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国有股份制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快解决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严重不足已成为当前中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研究了我国企业现阶段全面推行股票期权所应解决的众多问题,通过对国外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这一激励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健全国有股份制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激励机制与国有企业代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代理问题是两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共有的特征。对于转制中的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性诱因,国有企业代理问题更为严重。因此,解决国有企业代理问题的思路是:通过实施现代激励制度,重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股份制是法国国有企业最基本的管理制度和经营方式。法国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首先表现为股份持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竞争性部门和非竞争性部门,法国政府采用分类管理的办法,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作者参照法国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性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改革,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与私营企业主的收入相比较,存有较大的差距,这不仅与企业的经营效益有关,更多的是体制与机制上的问题.收入差距过大直接导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严重流失.因此,必须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通过实行企业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引进股票、高额退休金等长期性激励性政策,寻求一条将国有企业经营者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契合的途径,从而有效激励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职业责任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一种有效的经理激励约束机制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在深入分析国有企业存在激励不足和约束无力现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着激励的力度不够、缺乏制度化的激励机制等问题。应该结合国有企业的自身特点,从显性激励、隐性激励、内部约束和外部约束等四个方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而全面绩效评价体系在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中将发挥有效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企业制度日趋科学化、规范化 ,我国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进展。但当前企业经营者市场尚未形成 ,股份制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的作用发挥尚不够 ;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水平还相对较低 ,激励约束制度亟待完善。特别是面对市场经济和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经济时代以及入世的竞争压力下 ,国企经营者的质量和数量已远远不能适应。如何尽快造就中国跨世纪的企业经营者队伍 ,已是当务之急。一、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 政企不分 ,企业行政级别未取消 ,扼制了经营者的成长。国企改革如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诸多代理问题。其次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肯定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的必要性与区间 :必须满足经营者的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两个条件。再次 ,文章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人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与代理人 (企业经营者 )进行了博弈分析 ,认为对现有的经营者施以激励机制 ,提高经营者的报酬可以带来一个帕累托改进 ,以及确定经理人报酬的大致范围。进而 ,文章讨论了实施激励机制的两种方案 :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优弊。最后 ,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进程的加快,如何深化改革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着重从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缺失对国企的重大影响,全面论述了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应采取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国有企业效僧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在研究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形成的基本机理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成为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的关键是解决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 ,实施股票期权制是解决这一问题行之有效的手段 ,但股票期权制在国有企业探索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显示,二代接班之后的企业绩效参差不齐.而理论成果普遍认为,与继任者相比,创始人CEO在位期间的绩效更优.现有研究不足以解释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实践,而且从理论层面探索家族企业代际绩效差异原因的研究也相对匮乏.由此,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从公司治理特征以及战略偏好的角度比较家族企业创始人CEO和继任CEO经营绩效的差异,探索家族企业代际绩效差异的黑箱.研究表明,创始人CEO在位期间的绩效要优于继任CEO,与创始人CEO相比,家族继任CEO经营管理下的家族企业更注重对家族控制的强化,也更偏好保守型的战略政策,从而对企业绩效有着消极影响.因此,家族继任者接班要避免过度强化家族控制,有意识地通过系列治理措施降低第二类代理问题加剧的可能性,同时把控好企业的战略偏好尺度.  相似文献   

12.
混合所有制改革(混改)日益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但经验证据显示,目前对有关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仍比较谨慎和缓慢。混改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集团公司资产规模大,股权定价困难;国有股东更愿意增持而不是出售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股份;混改的配套制度还不完善,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不透明。效率观和资源互补观是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逻辑和理论基础。考虑到国有企业性质、功能和层级的不同,未来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应当基于效率观、资源互补观来分类分层推进。将现有的混改“试点推进”制度改为“负面清单”制度,并且不断完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配套披露制度,是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CEO源于美国,崛起于全球,它给现代公司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国有一些著名公司先后设置了CEO,但要真正达到创设CEO的初衷,必须对CEO有个清晰的界定,在我国,还要相应修改《公司法》,赋予CEO以明确的法律地位,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给CEO营造适存的土壤,另外,还要加强CEO约束机制的创设和经理人才市场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明显存在着国有股比重大、机构投资者比重小且持股比例低和股权集中度不均衡等不合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股东治理权行使受阻、控制权转移受阻和公司经营业绩受到影响。因此,应在保持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条件下,逐渐引入机构股和社会法人股,从而降低国有股的持股比例,使公司控制权适当分散在若干大股东手中,完善公司股权结构。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解决国企改革遗留的问题,我国各级政府的资产管理公司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努力改革,各级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业务处理已接近尾声,其中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基本实现经营模式转型。但为处理各级地方政府不良资产而设立的省市级资产管理公司,特别是某些市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却仍深陷改革与发展两难的困境中。本文对资产管理理论和相关文献作了回顾和评述,并以肇庆市新联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模式转型作为案例,尝试探讨地方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完成解决国有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的根本任务,发挥其基础保障和维稳作用。  相似文献   

16.
围绕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人们提出了许多方案。这些方案的实施对我国公司法上的小股东利益保护、公司治理及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我国公司法必须从建立系统的小股东利益保护法律制度、包括约束内部人控制和公司机关更迭衔接制度在内的公司治理制度和放宽发起人股份转让限制条件三个方面予以完善,才能应对挑战和保障国有股减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财务舞弊一直是令会计界头痛的问题。如何对财务舞弊行为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受到广大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关注。文章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结合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内外部治理机制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以34家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和34家对应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为被解释变量,以外部治理因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法制环境的健全等)和内部治理因素(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总经理任期等)为解释变量,在控制公司规模、资产流动性等因素的基础上,对两类公司进行均值检验,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少数股东联盟、CEO任期、总经理董事长独立性和法制环境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影响。最后,本文针对这些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公司治理机制改进或解决财务舞弊行为提出了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监控是国有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国有企业监控手段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在运用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监控和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监控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的现阶段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国有企业监控实现制度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中国企业的微观和宏观经济环境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呈现出一些自己的特点 :国有企业普遍负债率高和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为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问题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20.
"政企不分"一直是困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一大难题.作为一种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三层分级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组建尽管阻断了原来存在于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政企不分",但在政府与经营公司之间以及经营公司与国有企业之间又产生了新的"政企不分".本文在分析这种新的"政企不分"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经营公司自身改革等措施重塑政企关系,消除"政企不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