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取向在中国深入传播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当代中国内化于心的过程。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特征与形成机理对于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对于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这对创新高校专业教育教学、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有裨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经历理论认知、思想内化、行为外化三个阶段.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专业教育的路径可从四个方面尝试:专业课堂渗透、专业实践内化、专业教师引领和专门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而且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这就迫切要求在大学生中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以便在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心理视角审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想实际,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接受机制的建立,从而使大学生从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达到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的态势,而且各种价值观相互冲撞,这就迫切要求在大学生中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领、统摄、整合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献综述进行梳理,以便在既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心理视角审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思想实际,促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理接受机制的建立,从而使大学生从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内化的过程达到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建设的重要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需要遵循内化与外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两种逻辑方式: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和生活化,把国家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相统一;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外化",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引导社会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相统一。?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个性特点、价值取向等方面均表现出时代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化教育要在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与方法,按照"知行合一"原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基本内涵、基本功能、运行机制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明确非智力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的关系,从而将非智力因素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过程的有效完成。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科学思想理论体系通过个体内化为日常生活的意识、观念与语言的认知过程。缜察其过程机理,它是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工具和教育方式等基本要素有机匹配与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过程。认同的内化机制是受教育者通过显性的学习、实践、体验和内在的思辨、选择、融合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逐步融入自身价值观并不断固化的运行方式之总和。它主要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解读机制,价值理论学习与价值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联动机制,从教化、体验到体认、固化的过程机制。  相似文献   

9.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是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需要。文章在阐释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从机制、途径、内容、方法等视角探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转化,并强调与大学生日常活动紧密相联,通过实践强化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根基,对加强社会价值整合有重要作用。作为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在养成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从文化遗产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以文化遗产为依托,努力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技能、情怀的认知与体验,以期达到推动大学生深入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互为统摄、双向互动的辩证实践过程,其教育实效建基于二者主体性的高质量发挥.由此,笔者以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依循先后有序、相互衔接、内在循环的逻辑过程,表征为自主学习、主动内化、积极投入情感、自觉践行和积极评价效果等主要环节,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范式转换,增强教育实效的内在逻辑与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但价值观的学与教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与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融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逻辑、教育逻辑与生活逻辑,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符号世界、价值世界和实践世界,构建“精学+泛学”“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三结合”的立体化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从爱国价值观、敬业价值观、诚信价值观、友善价值观四个维度,采用自编博士生价值观问卷,对全国35所高校博士生进行问卷调查,对中国博士生群体现阶段价值观现状形成了全面的了解。结果显示,总体上中国博士生价值观现状水平比较乐观,但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博士生政治表达意愿不足,各年龄段爱国主义价值观水平有所差异;敬业价值观结构性矛盾突出;学术道德水平建设有待提高;友善价值观主动性不足等。因此,需要通过建立多渠道的政治表达途径激发博士生政治表达意愿,持续做好博士生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承教育;结合博士生兴趣点制定研究计划,激发博士生内在科研动机,维持较好的科学研究敬业价值观;通过加强导师学术道德水平建设和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强化导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友善型学术团体,激发博士生友善价值观的主动性,促进跨学科交流和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最好体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结合当前新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深入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提升培育效果.抗联精神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高校需大力弘扬与传承抗联精神,采取有效举措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微文化视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进行分析,通过微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的价值和挑战两个维度进行解析,提出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威.探索充分认识并利用微文化的优势,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话语内容导向性,畅通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对话机制,优化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渠道,建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等网络平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逐步占据了当 代大学生的课堂和生活时空,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着微领域不可控带来的新挑战。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它引领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靠拢。“微时代”,学会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 的作用,灵活运用榜样教育,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培养大学生榜样意识、先锋作用、模范带头 的时代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等网络平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逐步占据了当 代大学生的课堂和生活时空,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着微领域不可控带来的新挑战。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它引领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靠拢。“微时代”,学会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 的作用,灵活运用榜样教育,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培养大学生榜样意识、先锋作用、模范带头 的时代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价值本质的高度概括和最高抽象,但这并不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割裂理性与感性,就要以纯粹观念或形而上思维看待它的培育问题。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考虑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主观认同,包括具象化认知、情感化认同和理性化思考等方面。基于思维方式评价而言,视觉思维是以视觉意象为媒介,感性和理性交汇融合的创造性思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维方式,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感性与理性融合的连续性探索过程,两者之间有着高度契合性。视觉思维直接感知的探索性能够直接理解核心价值观抽象性背后的事实性,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事实的直接感知和探索,减少了理解抽象概念的思维过程;视觉思维发挥想象的创造性能够深化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情感性,使人们能以已有的经验知识为依托,在头脑中不断构造和生产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视觉意象,引发情感共鸣和思想感悟。视觉思维唤醒"无意识体验"的现实性能够升华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打通人们原有的无意识体验与自觉性意识之间的障碍,形成能够在践行过程中加以利用的现实性感悟和实践性知识。这为深入探讨视觉思维在形象化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依据,有助于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理解和深度认同。视觉思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运作机制体现为观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象选择和认知认同)、想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象重构和情感认同)和构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象升华与行为认同)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一个连续统一、交叉融合的过程,表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意象的选择为重构提供素材,重构则又指导和过滤选择所获取的认知;视觉意象的重构为升华提供动力,升华则又表达重构,并鼓励和修正视觉意象的选择和重构。发挥视觉思维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作用的三维路径也相应表现为活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符号,实现由"言"生"象",积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图式、实现由"象"生"意"、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意象,实现由"意"生"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