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伦理经营将会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要从改善我国宏观道德环境和企业自身行为入手,提高企业行为伦理化程度: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为企业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建立企业伦理经营补偿机制;企业也要加强内部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中小私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经验文化、家族文化、短视文化、用人文化、人治文化、鸡头文化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中小私营企业发展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中小私营企业建设现代企业文化的实现途径,即提高中小私营企业家的素质,使其发挥核心作用;培育以人为本的深层次企业文化;创建纵横立体互动的企业文化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儒家伦理的特点是以群体利益为本位,强调克己奉公;以仁爱厚德为核心,注重人际和谐;以精神境界为灵魂,追求理想人格;以知行合一为宗旨,重视内省与外推.儒家伦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是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支柱,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益借鉴,有助于缓和现代社会重"物"轻"人"的弊病.历史启示,儒家伦理的时代价值在于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企业管理伦理构建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社会,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主要伦理问题,是"人"、"欲"、"权"的生态协调问题,"人"、"欲"、"权"展开了当代企业管理的三个维度:管理思想、管理制度、管理实践.这三个维度构成了当代企业管理伦理探讨的整体视野:管理方向的选择是对管理思想(即管理的伦理理想、伦理尺度、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体系形成)的定位;管理模式的确立表征为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内在支撑是管理伦理理想,所追求的目标是伦理价值实现,其根本原则是道德原则,其形式规范定位则表征为道德规范体系的建立;管理实践是法治与德治,其现实目标是人权维护、权利保障和权力监约,首要前提是法治与德治必须合普遍平等的自然法则与合普遍人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私营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远低于其他类型企业,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的3078家企业数据样本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私营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与企业规模、股东控制力负相关,与建立工会组织正相关;并且,私营企业养老保险参保率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受到股东控制力和职代会的调节,股东控制力将放大养老保险参保率与企业规模之间的负相关关系,而建立职代会将缩小养老参保率与企业规模之间的负相关关系,甚至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些发现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私营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理解,并对相关管理部门的决策和学术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企业组织伦理氛围和企业组织伦理文化是组织伦理状况的形成、发展乃至影响机制发挥的两大重要内容.基于江苏省836名企业员工的样本调查发现:(1)法规氛围在企业组织中形成并对道德行为起"规范作用";(2)企业组织的"自利"氛围以及"功利"氛围仍在加重并呈"蔓延"趋势,导致企业人际关系淡漠;(3)企业组织的伦理文化界定模糊,没有对企业组织道德行为起到实质性的监督与引导作用.促进社会转型期企业组织伦理作用的有效发挥,须建立基于权利和社会责任的企业伦理氛围,重视法律、政治、习俗与传统共融的企业组织伦理文化,培育可持续性的社会责任型企业组织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五反"运动之后,私营企业内出现了一些新的劳资矛盾,这既损害了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因此,国家及时采取调整劳资纠纷的各项措施,如规定劳资两利的企业利润分配原则,确保企业合法盈利;积极引导劳资双方签订劳资合同;建立健全私营企业的工人监督组织;开展劳动竞赛等。这些措施为解决私营企业内的复杂劳资矛盾,理顺劳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理念下的中国行政伦理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经济人"的特征.这种"经济人"理念的植入并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基于"经济人"追求最大化利益的倾向,其在行政领域的适用,引发了行政人恪守行政伦理的困厄:追求自身利益与代表公共利益的矛盾;对上负责与回应民众的矛盾;为政绩而政绩的"政治作秀".笔者以为,"经济人"理念下的行政伦理建设必须从转变观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制度伦理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私营企业中普通员工收入过低、分配不公的现象,提出了按劳动力要素贡献率分配企业收益,并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私营企业实行按要素贡献率分配,对员工、私营企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立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从德性伦理视角研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这种研究视角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与认可,被学者们称之为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转向。近五年来,环境美德伦理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其主要关注点如下:一是环境美德伦理学的缘起与发展研究;二是环境美德伦理的基础性研究;三是环境美德伦理的本土化研究;四是环境美德伦理走向实践研究。对国内近年来环境美德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界进一步深化对环境美德伦理的研究,为我国当下的环境道德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加强师德建设,一是要贯彻落实<教师法>,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健全考评制度等;二是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靠自我修养铸师魂.只有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强制和慎独并用,师德才能达到较高的境界和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民营企业中有90%以上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式企业采用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在造就民营企业辉煌发展的同时,也成为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本文以福建泉州家族企业为例,分析泉州家族企业具有的伦理资源优势和伦理弊端,探讨民营家族企业如何进行伦理建设,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伦理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劳动伦理从源头上影响人类经济行为的动机和方式。中国劳动力迁移行为具有与他国不同的典型特征,仅从经济因素的视角来解释是不足的,需要诉求于劳动伦理因素。中国乡土社会中经商逐利、勤勉耐劳、艰苦奋斗、安分守己、服膺现世等内化于心的劳动伦理,为劳动力迁移提供了强大的内在伦理支撑。当前,中国乡村伦理正在经历冲击和瓦解,一方面,要强化乡村伦理重建,重塑乡村道德秩序;另一方面,要进行社会政策的适应性调整,通过提高工资水平、逐步放开农民工进城落户政策等途径,实现社会政策与伦理道德、经济行为的相容。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我国民营中小企业道德生成的基本内涵,指出道德生成对于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生成不仅是企业道德知识的增长,而且是在此基础上企业道德境界的提升和企业道德实践能力的增强。当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道德生成存在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道德生成认知和道德生成操作不足。为此,提出采用"循环三步法",依次通过确立企业道德信条、进行企业道德教育和执行企业道德准则,以促进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伦理道德的有效生成。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当代中国朝鲜族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一方面以单亲家庭、单身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的新型家庭结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受到冲击。因此当代中国朝鲜族社会要从内容、机制、方式、价值观等方面重构朝鲜族家庭伦理。  相似文献   

16.
伦理化经营是企业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结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企业的伦理现状,认为加强企业伦理建设是建设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对我国企业提出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企业伦理准则、加强对员工的伦理教育、提高企业经营者的人格素质和建立相应的行业中介机构等一系列加强伦理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已成长为我国经济重要力量的民营企业,正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冲突中艰难前行。对民营企业中制度冲突与人才流动关系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制度变迁和人才流动也存在双向互动和双向建构的关系。制度冲突影响员工的组织归属感,从而影响其流动,而员工的流动必定促使民营企业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上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18.
诚信——- 中国传统商业伦理资源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资源, 对传统的商业伦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为传统商业伦理的直接来源。以诚为本, 弘扬诚信精神对于加强当今社会的企业伦理建设, 加快信用体系的确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鲁迅先生的创作颇具特色,独树一帜。作为新文化运动主将、著名翻译家和文学家的鲁迅,其作品融会了中西伦理文化的共性与冲突。中西伦理对鲁迅创作思维的影响不容忽视,鲁迅一方面试图用西方新伦理突破中国封建旧伦理的禁锢,另一方面又深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这种矛盾和交锋在鲁迅作品中时有隐现。作为译者,基于中西不同的伦理观,对鲁迅作品进行翻译时便可能造成信息的缺失,从而导致读者的误读。对比《狂人日记》的两个英文译本,探讨译本中隐含的鲁迅的不同伦理观。从中西伦理契合型和冲突型两个角度分析译者不同的翻译策略,以期促进译本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