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南京三川当代美术馆,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以中国为主题的带有学术研究性的当代美术馆。三川当代美术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占地一万平方米,闹中取静,环境优雅。三川当代美术馆以"扎根本土当代,立足国内当代,放眼国际当代"的办馆理念,有着自己明确的学术定位与艺术主张。通过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构建当代艺术家交流与展示平台,发现与培养有潜力的中青年艺术家,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美术馆在自身的机构建设上、学术实践上以及活动举办上,都以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前进为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2.
主持语:关于"当代艺术信息"的管理工作,已经逐步在更多的机构与个人中间开展,对于此项事业的关切亦不断提升,如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香港"亚洲艺术文献库"、深圳OCAT当代艺术中心,分别作为官方与民间专注此项领域的代表,已在当代艺术信息的管理工作中积累了经验,并不同程度的拥有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举办的"当代艺术与信息管理论坛"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受邀专家从各自的角度岀发,以"当代艺术的档案、传播和信息交互"为主题,对如何在数字时代  相似文献   

3.
孟晓文 《金陵瞭望》2010,(17):18-20
“三个发展”战略为南京新一轮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以来。在贯彻“三个发展”理念的过程中,南京市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抓住机遇,从自身工作要求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助推“三个发展”的优势。努力营造服务“三个发展”的良好氛围,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回顾新时期以来贵州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贵阳五青年画会"成为贵州现代艺术运动的启蒙者和观念革命的先锋。在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贵州当代艺术虽然远离运动的主流,但却以自己特立独行的方式,从文化的边缘向文化的中心构成了强劲的冲击,由此形成了"贵州美术现象个案"。与此拉开距离的其他青年艺术家,也因其成功的"个案"与"贵州美术现象"交相辉映,共同建构了贵州当代艺术的辉煌。2000年以来,贵州青年艺术家以多媒体艺术、装置艺术和观念摄影等为主要创作形式,拓展了贵州当代艺术的表现空间和领域。随着贵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各级政府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视,有理由相信,贵州当代艺术定会再度重新书写自己的另一次辉煌。  相似文献   

5.
社会物质生产的巨变,深深的影响着人们对文化与艺术的不同需求,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和新艺术的不断涌现,使得传统绘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表现在外在的危机和内部的困境,而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传统绘画的自身创新。传统绘画与当代艺术形式相互依存和发展,传统绘画是当代艺术的源与根,当代艺术则是传统绘画的一面镜子。传统绘画在当代语境下要实现从语言到题材、内容和情绪等方面的转变,才能体现其存在价值,才能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6.
"今日文献展"聚集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能量",试图对正处于高烧状态的"艺术热"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中国,艺术热是和房地产热、股市热相媲美的赚钱热潮,在艺术的背后是热钱滚滚。所以中国当代艺术有点像是因摄入过多的卡路里而撑成的大胖子,热量过度,明显膨胀。10月17日~11月13日,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的首届"今日文献展"被命名为"能量——精神、身体、物质"。从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现状来说。"能量"显然是一个中性词,居于冷静的中间立场,而主办方和独立策展人黄笃也试图对正处于高烧状态的"艺术热"保持自己清醒的认识。今日文献展试图用"精神、身体和物质"三方面来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能量。绘画、影像、雕塑和装置.50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占据了今日美术馆所有展厅以及馆外可以有效利用的空间。在这场文献展中,大腕云集,也不乏新生力量。当然最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所直面的问题仍在"当代"之中,而且体现在它自身所特有的理论价值之中。对此价值的把握必须从问题出发、从妇女发展的经验教训出发、从不同性别理论的比较出发、从理论的特质与品格出发,并在凸显"问题意识"的基础上确立一条真正科学的寻求途径。  相似文献   

8.
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的大众解读,一直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家宣称,当代艺术具有大众性;但另一方面,大众却因解读困难而普遍拒斥当代艺术。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叙述方式及审美趣味,与大众的理解能力及审美趣味之间存在差异;中国当代艺术自身从手艺性到思维性的转换,及其求新的价值取向,带来了相关问题;社会分工细化,对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统一性和差异性感知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生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当代艺术要走出这一困境,必须直面并妥善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类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从"远行"到"回归"的过程,从而呈现出前艺术——纯艺术——后艺术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个发展过程中,艺术从最初与人类日常生活及实用技术一体化的状态出发,逐步"远行",不断净化自身,直至与技术的最终分离。到了现时代,技术性作为一种看得见的因素又重新参与到艺术当中来,并促使跨媒体艺术的形成;艺术在技术的引领下再次与生活"跨界"融合,实现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回归"。在跨媒体艺术空前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应当具有"跨界"思维方式和方法特点。  相似文献   

10.
"内观——个体的经济化"中德艺术展于日前在南京金鹰当代艺术空间开幕,展览由歌德学院(中国)与南京金鹰当代艺术空间共同推出。来自德国的策展人艾尔克·法拉特组织了阿尔敏·科津斯基(Armin Chodzinski)、高世强、哈伦·法若基(Harun Farocki)、清洁公司(Reinigungsgesellschaft)、亨里克·史拉特(HenrikSchrat)、王思顺、萧昱、周啸虎、杂货铺·空间等共九位(组)中德艺术家参与。最近二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达到了始料未及的规模。中国正日趋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强国,与此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营情况的复杂性和内外条件的不稳定性,企业随时面临危机的发生,危机管理也就成为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从南京冠生园事件出发,分析了危机管理模型,提出了危机事件处理分析模型,对南京冠生园危机事件处理进行了评价.指出企业要在经营过程中生存发展,必须学会防范和处理危机,建立起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提高企业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艺术思潮,在当今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下,与不同国别或民族的异质艺术形态、艺术观念相互碰撞和影响,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艺术现象和艺术观念。中国当代艺术中艺术与非艺术形态的界限模糊不清,审美与非审美观念混淆的现象,引发出"精英、严肃、高雅"与"大众、调侃、戏谑"的混杂表达方式,很大程度上来讲是倾向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文化逻辑,而不是中国自身的文化逻辑结果。由此提出在世界艺术文化语境中,用中国的大文化思维的方式构建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在海德格尔关于"追问存在"和"如何存在"的运思中,死亡作为此在最本己的可能性所内在的不可超越性,正是海德格尔死亡之思的永恒困顿之处.在其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中,这种困顿所赋予的一切迷障就成为海德格尔一生运思所要突破的关键所在.借助于海德格尔直面这种困顿时所付诸的种种运思,我们可以认识到死亡之思的现实意义,并获得直面消解困顿的方法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70年代后当代艺术创作多元化的特征越是明显,其是在全球化意识状态下的风格表现,在作品背后隐含着经济社会带来的社会危机,表现为物质欲望的张扬、消费文化兴起、社会享乐主义的无节制等.精神意志的迷失带给社会人内心的焦虑,引发了诸多的社会困境.在国内文革后的艺术创作应和社会改革并在实验中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家是在对外来文化借鉴和对本土文化传承并革新,以次来确立自己的艺术语言定位,面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多元化状态,笔者主张:"知止不殆","和而不同"确定民族文化信仰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文化时代的呼啸而来,引发了从当代艺术创作到公众接受反映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当代艺术创作愈加呈现出一种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外在形态.作为公共艺术当中的呈现形式,一些景观雕塑的创作亦呈现出具有投机色彩的"奇观化"倾向--彰显着突兀效果的视觉外形,取代了原本内在的应当凸显的精神内核.这也使得当代景观雕塑艺术家们,面临着应当如何把人为视觉和自然视觉平衡融合,如何使作品在公共空间中达到"凸显而不突兀"状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人们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各种形式的批判和消解,但是这些都是在认识论意义上展开的,并且没有相应的理论建构。本文从生命本体论出发对艺术精神和艺术本质进行了区别性的阐释,认为艺术本质与生命无缘,只有艺术精神才能成为生命意义的承担者。笔者试图将艺术精神作为本体的承诺,集中阐释"艺术精神应当何为"的问题,试图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7.
从"学"与"术"的关系谈中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科学,中医有"学"与"术"的分化程度不高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中医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中医发展要从中医学术特点出发,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商业经营者如何从自利的"经济人"转变为利他的"道德人"是研究商业伦理的前提,"自然状态说"和"无知之幕说"均存在理论的缺陷和缺乏现实的基础,不能很好地说明商业道德的形成,经济旋风中的博弈论从经济行为的自身出发,通过策略的反复选择,伴随着主体的不断总结经验和自我学习的过程,给商业道德的形成给予全新解释。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以来逐步趋于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背景下,少数民族基于自身"民族性"构建的实践与作为整体社会历史潮流的追求"现代性"之间,呈现出一种复杂的两难状态。《长河》、《正红旗下》从不同的时代与民族关系背景出发,试图对作者自身民族的民族性进行想象性展望与重构。这种展望与重构的失败,与20世纪中国艰难的"现代性"追求及其陷入的吊诡和误区紧密相关,并凸显出二者在共存中陷入的悖论。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90年代"感官转向"产生后的视觉人类学,在学科范式上有了整体性的转变,围绕对"视觉性"概念的重新定义,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研究范畴,同时也推动人类学方法论领域围绕"参与观察法"做有关"反身性"的进一步思考,还通过学科史的钩沉,揭示出人类学成长历程中与视觉媒介技术发展和先锋艺术之间的复杂渊源。而在当代艺术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后蓬勃发展的社会参与性艺术也开始大量借鉴人类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其"介入"社区,与社区对话的重要手段。视觉性与社会介入,也因而成为这两个领域相互连接的结合点。本文梳理了视觉人类学中"感官转向"的由来,以及其中重要理论家的观点,分析了这一转向中,视觉人类学中的最新发展脉络与当代艺术中注重社会参与的脉络之间相互契合之状态。对这两个脉络之间在理论思考与实践上的更多对话与交流,将能使人类学与当代艺术领域彼此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