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社区建设和妇女发展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本文分析了社区建设为妇女发展提供的条件,妇女发展对社区建设的作用,着重论述了妇女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要任务,全面把握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时代内涵,辩证地看待二者的互动共进关系,探究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特征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之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院校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动态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笔者对高等院校职能的转变展开论述,提出了高等院校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学校发展规划工作实践的基础上,从办学理念、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科研与产业化服务四个方面探讨了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的高等院校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治国理念上进行变革,在制度建设上进行创新,其中最关键的是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规则和制度。法治的旨意与和谐社会的内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即以人为本是二者同一的本质属性、公平正义是二者一致的价值取向、权力制约是二者共同的核心机制、利益均衡是二者相同的目标追求、相得益彰是二者包含的内在机理。因此,我们既要通过建设和谐社会创造出推进法治发展的良好环境,又要通过发展法治消除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达到发展法治与构建和谐社会相互促进、互动双赢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范式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一个新范式的产生标志着人们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境界.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新的理论、概念、方法开始了社会主义范式转变.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在新的范式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只有从范式转变角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才能科学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是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诸多矛盾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社会公信力得以提升的主要途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通过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来进行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五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任务,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作出了决定,中共十七大报告进一步论述了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本文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六个方面的思维方式,并提出了坚持和运用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思维方式的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政府的责任。先进的政府管理方式必然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反,僵化、保守、专制、封闭的政府管理方式会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要推进政府管理的创新,建设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加强中国政党制度建设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政治条件、实现途径和有效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中国政党制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不断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需求,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和完善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必须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而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就要求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它们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和谐社会,同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后,我们党对发展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十六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国内外发展实践的基础上,对发展作了更为全面科学的界定,并将"以人为本"置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地位.四中全会又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在发展理论上的重大创新.二者前后相继,彼此贯通,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领原则,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和延伸.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多维社会,其中伦理维度是主要维度之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契合了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支撑.而构建和谐社会最终取决于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思想修养的发展,只有通过深化个体的荣辱认知、陶冶个体的荣辱情感、坚定个体的荣辱意志,才能使个体提高社会主义荣辱修养,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和紧迫任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既有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又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笔者从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国内诸多矛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四个方面,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并着重探讨和谐农村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按照逻辑关系从“社会”、“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层次上展开理论说明;二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依据,主要着眼于我国实际,从“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三个时态上寻找理论基础;三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模式和存在问题出发,探索构建路径,提出不少有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政理念,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政能力;要加强党和国家的制度建设,建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执政机制;以增强各级组织的执政能力为根本;行为方式转变为必要条件;制度机制的调整为重要保证;化解协调矛盾为切入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揭示了社会有机体是在实践基础上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基础,同时也为我们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