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传媒公信力的研究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媒介公信力研究有两个趋向:一是着眼于媒介本身的研究;二是关注从受众角度进行的研究。由此引发媒介公信力研究的五个主要范畴,即媒体公信力状况调查、新闻业表现、受众个体特征差异、人际交流影响以及受众参与程度。通过对具体研究领域及其研究范式的阐释,可以反思西方媒介公信力研究的利弊得失,使中国传媒公信力研究在方法上、理论上有更加深入的探求。  相似文献   

2.
虚假新闻不仅误导受众,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破坏媒体的公信力,还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速,各种形式的虚假新闻有增无减,花样百出。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是遏制虚假新闻泛滥的治本之策。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对新闻媒体、媒体从业者、媒体受众以及媒体把关人等不同主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媒体传播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化水平,引导受众理性参与,净化公共媒介环境。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新闻界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面临着信用缺失的生存和发展危机.造成受众对媒介这种信任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闻界滋生腐败现象,败坏了新闻队伍的整体形象和良好声誉;虚假新闻泛滥成灾,损害了新闻媒体在受众心目中的信誉度;有偿新闻屡禁不绝,貌似新闻的广告充斥版面或荧屏,误导甚至欺骗媒体的目标受众,激起大众的抱怨和不满.面对这种情势,要保持我国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建立个人自律、单位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措施,重塑新闻界的形象,增强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4.
文化离不开传播,传播需要媒介,媒介依赖受众.文化产业意义下的媒介融合,不应当只是媒介的简单结合,从经营的角度上说,这是一种跨媒介的联合,媒介融合的视野也要涉及到与其他机构、产业等的结合,媒介融合的重点也应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生产力.文化产业的第一生产力就是“文化创意”,这也是文化资源用之不竭的源泉,受众的积极意识是发展文化产业第一生产力的催化剂.学界把大众媒介与日常生活及大众文化之间联系起来,打破了单纯政治意识形态对媒介与社会关系考量的垄断.  相似文献   

5.
现在社会,买什么都追求品牌,获得一家大型品牌评审机构的认可,成为名牌,是大多商家推广产品的重要策略。媒介产品同样需要树立品牌,媒介产品如何经得起认证,成为受众认可的名牌?  相似文献   

6.
点击率作为评价网络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历来受到重视。“绿色点击率”有效体现了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实现了点击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能够增强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成为网络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网络品牌是指网民对某一特定网站认知的总和,是网站提供并由网络受众受用的节目(栏目)、服务以及感受的总和。品牌竞争是网络媒体在信息社会媒介竞争的本质。绿色点击率对网络品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网络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全国牙防组”造假事件不仅仅是一次商业事件,更是一次媒介参与制造的舆论事件。大众媒介通过所谓“媒介权威”的塑造和控制话语的权力,主导了受众的视线和价值选择。媒介在从中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的同时,也显现出忽略社会责任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媒介公信力就是媒介赢得公众信赖的品质与能力。就其本质来说,公信力应该是一种心理指标,反映公众对媒介的评价,体现媒介对公众心理的影响能力。媒介公信力的形成取决于媒介是否能够满足公众的中心期待。中国大陆公众对媒介公信力的评价指标大致为以下五条:代表政府;传达政府信息;反映民众的声音;监督官员的腐败行为;报道真实的信息。构建媒介公信力的过程就是媒介的“影响”与公众的“评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媒介公信力建设还应落实在媒介的新闻表现上:一、为社会提供公众最关心的尤其是对人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信息;二、为社会提供反映民情的利益诉求渠道;三、为社会提供权威的理性的舆论指导;四、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9.
步入传媒时代,大众媒介日趋成为塑造人们生活的主导力量,更成为进行语言普及教育的重要渠道。不同 的大众媒介具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它们改变着语言规范的标准,左右着受众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语言学界必须重 视对媒介语言的研究,以有效引导媒介语言的发展方向,同时科学而充分地利用大众媒介面向大批受众的普遍特 征,以及各自的优势进行语言普及教育和语言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娱乐化就是媒体按照快乐原则和大数法则来选择和处理新闻的文化行为。新闻分为严肃性新闻、娱乐性新闻、玩笑性新闻、低俗性新闻四类。大众需求的主体是娱乐,而占社会绝对多数的是大众,所以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中,娱乐性新闻和玩笑性新闻所占比例往往大于严肃性新闻。不能因为严肃性新闻比例少于娱乐性新闻而否定娱乐性新闻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媒介如果要把严肃性新闻告知大众,必须考虑大众的接受水平和接受习惯,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1.
面对个人品牌营销的媒体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发布的有关个人品牌的信息,表达了大众传媒与个人品牌营销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和工具理性,但在双方的互动中也存在着话语权的隐性之争,个人或者公关组织试图通过自己握有的市场权力操纵传媒,掌控“新闻营销”活动。大众传媒首先要进行自我的博弈,自我的博弈结果决定着与个人品牌营销的博弈结果。  相似文献   

12.
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书中提出了"公共领域"一词,并指出了公共领域与大众传媒、公共关系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明确表示大众传媒和公共关系的发展挤压甚至侵占了公共领域的空间。哈贝马斯的推论适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现实,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到了21世纪这样一个网络大领风骚的时代,公共领域不是转型了,而是回归了。  相似文献   

13.
博客“热”的“冷”思考 ——对新闻博客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被称为“博客元年”,博客及其所代表的传播现象引起了新闻传播理论界的关注。对这一新的传播现象需要科学、理性和冷静的分析:博客既是个人传播的工具也是社会舆论阵地;新闻博客的自发性、自主性和随意性使它不可能取代大众传媒;公民记者和公民新闻有利于调动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管理的积极性,是对大众传媒的补充,但需要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舆论形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竹内郁郎、丹尼斯·麦奎尔等传播学者提出的关于传播媒介特殊的角色功能的理论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组织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及角色作用不可忽视,在中国,大众传媒已成为社会各种信息的“集散地”,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其报导信息的基本功能不断扶正,并得到强化;二是其议程设置与公众议程愈未愈趋向一致;三是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开始被赋予一种公众话语权。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是一种新型的大众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具有迅捷、自由、互动的特征。在此传播模式中形成的公共事件是网络舆论膨胀的产物,是群体意愿和力量的体现,具有强烈的现实干预功能。公共事件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综合制约,其中新旧媒体的联合报道是主要推动力,决定着公共事件的社会影响力;网民的娱乐心态亦是贯穿始终的心理机制,对公共事件的性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建设"和谐湖北"的进程中,新闻传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媒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内容之一.建构和谐媒体的关键是推进新闻传播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主要涉及四个方面:改革传媒经营管理体制;调整传媒结构布局;集团化模式的深化以及规范传媒运作.只有全面改革,湖北传媒才能胜任社会交流工具的职鞍责,在构建公共领域、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以及社会预警和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慈善组织公信力维度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着公众冷漠对待特别是富人不愿捐款的窘境。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慈善组织的公信力不足。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就是指慈善组织获取公众信任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为了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一是要加强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二是要正确发挥政府与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媒体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理应在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时起到信息传播、沟通和反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为增进公共福利而发挥最大效益。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媒体不仅可以及时监视可能导致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各种潜在因素,而且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过程中作为政府和公众的代言人,完全可以沟通信息、疏导情绪,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因此,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实质是信息传播的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管理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离不开广泛的社会沟通。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从批判理论中发展出“公共领域”概念,以其公共领域理论为中心,并用生活世界殖民化、市民社会、交往理性等理论回应了传媒批判理论的工具理性批判路向;传媒批判理论主要着力于传媒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消费文化批判,其基础的错位导致与传播学经验学派形成紧张,而且对传媒行为的研究很乏力;而“公共领域”理论却为传媒批判理论注入了从批判到建设的新内涵,促成了传媒批判理论从破到立的转向,交往理性成为传媒批判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浪潮的兴起对当代财经媒体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经济浪潮中美国的公司丑闻沉重打击了美国媒体的公信力。美国财经媒体走过的这段弯路和新经济的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判断不是为了替美国财经媒体推卸道德责任,而是为了更深刻地记取这一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