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佳运行模式。我国应加快制定相关经济政策,加快建设环境产业市场,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区域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往往受到总体经济水平偏低,自然资源短缺,产业结构层次性不强,全民意识亟待提高,以及价格和成本方面的制约。因而,区域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不断加强教育宣传和组织领导,推动全社会参与;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支持体系和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的科学技术;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袖、提高经济效益、保护环境自寺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就必须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形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4.
科技创新助推循环经济跨越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推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目前科技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结构性短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需要在构建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研发经费保障体系和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指出了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问题在于高投入、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和消耗,尽管也带来了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循环经济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的不二选择。本文对循环经济给予了具体的解释,并指出了循环经济的好处和作用,以及发展循环经济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但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对环境的极大破坏。目前,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逐步建立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区别及其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传统经济强调污染的末端治理,循环经济则主要强调从源头上治理污染。传统经济在发展模式上为“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则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经济。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路径主要是:加快制订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与法规;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倡导清洁生产并建立绿色利润制度;提倡绿色消费;推行绿色分配;建立生态工业园区;依据循环经济的思想,改造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煤炭资源型城市正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区域煤炭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把握好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的系统分析和评价,对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谈起,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深刻涵义,重点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最后得到结论—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资源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手段,不仅优化循环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科学技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助力循环经济,更使数字化循环经济成为可能;科学技术有助于培育社会的循环经济理念,使公众能有效地参与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可能诱发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给人类、自然和社会带来不确定的风险性。  相似文献   

11.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是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透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认识,是面对新时代、新要求深刻思考推动新发展的思想结晶,不仅高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入认知发展的重要新思维,而且集中体现了全面促进发展的重要新方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更加深刻、更具特色、更显活力的内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五大发展新理念为积极引领发展新走向、深层破解发展新难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有效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2.
为落实"新发展理念,疏解整治促提升"要求,不断推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为导向测度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选取减量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5个测度指标,构建了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发现:总体上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领域发展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其中,创新发展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减量发展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正在逐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发展稳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共享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建议北京市政府应进一步落实城市战略定位,完善政策协同机制,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的观念,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经济发展,到关注社会综合指标的社会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日益突出了发展的人文特征和价值属性,前者表明人是一切发展的中心,后者意味着发展必须付出代价,因此诉诸公平的发展就格外重要了;而这些内容,我们均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有关论述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4.
我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正处于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 ,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必要的 ,也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取向,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吸纳全球发展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谁发展、如何发展、靠谁发展等一系列发展的根本问题,创新了关于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动力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6.
发展概念是一个学术命题 ,也是实践中的复杂工程 ,并成为今天的主流话语。但其内涵、思路的流变还是一个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讨论的范畴。本文对发展理论作了疏理 ,对可持续发展和转移式发展作了初步的界定  相似文献   

17.
坚持发展,历来是我们党全力关注和努力实践的核心问题。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发展理论,三个不同时期的发展理论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深刻內涵。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理论中 ,社会发展的尺度与代价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单纯以经济为尺度的发展观已没有市场 ,而社会发展观特别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日益受到重视。然而任何发展都必然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效应 ,发展总是与付出的代价相联系的 ,因此衡量社会发展的尺度不能离开发展的代价而孤立地去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东西差距悬殊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将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将使西部地区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 ,也将使东部地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威廉姆逊的倒U型理论指出 ,地区间经济发展由不平衡到平衡具有客观必然性。开发落后地区 ,是世界性的趋势 ,我们必须顺应这种历史趋势 ,尽快缩小东西差距 ,使东西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高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特别是实行"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迫于超常规发展和历史欠账积累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办学条件滞后、教师总量不足、就业形势严峻等问题和挑战.在高校的新一轮发展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