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程机械贸易对于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2005~2016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工程机械出口动态变化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工程机械的出口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之前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工程机械出口效率呈现上升态势,此后呈现波动变化,2015年出口效率甚至出现了小幅下降趋势。2016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工程机械出口效率的总体水平为0.54,处于中等水平。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未实现的工程机械潜在出口量的70%是由人为的、制度方面的贸易非效率因素导致,沿线国家可拓展的工程机械市场潜力十分可观。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自由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度、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以及汇率波动等因素都会对出口效率产生显著影响。中国应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就贸易畅通方面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进程,进一步发挥对外承包工程的出口带动作用,建立对沿线国家劳动力市场风险评价体系,并防范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从而推动中国工程机械企业进一步开拓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市场。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成为全球大国、重构特定区域内国际秩序的政治战略。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途径,能源是重要支柱。文章利用中国与经济带沿线10个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能源效率,并引入改进的贸易引力模型探索分析经济规模、能源效率、地理距离、国际合作组织等因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经济带沿线国家而言,经济规模对双边贸易具有正向影响,而能源效率、地理距离与双边贸易呈现负相关关系。同时,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与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实证结果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尝试对制定长期经贸合作与区域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引入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对陕西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2个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双方的市场规模、人口数量、贸易结合度、贸易距离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双边贸易潜力;陕西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贸易结合度及贸易潜力也不尽相同,潜力释放具有明显差异。为进一步提升陕西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可采取如下措施:分类施策,挖掘贸易潜力;加快发展经济,增强自身辐射力、影响力;加快互联互通,缩小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4.
实施和推进贸易便利化已经成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贸合作的紧要任务,也是当前世界多边贸易体制谈判的焦点之一。2014年11月,在"巴厘一揽子协定"框架下,世界贸易组织通过《全球贸易便利化协议》为实施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奠定了制度基础。该文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内涵与特征,阐释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理论源泉,包括自由贸易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和博弈论,结合全球贸易便利化的实践经验,指出贸易保护、通关改革困难、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分歧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贸易便利协调机构日常化、贸易便利关注内容专业化、贸易便利信息平台化、贸易便利规则技术化是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便利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国际战略的重要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形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意愿的基本逻辑是:外交是目标,多边政治关系是核心,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平台,文化是民心相通的导向。围绕这一意愿,现实的策略选择是构建周边外交战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构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格局,推进我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扩大向西开放,完善全方位的地缘政治合作格局。把历史性与现实性融为一体,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文化教育交流。依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意愿和现实选择,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加快西部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以丝路国家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民心相通"战略,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能源、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系统建设,开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互联网时代。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深化到"产品内分工",以发达国家为龙头、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价值链分工日益成为区域产业分工的发展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包括中国、中亚五国和俄罗斯,近年来该区域工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然存在工业分工水平较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问题,构建工业价值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层级互补的工业体系,这为构建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为"龙头"、以中国中西部地区为"枢纽"、以中亚五国及俄罗斯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价值链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助于中亚及周边国家与中国形成紧密的工业分工关系,推动相关国家实现工业经济协同发展升级。  相似文献   

7.
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喀什特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化经贸关系的国际环境之下,喀什特区具备了地理位置优越、与周边国家贸易潜力巨大、通道基本畅通以及国家扶持等一系列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在产品结构、贸易结构、企业实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因素。针对这些情况,喀什特区应从改善外贸环境,转变贸易方式、构建物流平台、加大招商引资等方面着手,深化喀什特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最新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本文从界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范围入手,在根本动力、基本框架、存在根基、现实基础、战略目标层面上界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并将区位理论、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贸易理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探析这些理论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其建设目标是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必须识别其重点建设任务,并构建有效的支持体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目标下,把中心城市建设、产业分工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并从设施互联互通、发展战略统筹、合作机制构建、风险辨识与防范等四个方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的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新要求。以中国新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区位为依托,以产业空间布局理论模式和产业布局原则为依据,以经济带局部与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分析当前经济带沿途区域与国家的优势产业及特点,从经济带、国家和节点三个层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战略,为经济带的迅速崛起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产业支撑,从而打造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