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3 毫秒
1.
公民因性别、年龄和道德等差异会对公共政策产生不同态度,进而作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在诸多因素中,道德是影响人们政策态度的重要因素.通过设计公共政策态度量表和多维道德量表,构建研究模型,对沈阳部分市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和Lirs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和模型分析,验证了我国市民整体公共政策态度呈积极状态,受人口统计学特征影响,我国市民的道德具有多维性,且这种多维道德对市民公共政策态度的形成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很多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政治后果抱有乐观态度的学者认为,随着泰国近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该国市民社会已经崛起,从而能够大大推进民主化进程和政治发展.但本文通过对泰国主要社会阶层政治参与和政治亚文化的分析,发现该国政治文化与尊崇民主政治的西方公民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泰国主要社会阶层很少有强烈的民主和社会责任感.此外,人们也普遍缺乏法律意识.本研究表明,“市民社会”是基于古希腊以来西方社会平等、民主的政治关系提炼出来的概念,难以准确地反映泰国的现实社会和政治发展情形.因此,虽然泰国政治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市民流血抗争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意义上市民社会的崛起;泰国的民主政治仍然缺乏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市民审美问题研究现状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审美问题的日益大众化和生活化,市民审美和市民艺术问题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针对市民审美问题研究的现状,从市民审美问题的基本理论、市民审美研究的发展历史、市民审美研究的现实问题和中西市民审美的比较研究四个层面进行梳理,发现市民审美问题的理论探讨虽已取得显著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化,有许多课题尚待开拓:市民阶层的内涵尚未厘清,市民审美和市民艺术的前史还需深入追溯,当前市民审美状况的探讨和中西市民审美问题的比较研究也较薄弱。市民审美是极具民族特征的文化艺术现象,对市民审美和市民艺术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中国美学和中国艺术学的全面深化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及其对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社会问题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是马克思政治哲学中关于国家理论的重要论点.马克思用批判的思想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确立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辩证唯物历史观.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市民社会并不是西方文化的特殊产物,而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本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主要思想进行了介绍,并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做了总结,最后就今后如何培育我国市民社会做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市民社会的基本理论,对黑格尔、马克思的市民理论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强调构建中国市民社会将有利于加强民主建设,加速和谐社会的发展步伐,指出民法是构建中国市民社会的法律基础.强调了民法在构建中国市民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市”是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地方性重要举措,“依法治市”不仅需要在法治进程中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提高全体市民对依法治市重要意义的认识,而且更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市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市民的法律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依法治市的目标提供内在的驱动和必要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隋彬 《南都学坛》2004,24(4):63-64
"市民世界"是老舍作品的一大特色,它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的所有方面。老舍习惯用"文化"来分割他的市民世界,其中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体现着老舍对传统文化不同层面的分析与批判。在他的"市民世界"中,活跃着三种不同类型的市民:老派市民、新派市民以及正派市民或理想式市民。老舍描述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命运时,既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批判的意识,同时对传统的必然失落又表现出复杂的感情,但他的可贵在于不忘在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潜在力量的挖掘中,去寻找民族振兴的理想之路。  相似文献   

8.
从总体上看,保护财产私有权、契约自由权、公民平等权这三大现代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私法与市民社会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内在亲和关系,现代法律的基本理念源于市民社会,又表达了市民社会的内在要求,因而现代法的精神实质上就是私法的精神。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和市民社会是其内在的双重推动力。  相似文献   

9.
市民社会是与政治国家相对应的社会生活领域。独立的市民社会是法治形成的必要社会条件。西方中世纪后期市民社会运动为近代法治确立奠定了基础。市场经济作为市民社会的经济形式促进法律的形式合理性发展,并孕育社会普遍的法治理念。市民社会权利以各种形式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写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前,对"市民社会"的分析研究已经达到了当时的政治和哲学研究所能达到的最高层次.但是对于市民社会究竟是怎样构成国家和法的基础,"市民社会"本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些都仍然是模糊不清的.那么马克思对"市民社会"在法哲学分析上所达到的限度,以及这一分析成果为之后的经济学研究所奠定的基础性作用就构成了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动因.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公民权利的建构问题。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治理制度设计,最终的根据一定是落实到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等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上。从公民权利出发来阐释乡村治理,就是要指出乡村治理所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更为本质的是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问题。乡村治理不只是个秩序问题,更是一个公民权利的规范问题,只有从公民权利的制度化上来推进乡村治理建构,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治理的民主化与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法治国家的全面进步,法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良好、完备的制度建设是必要的基础措施,然而具有法治精神的公民意识却是不可忽略的推助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现阶段的公民意识仍处于启蒙阶段,这对法治进程产生了不小的阻力。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公民意识以及其对法治的诸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按照法治精神的合理内核努力塑造、推动公民意识的提高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公民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人格权,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立法如果不规定公民隐私权,那么它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是极不完善的。论文首先介绍了隐私权的含义及其法律特征,然后指出中国已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制度体系,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紧接着论述了完善中国大陆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的措施;最后,介绍了隐私权法律保护的限制。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行政过程是现代民主行政学公正行政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执法中公民参与的现状不容乐观。政府摒弃特权思想,公民提高参与意识,加强相关立法,健全参与机制,完善法律责任和救济措施,是推动行政参与制度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启动中国的法治进程是法治建设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法治的启动不应主要依靠自上而下的强行推动,而应主要依靠自下而上的自然演进.这至少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真正基础和源泉,另一方面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鉴于此,我国应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在思想领域大力普及民主、法制等观念,不断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加速市民社会的培育和发展,从而推动我国法治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宪法和公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是在近代宪政运动中产生的;凡是成功的宪政国家,均有一套成熟的公民教育体系,宪法教育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核,公民教育是宪法教育的基本内容;要克服法学教育的功利化倾向,使法科学生具备优秀公民的基本素质;要改变宪法教育的泛政治化,与公民教育紧密结合,多种途径加强法科学生的宪法意识和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17.
刑法契约观     
政治刑法只强调对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的保护,崇尚重刑主义;市民刑法则把人权保障作为其首要的价值,强调罪行法定原则和罪行相适应原则。体现转型期社会特点的1997年刑法其实是一种过渡刑法模式,其仍然遗留有许多政治刑法的明显不合理的规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传统刑法思维方式的阻碍,而其向市民刑法的真正转型,则有赖于中国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民众对刑法契约观念的真正认同。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治秩序与境界的确立,有赖于法治意识、法律规范、法律制度三个层面的一体椎进与彼此互动,其中公民法治意识,是公民对法律有充分认知、信任、依赖且以法律信仰为最高境界的国民精神状态,它作为法治主休内在的素质和精神动力,在中国传统人治社会转型现代法治社会的历史性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之,加快培植口民的法治意识,是决定法治国家能否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民主价值视角为解读公民社会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实现中国特色的民主价值为出发点,阐述公民社会的蕴涵及其对民主价值实现的助推作用。在此基础上,剖析中国公民社会现状,探究完善中国公民社会的路径,为实现中国特色民主价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管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作为一项公益诉讼制度,对美国环境法律的发展和实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就美国联邦环境法律中的公民诉讼条款而言,环境公民诉讼主要包括原告、被告、可诉范围等三个因素.环境公民诉讼的原告是指任何人,包括个人、组织和政府机构.被告一般被界定为违反环境法律的私人、企业和执法机关.可诉范围则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执法机关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这三个因素都具有极其广泛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公益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