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阐述了生态文明观内涵,从教育变革、高校德育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揭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生态文明观内涵,从教育变革、高校德育教育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分析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必要性,揭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的必然联系,指出了高校生态文明观教育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高校加强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3.
推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路径探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养成,就要着手于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伦理教育,依托校园和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态实践,着力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管理评价机制,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在建设协调发展的小康社会中,生态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加强对大学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和高校德育的需要。高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并教育学生以生态文明观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开展全民的生态文明教育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从生态环境现状的宣传与教育、环境保护基本常识和生态科学规律的普及、生态文明观的教育和生态文明道德的培养等方面入手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倡导生态文明的21世纪,文学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应当成为文学史写作的文学史生态理念,文章对大文学史观的写史理念提出了几点看法。以“现代”作为论述平台,着眼于现代文学史改进和调整的必要性,重申加强被长期被忽视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在大文学史观的生态视野下构建相对完整的现代中国大文学史。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正逐渐被视为解决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精神良药。“天人合一”生态自然观,提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视角,蕴含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吻合的自然观。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为典型表征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诠释和剖析,阐述了“天人合一”自然生态观的现代价值,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当代生态文明观的嬗变是基于现代自然科学革命对世界真实图景的逐步揭示和人们对自然本质趋向全面认识而渐次发生的。文章从哲学和具体科学关系的角度试图厘清现代自然科学革命与当代生态文明观之间的深层次关系,阐明现代自然科学革命是当代生态文明观嬗变的深层根据。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现与生态文明教育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目前,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应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上狠下工夫,加快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积极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平台,注重生态校园的建设,营造生态文明教育文化氛围,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态道德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新的高度,这不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关系到全国人民的福祉和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对其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现代人才的客观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共在、共存、互为伙伴关系的生态自然观。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策略和路径,一是必须让大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解决该问题的紧迫性;二是要加强对大学生生态道德养成的教育,提高他们的生态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吸收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主流意识的重要表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应围绕其主要内容,以构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开展校园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为着力点,通过加强生态文明课程教育、丰富生态文化活动实践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生态消费观等手段,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生态观,确保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2.
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国传统文化、党的实践三方面探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逻辑,并说明节约理念是贯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而从政府、产业、社会三个层面出发,阐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启示:我国应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分三个层面进一步加强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政府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优化政策体系;产业层面应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加强扶持政策,引导绿色投资;社会层面应进一步提升全民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加强生态环保教育。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既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需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在法理的维度,强化风险社会理论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法律观、代际正义理念,实现水生态保护协调、民主决策与全球治理原则等,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教育价值.高校是推进"绿色学校"建设的主体,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的主阵地,理应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当中.但就目前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完善、教材内容不完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依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可从课程、教材、学生、教师四个方面建构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既工业文明后出现的新的文明形式,它既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后,探索对高校学生切实可行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观。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所阐发的反物质主义、反理智主义思想和甘于居小的智慧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老子的文明观是最符合生态主义理想的文明观。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正好代表着对文明与自然之关系的理解的两个极端,二者都不可能完全得以实现。现代主义的文明观不仅是错误的,其价值导向也是极端危险的。极端生态主义的文明观虽然是不可实现的,但其价值导向是健康的。在由现代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信奉现代主义的人越少越好,信奉老子思想和生态主义的人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十个坚持”的基本命题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深厚的哲学意蕴,其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实践论三个基本维度进行思想体系构建。其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观为思想原点,解决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的元哲学问题;以生态历史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民生观等为逻辑展开,从文明形态、发展道路、价值立场等方面进行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的理论建构;以生态政治领导观、生态系统治理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全民行动观、生态全球共赢观等为方法论指导,回答了“怎么建设生态文明”现实问题,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总的遵循,为建设美丽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工程,推进这项工程,既要加强生态伦理建设,也需要加强生态法治建设。在法理的维度,树立人本法律观、完善生态法律体系、强化法律生态保护功能等,是构建生态文明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独立学院作为高校新的办学主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后发优势,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明确生态校园的标准体系,科学引导大学生养成生态文明行为习惯,从而构建起独立学院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已然成为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直接相关的重要内容,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也成为现代政府治理的重中之重,它是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标准。为了应对环境问题全球化和适应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的政府治理必须创新,首先,改变政府治理理念,加强生态教育宣传;其次,调整政府职能体系,形成生态治理整合效应;最后,完善生态治理绩效考核机制,加强生态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