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西游记》所确立的审美规范,必须兼顾它与佛教的人生哲学、中国志怪传统和中国笑话文学的关联,将《西游记》的象征性主旨、想像世界和戏谑性风格融为一体来加以理解。将三者结合起来,既可以避免一味从"现实意义"的角度阐释《西游记》,也不会因为注重象征性意蕴而过于拘泥、严肃,或者因为强调戏谑而忽视了小说的内涵和想像世界自身的逻辑,对具体人物和具体情节的解读也将更为中肯、恰切。  相似文献   

2.
倪匡十分崇拜金庸,对金庸在武侠小说上的成就有近平肉麻的高度评价:“古今中外,空前绝后。” 他列了一个金庸小说人物榜,《鹿鼎记》中的双儿是他心目中不多的上上人物,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相似文献   

3.
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西游记》一书不仅对后世的"神魔"小说,而且对当时的各类小说都产生了广泛影响。以近年在韩国奎章阁首见的《型世言》为例,该书卷九所记之奇人异事,卷十所述之精异灵怪,与《西游记》详加比较,在情节和语言上都明显见出前者的影响。这种情形固不足为奇,但也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游记》的巨大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为一部描摹唐僧师徒众人远赴异邦的行走过程的游历小说,其中存在着大量涉及殊方绝域的故事情节。揆诸实际可以发现,作者在描写异域之时主要采用了两种创作手法:一方面,《西游记》在描写异域时运用了"化旧为新"之法,让久居故地的原住民与突兀而来的游历者分别来观察对方的新奇之处,从而将熟悉的环境与人物陌生化,为书中的人物以及书外的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体验;另一方面,《西游记》在描写异域时又时常采用"借此言彼"之法,将取经五众以及大唐皇朝作为塑造他界人物与异域环境的基本标准与尺度,这又淡化了"化旧为新"的手法所带来的惊奇之感。小说在处理异域情节时的两类创作手法虽有高下之异,却又有本质上的共通之处;不同于那些借助异邦漫游以反思自我、带有一定现代性的游历小说,《西游记》中这种瑕瑜互见的旅行情节体现了作为"天朝上国"臣民的作者自身对"蕞尔蛮夷"这样不熟悉的"非家环境"的好奇而拒绝的复杂态度,展露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游历结构应当具有的审美定式。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中幽默而滑稽的艺术效果,不仅体现在每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情节上,体现在人物口无遮拦的语言上,还体现在每个人物形象上。《西游记》的诙谐与幽默,也来源于作品中的情节安排。此外,巧妙的夸张,精妙的艺术构思,也是《西游记》滑稽幽默的源泉。  相似文献   

6.
游走情节是长篇小说在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展开情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以游走情节作为主体的文本中,动因、阻力的设置直接关系到情节的发生、发展。本文从游走情节的角度还原分析《西游记》和《堂吉诃德》,认为《西游记》是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堂吉诃德》是写实主义亦庄亦谐的游走叙事,两个文本各有不同的游走动因和阻力设置。正是在不同动因的驱使下,人物才开始踏上游走的路途,游走情节也随之发生。而重重阻力的设置,不仅拉伸了整个游走过程,推动了情节发展,而且还对游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深化等具有重要意义,并使游走过程更具未知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对《天龙八部》的创作有深刻的影响。忠义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的艺术形态,是两部小说的共同之处。但在现代文明的熏染下,金庸对书中女性形象的理解,与《水浒传》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8.
《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以载道是古代文学语言大师进行创作的不祧法则。道即是人生和宇宙运行的规律,随着作者自己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而在文学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西游记》小说的作者是一个精通佛道儒三教、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中医经络、金丹大道的知识分子,而《西游记》正是对全真道的经典之作《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的文学形象演绎。本文从主题、人物和结构三方面来论证《性命圭旨》就是《西游记》小说的文化原型  相似文献   

9.
金庸小说对传统戏曲的借鉴主要表现在:学习其二字四字曲目,借鉴其情节构思,吸取其人物写法,引入其插科打诨,借用曲词作为武功招式名称。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宋元明故事的宝库,而金庸小说非常讲究故事性,又多以宋元明等朝代为小说的历史背景,自然会对“三言”的情节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寻宝、行侠、吓蛮、伏鬼等方面,当然作者在借鉴同时又加以变化,以增加小说情节的传奇性、曲折性和趣味性,或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中的赋作,从其掺入方式来看,以“但见”领起式为主,明显受到民间说话艺术及话本小说的影响;从文体特征来看,其具有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很少用典、略乏藻采、声律不严以及宛转相承的特点。《西游记》中的赋作,功能多样,除带给读者听觉享受之外,其还能调节叙事节奏,参与情节建构,塑造人物形象。不过,《西游记》掺入过多的赋作,对小说叙事的流畅度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明代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有一批类型化、神圣化的超越者形象———仙佛。仙佛形象系列与修行主人公(唐僧师徒)、修行的障碍者(妖魔)和修行的旁观者(众生)构成小说的四种基本人物类型。文章从仙佛形象的超越者特征入手,分析其性格的诸多侧面,揭示出小说与佛经中仙佛形象的文化继承关系,并论证仙佛形象是小说酝酿宗教气氛、实现情节转换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坛经》是禅宗的重要经典,记载了唐朝六祖惠能多年宏法的经历.成书于明中叶的《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学道、唐僧取经贯穿的一连串故事,形象地展示了《坛经》的“自心即佛”的顿悟佛法.可以说,在构思、情节与人物言行上,《西游记》有很多是取材于或说灵感发源于《坛经》的.对此,分别进行了深入分析.相较于《坛经》的纯说佛理,《西游记》可以说是一部形象化的《坛经》.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开始,我们在《北京大学学报》开辟了《古代小说前沿问题丛谈》的专栏,轮流主持,现在已是第四回合了。从一开始,我们就设定了一个思路,希望借此清理古代小说研究的重要问题,回顾已往研究的得失,探寻今后发展的思路。目前已讨论的有文体、语言、人物等,这些问题都与古代小说研究的全局有关,这次讨论的情节问题也是小说创作与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小说研究者们对情节的态度往往是矛盾的。一方面,没有人否认情节对于小说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分析与评价时,情节又往往让位于主题、人物、心理等等小说的其他构成诸要素。最显著的例子是,上个世纪初,西方小说理论刚刚传入中国时,就有人提出了小说之美,在于意义的观点(成之《小说丛话》,见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而中国古代小说则因所谓片面重视故事情节,忽视人物、环境等屡受非议。实际上,很多时候,研究者并没有特别在意情节的基本内涵;也没有在意情节是否重要,其实更多地取决于如何设置、展开情节。鹏飞先生的文章力图在这方面做些正本清源的工作。情节问题的复杂性或理论意义不限于某一特定的文本,对于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古代小说来说,情节的继...  相似文献   

15.
试论《西游记》对山水的艺术关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多以词赋形式描摹山水画卷,画卷中的山水多为妖魔鬼怪的藏匿之地、神道仙佛的居住之所,且小说故事的演进基本完成于山水之间。吟诵词赋,描摹山水,设置与山水密切相关的情节,并不是作者在简单地表达对山水的喜好或炫耀才情,而是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故事的构设与情节的推演,全面阐释山水的文化品格,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坚忍执著的民族精神,同时也为《西游记》巧妙地铺设了一条贯穿小说始终的叙事线索,从而成就了小说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6.
"游走式"情节是长篇小说在发展演变中形成的展开情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以"游走"情节作为主体的文本中,人物在漫长游走中的目标追求和无休止地游走与渴望归宿的目标期待对于丰富深化文本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游走"情节的角度还原分析《西游记》和《堂吉诃德》,认为《西游记》是魔幻浪漫主义的游走叙事,《堂吉诃德》是写实主义亦庄亦谐的游走叙事;明晰两个文本的救赎与救世的目标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中的喜剧性,喜剧中的悲剧性"的独特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17.
小说《西游记》以"圆式"结构全书,其关目设定、师徒五行属性以及师徒关系构成,相关情节与人物表现,都体现了这种结构模式,即由"心"统,依次形成"食色"网(圆)、五行网(圆)、百回关目网(圆)最后一了百了,复归其本。  相似文献   

18.
《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镜花缘》、《花月痕》等小说广泛存在“榜”现象。“榜”在小说文本里或于开篇做个总体的预见和暗示,或于小说中间做相关的提示,或于小说的结尾处做一个总括。“榜”将众多的人物和事件统筹起来,从而起到介绍人物与人物定位、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作用。重点分析了“榜”在小说文本中的概况与特征,探讨“榜”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百回本《西游记》阿傩、伽叶掯财情节,学界普遍认为,它曲折地反映了明代中期以后官场的黑暗与腐化。这种解读割裂了整部作品与部分之间的联系,有片面地就现象论现象之嫌。《红楼梦》凤姐"泼醋"与《西游记》阿傩、伽叶掯财情节之间有惊人的相似性,两部小说亦有着相似的创作背景,结合《西游记》文本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可发现,唐僧师徒所犯的"忌",实属儒家"道"之根本"孝悌"也。  相似文献   

20.
小说《西游记》在分类上属于神魔小说,但是作者在情节安排和人物形象塑造上经常有超出神魔叙事的笔法。整个故事中安排了多次打杀猛虎、虎精以及人虎互变的情节,从而使得神魔叙事带有了传奇和志怪性质,增加了小说的可读性,令小说叙事呈现出更大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