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合理的投票系统都是操纵的,决策形成过程中的防策略投票问题属于社会选择应用领域的前沿问题.分别从模态逻辑、一阶逻辑、命题逻辑的角度,研究了防操纵社会选择机制的核心理论——防策略不可能性定理.希望由此引发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对于萨特来说,作为在其存在中隐含着它物并处于虚无之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存在的根基,而且也是虚无的根基。作为本身就处于亏欠、可能性和时间性中的存在者,自为不仅是通常意义上的亏欠、可能性和时间的根源,而且也是它本身在存在论结构上的超越性的根源。可见,自为确实是萨特现象学存在论的出发点,是它的生存论根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重新叙述,我试图刻画任一新政治经济学或公共选择议题必须涉及的三个重要维度:(1)自由,(2)正义,(3)效率。在给定的某种理性假设下,公共选择的社会效果,不妨被视为是在“自由-正义-效率”三维评价空间的某一区域内取值的映射。那么,阿罗定理及其他不可能性定理意味着,这一区域或许将十分靠近原点,或者,逻辑上,它不可能同时在三个维度上无界,从而我们不可能在获得令人满意的效率的同时兼有令人满意的自由和正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既强调了经济运动中的历史总体,也凸显了社会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试图通过“前进-逆退”等方法批判欧洲历史上教条论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而得出实践活动中具体的人的实在性和特殊性,借此回到经典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视角,将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萨特的方法虽然在实践活动中面临一些困难,但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具有一定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形式化是现代逻辑最重要的方法。将形式化方法引入哲学研究是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当今的“哲学逻辑”把这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哲学理论的形式化有自己的具体操作程序。但是哲学理论的形式化也有其内在局限,即适用范围的狭窄性、研究结果的尝试性、作用程度的有限性;因此最后结论是:形式化是哲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性研究方法,必须注意将它与其他哲学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6.
萨特人学的“非理性”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研究萨特文学的目的出发,主要探讨了萨特人学的非理性问题。1.指出西方人学非理性在文学中的两大类表现。2.萨特人学的非理性,不在于揭示“潜意识”,而重在反对“唯理论”;3.在分析了传统理性的“有效性”和“有限性”之后,认为萨特的“非理性”不等于“绝对的反理性”;4.“抗争性”是萨特非理性人学中的主要因素,他要求人们面对被奴役的处境,勇敢做出“不”的行为选择;5.“新理性”是萨特人学的隐形追求,从传统理性→非理性→新理性,应是一个唯物辩证法的三段式。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萨特的小说《墙》的哲学和文本结构分析,指出《墙》所隐含的萨特的自由观,即若自由选择建立在“分裂”、“焦虑”、“虚无”化的自我之上,自由被“焦虑”侵袭,带有“虚无”色彩,自由选择就无法躲避偶然与荒谬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逻辑对文学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中的形式化方法是几乎一切追求“科学性”的文学理论的理想,但是从新批评到结构主义,形式分析各派都没有达到接近形式化的高度。当前,由于发展第五代计算机的需要,在阅读分析中引人了现代逻辑和形式语言学,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研究中的符号化、计算化和公理化方法的发展,这样就使得建立一个文论的形式系统可能性和意义都大大增加了。这是当代文本理论发展的重要契机,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人在萨特哲学中占有核心的位置,也是萨特哲学论题展开的基点。“匮乏”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由于“匮乏’的存在,人类进行生产、进行社会交往,并产生敌对关系。“匮乏”表现着人类追求自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后期,浪漫主义思潮兴起,柏拉图以来的理性主义受到了冲击。萨特的哲学带着浪漫主义的气质:反对理性与上帝所设定的那种客观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创造、超越与无限可能性。萨特在把富有浪漫色彩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存在”推向顶点的同时,没有忽视人的公共性的存在,主张人的存在是一种面对他人、社会和世界的责任的存在。萨特的哲学旨趣既在私人领域,又包含着公共领域,萨特所追求的人,既奔向浪漫的方向,又回归具体的境地;既追求私人领域的无限可能,又向他人和世界敞开,承担责任。人在萨特那里是浪漫与理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11.
政治学研究可以划分为发现和验证两个过程。发现阶段无法做到价值中立,但验证阶段能够实现。政治科学家如果在研究中遵循逻辑一致性和经验可证性两个标准,那就能获得可验证的、具有交互主观性的或客观的知识,就做到了方法论上的价值中立。因为,所有政治学者都拥有同样的一套演绎逻辑,所以逻辑检验过程能够排除不同价值的干扰;价值虽然能干扰经验观察,但是,如果提高命题的操作化程度,增强观察的直观性,价值观不同的政治科学家也能在经验检验过程中得出同样的观察结论。不能因为发现阶段无法做到价值中立就完全否定经验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中价值中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福祉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用于指导社会选择的福祉标准的存在性及其具体形式的决定问题。阿罗不可能定理最早以社会选择的理论框架探讨了这一问题。现代福祉经济学在继承和批判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基础上为此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答。本文阐述了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基本含义及其贡献,系统分析了从这一定理出发,为了得到福祉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答案而经历的复杂的理论探索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用人们对三个具体难题的求解来加以归纳和说明;现代福祉经济学正是在回答这三个具体难题的基础上揭开了社会选择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3.
我国股市宏观调控合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政府是否需要运用政策手段对股市进行宏观调控以及如何调控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对宏观调控的内涵进行了综合评述,并从理论博弈与时间一致性理论角度分析了股市宏观调控的理论和现实的不可行性,最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否定股市宏观调控,股市宏观调控应该缓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立法上没有不能犯这一术语及相关规定,而刑法理论和实务中则通常把不能犯定位于犯罪未遂的一种加以研究和处理。然而,不能犯尽管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与未遂犯的危险性相比是有区别的。不能犯中,行为人主观上尽管存在恶性,但人的内心并不能危害法益,只有行为才有可能危害或威胁法益,刑法也正是通过对危害或威胁法益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来保护法益的。所以,对不能犯科处与一般未遂犯相同的处罚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5.
通常情况下,德国民法中的债权人迟延和给付不能之间不会发生界定困难的问题。但是在部分案情中却会出现界定困难的问题。传统的“抽象模式”并不正确,界定债权人迟延和给付不能之间的唯一标准是给付的可补正性。而债权人迟延或给付不能的原因仅影响之后的法律效果。此点于绝对定期行为中亦可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不能犯     
传统观点认为不能犯是犯罪未遂的一种,所有的不能犯均构成犯罪。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事实上不能犯分为可罚的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结合外国刑法学关于不能犯的理论,论述了可罚的未遂犯与不可罚的不能犯的区别及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在不能犯问题上的主流观点相当于国外的抽象的危险说。这种主流观点看似或者声称坚持了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但事实上关注的只是主观方面,而对客观方面视而不见。从坚持法益侵害说的立场和真正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客观危险说是不能犯问题上相对合理的学说。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对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理论与制度根据、我国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与根据以及未遂犯与不能犯的关系的比较研究,阐释了主观主义、客观主义、折衷主义关于未遂犯刑事责任的观点均失于片面,只有建立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基础上的我国的刑事责任原则才是未遂犯刑事责任的科学根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刑法理论中关于未遂犯与不能犯关系之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日刑法理论中不能犯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各国刑法理论及司法实践中,不能犯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不能犯的理论丰富复杂,在实践中认定又十分困难。而各国刑法理论中不能犯的含义又有所区别,尤以中日之间的区别为典型。文章拟就中日刑法理论中不能犯的概念、类型、法律后果及根据进行比较研究,以便更好地界定理解我国刑法中的不能犯,为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