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的<马诗二十三首>是文学史上首次集中咏马的组诗.诗人对马情有独钟,马是诗人命运的化身和人格心灵的寄托.组诗生动表现了诗人的用世热情、凄惨遭遇和痛苦的生命体验.与之前文人写马咪马之作相比,他这一组诗中以马自况的意味更为明显,而且由于诗人不幸的人生际遇,使得他的咏马诗也浸染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2.
唐代咏物诗,与它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相一致,艺术表现上亦异彩纷呈,取得了高度的成就。自先秦以至汉魏六朝,咏物诗的体制一般比较短小,象屈原的《桔颂》、沈约的《和刘雍州绘博山香炉诗》,已是篇幅较长的佼佼者了。就体裁言,一般多为五言古体,先秦咏物之作多为四言体。唐代的咏物诗在体裁、组织方式方面有了很大发展。比唐代以前的咏物诗要丰富得多。首先各体皆备,既有五七言古诗,也有歌行体,更有五七绝、五七律等近体诸体式。其次,不但出现鸿篇巨制,也出现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组诗。如韩愈的咏《南山》诗,咏《石鼓文歌》以及李白杜甫的一些咏绘画作品的诗歌,篇幅都相对较长。组诗,初唐盛唐尚不多见,同题之作一般只有两首或三首,至中晚唐则大量出现。白居易有《有木八首》、《池鹤八绝句》、《禽虫十二章》等。晚唐皮日休陆龟蒙互相唱和的组诗更多,譬如酒具诗十咏、渔具十五咏、添渔具五咏、茶具诗十咏等等,动辄十首,规模大,内部自成体系,咏物一般面面俱到。组诗的出现丰富了咏物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成都大学教授钟树梁的<钟树梁诗词集>(巴蜀书社2005年出版),收集了诗人自1938年到2004年间的诗、词、曲、对联共二千零数十首(副),无论从诗词的数量上抑或质量上,也无论从创作的时间上抑或内容反映的空间上,都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4.
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相怜两乐事,独使我殷勤.(王献之<情人桃叶歌二首>之二,<玉台新咏·卷十>)  相似文献   

5.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6.
<咏贫士>七首思想内容丰富,借歌咏古代贫士来抒发己志.诗中所咏贫士的事迹分别见于其他史籍中,其中皇甫谧<高士传>是其主要的材料来源.陶渊明对材料的选择和构思不仅体现了其诗的创作特色,也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7.
在穆旦的诗中,<赞美>、<诗八首>是公认的代表之作,<隐现>近年来备受关注,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是,<赞美>在穆旦的诗中仅是一个特例,不具备代表性.<诗八首>在后人的阐释中偏离了穆旦诗歌创作的主线,使其无法正确.代表"穆旦的风格.<隐现>一出场就被蒙上宗教的面纱,遭遇误读.只有挥却历史的雾霭,找到并循着贯穿诗人四十余年诗歌创作的核心脉络,才能踏上其诗歌艺术的峰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的"屏居乡里十年"首次作出确切的界定:1107--1116年(闰正月之前).<永遇乐>的"元宵"即1129年的元宵;该词中的"重(chóng)三五"即1116年的闰元宵.又利用李清照词、文、诗中的内证,提出李清照自比洞庭龙女的新说;再根据李清照习惯于自道"憔悴"的特点,论证<声声慢>(寻寻觅觅)、<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玉楼春>(红酥肯放琼包碎)、<永遇乐·元宵>四首"憔悴词"皆作于明诚逝世之前,特别论证了后三词作于1129年的金陵;文中还对宋人周煇、张端义、刘辰翁的记载或看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诗歌是文聚社成就最高的创作.在文聚社刊物上发表诗歌的作者有冯至、卞之琳、李广田、程鹤西、杨刚、姚奔、李慧中、赵令仪、穆旦、杜运燮、罗寄一、陈时、许若摩等,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文学代表作的有<十四行六首>、<诗八首>、<赞美>、<滇缅公路>等.由于论题和篇幅所限,本文选取文聚社社员的代表作品<赞美>、<诗八首>、<滇缅公路>、<诗六首>等进行分析,所得观点多为新论,有的则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说明】一九一七年六月下旬,郁达夫奉母命返国与孙望订婚,这组诗便是离名古屋回富阳的纪行之作,其中第一、二、三、四、五、七、十首原载同年七月二十四日日本《新爱知新闻》第九三五二号;第八、九首原载同年八月十七日《新爱知新闻》第九三七五号。《郁达夫诗词集》载这组诗时诗前各有题目,但有些题目实类作者注文而非诗题,这里一律将其视为原注移置诗后。道我新诗棉不如,临歧和马请回车。怜君亦为儒冠误,流落人间但掌书。未行前一日,校中李书者某君以诗来繁.余告以将行,匆匆别去,意忘其名.【笺注】渐诗锦不如〕刘禹锡《酬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