化等,都是与社区养老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中国总体公共政策已经由"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转型,为社区养老事业朝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历史条件,国家"十三五"规划为此做了新的战略部署。政策研究还要注意避免这种有针对性的养老举措在将来过时而造成国家负担过重。  相似文献   

16.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经商、务工,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其祖辈或其它亲属照料,这部分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存在严重的监护缺失、教育滞后、心理病态发展等问题。笔者认为应以学校寄宿制为主导,家庭、政府和社会多方面力量协调作用,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江西等4省8村的实地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社会保险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不同养老模式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困境,且各模式之间彼此独立甚至互相排斥。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呈现出明显的“断裂”特征,无法有效应对日益严峻的农村养老危机。研究认为,在结合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和老人个体化需求差异的基础上,推动家庭、社区、机构和社会养老保险等不同养老模式有机融合,取长补短,同时有效整合农村医疗资源,充分发挥农村老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传承性,建构一个多主体、多层次、多阶段的综合型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农村养老危机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9.
地震灾后失依儿童面临着创伤压力、丧亲哀恸以及依附关系变迁的三重弱势困境.社会工作应基于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介入失依儿童寄养安置,增进其依附关系的建立;开展多层面的心理干预,妥善处理灾后心理危机;提供失依儿童个案管理,促进其可持续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多阶段抽样调查法对成都市六个主要城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成华区、金牛区、高新区)的300名空巢老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市空巢老人的生活及健康状况。成都市绝大多数空巢老人的月生活费用都在1000元以上;子女看望的实际时间与老人们的期望值存在偏差,空巢的主要原因与子女的生活习惯不同;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大都不容乐观,且困扰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是孤单。社会特别是子女应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爱;社会对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以通过多种途径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