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唐宋诗词中"雨"意象的建构类型与人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 ,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 ,首先必须是具体的物象 ,其次必须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意。一句话 ,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经过唐宋诗人独特的人文和宗教体验与刻意营造 ,具有了丰富的人生意蕴。本文试从建构类型上将唐宋诗词中的“雨”意象分为喜雨、苦雨、雅雨、禅雨四类 ,并就其各自蕴含的人生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诗经》到唐宋的雁意象作了简要梳理和赏析,阐释了“雁”这一审美意象的历史积淀性;然后又选取诗词中一组“孤雁”的自我意象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阐明了同类意象的审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情意的组合,审美主体的独特情感使得意象具有了无尽的审美意蕴。唐宋诗词中出现的夕阳意象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被诗人借以抒发自己的人生领悟。由夕阳意象营造出的意境展现了一种历史的阔大,在生动明晰的夕阳图景之外,隐约呈现出诸多层次的缥缈空灵的意象情趣,给读者创造了一个"境生象外,意发其中"的广阔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典诗词纷繁的意象群中,让人涵咏不尽的是多姿多彩的“雨”意象,既有让人欢欣的喜雨,更有让人哀怨的愁雨。在讨论传统诗词中缤纷多彩的“雨”意象基础上,发现纳兰词“愁雨”意象呈现出纤细疏柔的形神美,连绵凄迷的时空美和清寒冷寂的意境美,充实了“愁雨”意象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中反复涌现的“水”“月”“花”三意象是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创作习惯和接受惯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它使得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暗示性和多义性 ,显示了诗词语言意味无穷的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6.
唐诗“舟船”审美意象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代诗歌中,舟船作为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其诞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舟船所具有的漂泊、离别、自由、归隐、援济等意蕴和诗人心灵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舟船不仅是思想的寄托,也是艺术的象征。舟船意象与春秋季节构成时间审美,与浆声画船构成空间审美,它的渺小是漂泊者形象的写真,它和"月"、"雨"意象的组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审美境界。在诗人的笔下,舟船意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诗词是一个由意象组成的艺术世界,烟则是唐宋词的一个经典意象,它有着多样的形态构成,并在词中有着不同的艺术意味。由于意象的象征意义的存在,烟在不同的时空意义上表征着古代文人不同的心态构成,而作为一种艺术符号,烟意象也传达着生动传神的古典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既是他革命实践的产物,也是他艺术实践的产物.过去研究与评论它的文章主要是从文艺与社会、与革命关系的角度研究评论,本文试图从审美意象角度谈谈他的诗词.诗是由作为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复合体(即情感的物态化),“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庞德)的意象组接、发展、转化而构成的动态审美意识系统工程.意象是诗的艺术细胞、建构的预制板、诗的集成线路上的元件,创造情境(意境)的途径和手段.意象的产生及运动组合过程构成方法体现着诗人的个性与艺术风格,即诗人世界观、经历、修养、爱好、气质、趣味和文艺创作方法的不同,在采集意象上不同选择、取舍、集中表现为审美视角,即感知、联想、想象等独特的心理能力,这些都是营构意象的核心内容.这种意象选择视角多种多样,心理活动很复杂,最终表现为情感生动的形式对应物.毛主席的诗词意象体现他自己独特的意象风格.只有具体分析它的内容与构成形式,才能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他诗词的艺术个性和风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中国古典哲学《周易》中的“象”、“数”、“理”阐述了意象的审美特征,以及在形态、空间、色彩、韵律等层面上的意象性所赋予中国绘画的审美与艺术构思表现的特色,即意与象的统一说。意象是主观与客观的辩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心物统一思想的展现,它囊括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成为中国绘画不可动摇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
本书以易学意象美学为纲领,分析易学意象思维模式、观照方法、时空结构、神变特征等方面对传统艺术,特别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影响和推进。《周易》所提出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美学命题,成为中国美学“意象”和“意境”体系的根源,成为中国书画艺术的取象、象形的准则。“意象”不断丰富其内在规定性和审美想象的精神空间,使之成为一个最具有标识性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1.
元杂剧中女性形象众多,商人妇作为其中特殊的人物形象,纷繁复杂,性格各异。商人妇形象在我国文学史上由来已久,在魏晋时期的志人小说中就有其身影,唐诗宋词中也不乏商人妇的形象。元杂剧中的商人妇形象在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南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一般唐宋词人的诗酒唱和,而带有遗民词人隐居生活的特点。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自始至终地追求"遗民"人格形象的建构与彰显。这就使得他们彼此相互砥砺意志、提高词艺,形成了群体共同赞赏的遗民人格精神,并促成了群体认同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乐府体、艳体、杂体三类爱情诗为主要线索,完整地描述了唐宋之际爱情诗的演变轨迹,并尝试对其时代根源作出阐释。通过梳理,笔者以为,晚唐爱情诗重表象、重心理,浓墨重彩地描写情人;而北宋爱情诗则轻描淡写地叙述轶事,并且把情思都托付给了爱情词。爱情诗演变的根本原因是士人的官僚化,而直接原因则是诗词分工的定型。  相似文献   

14.
唐宋两代诗家辈出,诗歌创作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但是,唐宋两朝的贬谪诗歌风格迥异,前者悲凉郁愤,后者则多反映出诗人在逆境中走向超然的心态。该文试就唐宋贬谪诗人与贬谪文学创作的情形加以论述,考察唐宋诗较少为人涉及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意象,从公宴聚会的华丽,到香草意象的寄托、寺庙山水的义理,到真正山水的清新描写,昭示着山水诗意象从美颂比兴到自然审美的发展。唐代寺庙道观成为山水诗的审美所在,梅竹和亭意象的固化,是宋代山水诗意象的代表。题山水画是唐宋山水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表现了诗画合一的审美。元明清时期有大量名家名品山水画题诗出现,进一步发展了梅、竹松、鹤等高洁意象,特别是诗人别号、文集体现的山水诗意象非常普遍。这一时期呈现出前代少有的边远、异域山水意象,表现出时人开放、广袤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现存的宋朝官品令,载于《宋史·职官八》,但属于南宋时期的官品令,为元丰改制后的产物。改制之前,北宋前期的官品令已经亡佚。它究竟是唐代旧制,还是宋朝新制,学界持有不同观点。宋承唐制,品阶制度也不例外。自宋朝初年至元丰改制前,基本沿用唐代官品令。元丰改制,才形成了本朝新制。《旧唐书·职官一》所载《永泰官品令》,与《唐六典》所载官品令并无大异,它记录了唐德宗以前的品秩变动,并为五代、北宋沿用。《宋史·职官八》所载《建隆以后合班之制》,记录元丰改制之前行用的唐代职事官。《宋史·舆服四》所载康定二年行用的部分官品,《职官分纪》所载若干官品,以及唐后半期至宋元丰改制前的相关零散史料,大体可以复原北宋前期的品阶制度。  相似文献   

17.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18.
舞龙运动源于上古的祈龙求雨,到汉代,成为一种大型的娱乐欢庆节目,唐宋时期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节日欢庆习俗,并逐渐脱离了“祭祀求雨”的意味,而演变成民间一种重要的节日娱乐狂欢活动。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龙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一运动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中和谐文化的精髓,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刑统》一书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足证赵宋承袭唐制 ;《宋刑统》不是《唐律疏议》的简单翻版 ;由《宋刑统》增加而为《唐律疏议》所无的文字 ,可知宋朝礼法不完全等同于唐代礼法  相似文献   

20.
“唐音宋调”之谈已成公论。唐、宋诗歌风貌各异,两者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但综合社会发展规律与诗歌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来看,宋诗并没有绕过唐诗的影响。宋诗中的晚唐诗风这一特殊文学现象即是这种影响的一个体现。从“晚唐体”在当时的盛况及宋初与宋末前后呼应的情形可见晚唐诗风在宋代的接受史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