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持语:师徒心心相印,传业授道解惑是青年艺术家从起步到认识、理解、坚持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老师的艺术精神和理念对这些中青年艺术家产生地影响至深,他们的艺术道路和艺术生命还很长,要攀登到艺术的顶峰就需要站在一个个巨人的肩头看世界,当然我们首先需要通过伯乐的“慧眼”来认识和了解这些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正>9月4日晚,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朱仁民,著名画家任刚夫、邱丹,温州籍著名书法家汪廷汉、著名画家李利民等多位艺术大师做客"华商会"俱乐部,与众多温州艺术品爱好者共同研讨温州艺术投资的未来与方向,一同走进"中华文艺复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绘画艺术作品的假定性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假定性因素是绘画艺术本身固有的特征,是一种创作的方法,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新的变化;假定因素与艺术家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表达艺术家感受的手段。画家是绘画艺术假定的主体,他们是绘画作品的生产者,是他们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4.
正12年来1690场演出,30余个国家的知名演出团体与世界顶级艺术家登台温州大剧院,130余万观众走进温州大剧院观看演出……今年,正值温州大剧院开业12周年。2020年,剧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入了短暂的停摆状态,剧场复苏不久,又迎来了首次大修工程。今年7月温州大剧院将以全新的姿态迎来二次开业。作为温州市的文化地标和最高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5.
为了走进当代最受世界关注的中国艺术家蔡国强的艺术世界,通过对其追求艺术的足迹及作品的分析,深入了解这位擅长火药画、爆炸计划的艺术家作品中所体现出的西方现代抽象艺术与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的融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世界当代艺术中的位置改变,并期盼今后会有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6.
微时代的到来与微电影的勃兴互为表里。微时代的崭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把我们认识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体甚至心智之外的"精神"现实。媒介技术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和再现社会及其文化的一种工具,也成为一个切入点。在这个时代中应运而生的微电影在表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短(碎片叙事)、平(浅表达)、快(敏锐的即兴创作)。这既是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亦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微电影以浓缩的"精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和固定观看模式,以一种新的步态走入我们生活的各种时间形态中,这使电影艺术走下原先高高在上的纯粹的审美神坛,走出影院,以平常的姿态走进了赛博空间,走进大众之间,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也使社会文化的转型在这里写下了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7.
主持语:本期向读者介绍的七位学子都是在读博士生,他们从事油画创作,写生成了他们的终生课题。这次来到古城扬州写生,听说是出于对文化的思考和一次有选择性的艺术之旅。面对积存丰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自然景观,他们进行了描写与精神抒发的探索,获得了对世界鲜活、真切的认识,这就让我们对这些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前景充满了期待。  相似文献   

8.
艺术创造是心灵的自由创造,是一种主客体通过审美中介不断交互作用、交流契合的过程。对法国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伟大的艺术家梵高和塞尚的艺术之路进行分析,将画家的心理倾向、精神旨趣及审美心理进行梳理。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入手,力图通过把握画家的艺术心理动因与客观现实间的内在关系,从形式语言或内容入手,探求他们共同的艺术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法国19世纪后期的印象主义画派是西方绘画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印象派绘画所以能够卓然成家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绘画艺术的大变革和大发展,有其特殊的文化因由:首先,是印象派画家普遍具有的对于传统的古典主义艺术教条的反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促使他们走出艺术院校的高楼深院,去向大自然寻求新鲜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发现.其次,才是印象派画家们对自然光照下的自然景物的"光"和"色彩"的瞬间感受的领悟以及对这种领悟的艺术传达方式的探求和尝试.总结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意义对于对我们中国当下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民画已经形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创作队伍,正一步步山"乡间田头"迈入艺术殿堂,由"草根文化"变身时代精品。因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不同,农民书画本身也成为地方的特色文化名片,但与此同时,农民画而临着诸多发展的难题。在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举办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毕铭鑫,让他带领我们走进农民画这一特色文化,感受艺术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1.
“欲求不得,不得仍求”的崇高的悲剧精神是所有悲剧艺术的重要标志。艺术家们通过悲剧艺术,表达他们对社会、人生、生命等主题的哲理思考。作为受众的读者,也正是在对悲剧的审美体验中,对于人的悲剧性处境和超越性人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感悟。从而在双方的情感体验中达到和谐共鸣的理想效果。由此可以说,悲剧艺术具有精神救赎的特点,救赎人类摆脱生存的悲剧性困境。  相似文献   

12.
"儒"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称谓,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儒"成为有着独特品格的群体的代名词,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明末清初形成的"回儒"是回族的知识分子,他们是伊斯兰教教义的阐释者、弘扬者.他们受中国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双重传统的熏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的载体和代言人,他们的精神和品格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与宗教信仰精神的结合.研究他们的思想和品格的形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的融合和互动.  相似文献   

13.
重庆美术在抗日战争时期最为活跃、成绩最为突出的是木刻.抗战时期的重庆木刻版画作为抗战时期重庆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著的特征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谱写了重要的一页.以著名版画家王琦先生为代表的一批爱国木刻版画艺术家聚集重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木刻艺术作为武器,创作了大量鼓舞人民抗战的作品.他们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他们开拓出来的革命现实主义艺术道路,为后来的美术家所继承和发扬,成为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4.
全面考察陕北信天游中马兴象的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全面感受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儿女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信仰,从整体上把握陕北人民关于生存和生命的感悟,对了解陕北文化艺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为认识真理的经验形式,作为意识形态的构成元素,与宗教、科学、历史和哲学等相比,是处于最低的层面;而艺术作为人类天才的创造的形象世界,又包含有更高目的的精神指向。过于夸大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艺术偏离人的基本的精神需求,而变成了政治或社会意识形态的工具,这样只会导致艺术功能的衰退。艺术的娱乐,并非功利性,而首先是享受性,它与一般娱乐不同的特点是审美的愉悦,具有强烈的情感性,是感动或情感的释放。我们谈艺术的娱乐功能,一点也不否认和贬低艺术的社会功能,相反,恰恰是为了健全和强化艺术的功能效应,更好地发挥艺术的社会功能。艺术的社会功能效应,固然取决于艺术品的审美趣味,但也不等于具有审美趣味的艺术品,就具备很好的社会功能,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情感的精神的和灵魂的力量,艺术家的良知与激情、思想与文化精神,决定着作品的社会功能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年展"、"未来展"一时间引来诸多讨论,青年艺术家是中国艺术的希望,当代文化需要他们的思想去影响。本期的"声音"专栏就围绕着青年艺术家的选择、困惑和市场分析展开。  相似文献   

17.
正"他疯狂为真实,他真实为艺术,他是中国最早一批艺术狂热分子,游走于东西方文化之间,他是凤凰艺术中英文化交流年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家:奚建军。"他被欧美艺术界权威人士称为是当下具有独创和前卫精神的艺术家!看到这,相信读者的表情是轻松、淡定、平静的。但!当揭晓这个"他"是一位当代行为艺术家时,想必之前的表情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因为国内仍旧有不少人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绘画史上,水墨与丹青是共同构成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体系重要因素,二者都是艺术家们运用绘画形式来表达内心世界的艺术途径。当代艺术在各种文化思潮冲击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各具特色,水墨画要想发展,就必须融入时代,走向世界。近年来,水墨画的创新一直处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其中,运用色彩艺术语言来丰富传统的水墨画,已经受到了更多艺术家的关注。如今需要我们探讨当代水墨画如何把握和拓宽色彩的视觉表现空间,如何将水墨与色彩相融合而表现出丰富的色彩空间,这也是我们所要思考的水墨画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当代水墨画艺术创作突破了传统的"以墨代色"这种固有观念的绘画语言,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水墨技术的同时,也融合了当代多种文化视角的语言形式,通过对古代传统色彩观念和水墨画中的色墨关系的研究,了解如何把握和拓宽色彩元素在当代水墨画创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外国音乐欣赏”是大学生提高综合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的一门基础课程,可以站在全球文化视野的高度,让学生涉及、了解外国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并为学生走进音乐艺术的殿堂建构起一座桥梁。(一)课程的定位和立足点。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具有多层次、多形式、多维特征的音响世界,该课程定位应是:引发学生对外国音乐文化极大的兴趣,在音乐中感悟美、哲理、人生,使他们形成健全丰满、宽宏睿智的人格,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文化艺术视野,使学生在音乐文化精神中找到强大的发展动力。因此,课程应立足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思想教育,立足于思想性…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历史所塑造的形体、灵魂和风貌。10月18日,《温州文化印记》首发式暨"瓯江山水诗路"雅集分享在温州广电中心举行。作为了解温州文化的普及本和工具书,该书兼顾了大众阅读需求和文史资料特色,并且图文并茂,全书共26万余字、200多幅配图,由温州市政协邀请温州知名文史专家进行编撰,精选了全市80个极具地域性、代表性和传承性的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