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种植业农户受到6大类经营风险的影响均较大,尤其是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受地区、种植规模、作物品种、家庭特性、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参与农业保险情况等因素影响,新疆种植业农户经营风险来源认知存在较大差异。该文认为新疆种植业农户对制度风险、财务风险及人员风险认知度相对较高;农户组织化提升有助于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对农户的影响;参加农业保险有助于降低自然风险对农户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户生产行为变化的相关研究多数假定是基于自身资源禀赋特征的独立决策反映,忽略了农业生产活动所客观存在的决策外部性的影响。通过阐述农户决策外部性的产生机理,并将这一因素纳入农户生产决策模型,分析农户稻作制度选择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农户水稻生产决策的独立性进行假说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稻作制度选择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之间的负向关系显著;受到自身资源禀赋、稻作净收益水平、传统种植习惯和相关联的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影响,以及村庄农业生产活动外部性影响,农户稻作制度选择决策表现出明显的非独立性。将来地方政府和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引导和执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可立足于农户和村庄的双重视角,既考虑新型农业生产活动或行为对农户的实际经济收益和资源配置的影响,还可以通过优先支持示范户等形式发挥和利用村庄生产活动外部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立体农业是现有的农业资源条件下,通过多种产业的科学组装,并在一定的技术和物质配合下形成的人工生态农业生产系统,其目的是在整体功能上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立体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立体种植,则是利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复等种植形式在田间构成复合生态群体,利用作物生育过程中的时空差异,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抗逆性,因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和产值.搞好立体农业,依靠科学技术和物质的投入为种植业开辟新的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种植业结构改革过程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土地制度变革和农民主体性因素是影响后店村种植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农民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人口增多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后店村农民受具体土地政策的影响和"生存理性"的驱动,对于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从犹豫不决与彷徨不前到积极参加与安于现状并存再到瞻前顾后与力不从心的发展路径.面对当前农民的消极悲观心态,应科学利用农村的耕地资源,通过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社,转变农民心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STIRPAT模型构建化肥施用强度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利用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水平、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经济水平、农业结构和种植结构的调整等因素直接影响化肥施用强度,地区经济水平对化肥施用强度的贡献最大;邻接省份农业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农业结构调整,但是邻接省份种植结构调整的示范效应会引起本省种植业结构的反向调整,导致间接效应为正;目前农业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对化肥施用强度有负向直接影响但并不显著。最后提出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化肥替代技术推广,在制定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时不仅要关注区域内影响因素,还需考虑省际间邻接区域经济水平、农业产业结构、乡村人口密度等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诺罗夫局部调整模型,采用1991-2002年浙江省10个地市的"时序--截面"数据,就粮食政策改革进程中浙江早稻、晚稻、大麦、小麦、棉花和油菜籽等六种农作物生产对产品价格、经营风险和粮食收购定额等因素的反应程度予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政策改革进程中农业生产者表现出相当的经济理性,产品价格对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生产者行为对经营风险呈现显著的厌恶性反应.不断减少粮食定购尤其是2001年取消定购已对浙江粮食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有助于棉花和油菜籽种植规模的扩大.此外,产品比价的变化也明显地影响作物种植关系,早稻与晚稻呈现较强的互促关系,油菜籽价格的提高将会减少大麦及小麦面积,棉花生产对稻谷价格提高呈反向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国花卉主产省——云南和广东的实地调研,研究了当前花卉生产基本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花农种植经营行为。花卉经营收入是农户农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总收入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花卉生产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和收入结构优化,云南省和广东省在花卉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Probit模型结果:户主年龄、家庭农业劳动力、总收入水平以及种植业投入是影响农户花卉种植的重要因素,而家庭成员数量和家庭耕地面积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业种植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1998年至2009年安徽种植业结构呈现如下现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有所增加,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发现科技拉动力、政府各项补贴、劳动力和水利设施方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强化科技、发挥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优势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9.
聚焦于种植大户这一微观主体,利用长江中游地区502户种植大户的调查数据,分析种植大户专业化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专业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种植大户的专业化指数均值为81.04%,调研地区种植大户的专业化水平较高,种植作物种类较少;(2)种植大户专业化水平受到户主年龄、加入合作社以及所在村至县城距离的正向影响,并受到党员身份、家庭农业收入占比、耕地规模以及复种指数的负向影响;(3)种植大户的专业化程度越高,亩均利润越低,但提升专业化水平有利于弱化劳动力投入对亩均生产利润的负向作用。因此,在当前农村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下,政府不应一味倡导大户向专业化转型发展,而是首先要引导农业专业化相关配套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在提高区域产业化水平的条件下鼓励农户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清代玉米推广栽培对湘西种植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作为外来农作物在清代传入湘西栽培,对湘西种植业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玉米作物耐旱耐瘠而高产,有利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民食问题,引起湘西传统的种植业结构与食物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了湘西商品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加,使传统的多元化作物比例失调,种植业结构日趋单一,加之生态破坏,灾害频繁,不利于湘西种植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