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进行帮扶是高校就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文章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界定,从主客观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从高校、政府、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群体自身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就业帮扶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类型及产生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就业服务与指导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由于学历与性别方面的劣势以及自身心理障碍,高职女生就业相对困难,为帮助这一群体顺利就业,应充分发挥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时效性与针对性。基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者的视角,在认真分析造成高职女生就业困难的教育因素、社会因素与自身因素等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树立现代家庭观念和进行专项心理辅导,引导、帮助高职女生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4.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已日益成为困扰社会、高校、毕业生个人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自身和外部角度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有专业能力弱、就业心态不好、专业太冷门、性别遭歧视等类型。该群体的形成,既有经济发展速度变缓、劳动力供给失衡的原因,又有人才能力培养滞后、高校职业指导不足、毕业生综合素质欠佳等原因。要解决这个难题,应该提升高校职业指导团队水准,开展预防性的职业指导,创新服务形式和平台,实施系统、持久的个性化指导。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对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制普遍存在不足,五点改进建议,即:加大投入,健全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整体机制;创新思路,建立帮扶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特殊制度;突出重点,拓展高校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关键内容和渠道;完善机制,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与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增强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直面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高校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就业困难有其主客观原因。高校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应当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一是要建立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预防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二是要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构建一套有效的支持系统,帮助他们解决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7.
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主要特征、类型及其构成,并归纳出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不良效应,以期社会各方更为关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谢伟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5):119-121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在关注他们如何顺利的完成学业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存在着基础差,经济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社会关系少等劣势。关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最终要关注他们如何就业,提高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只有学校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律作用,有针对性的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素质教育平台,开展好就业指导和服务是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扩招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相对弱势的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她们的就业竞争力问题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本调查研究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个人背景、学习生活情况、就业基本素质、个人综合素质、专业前景及就业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了通过高校专门行政管理部门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等相应的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具有经济贫困;学习基础较差;就业困难;心理压力大;精神文化匮乏等经济、心理、学习、精神等方面的群体特征,全面掌握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这些特征,为高校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论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而贫困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客观存在的不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业。文中就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及其成因作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是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对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中,特别是在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项迫切的任务,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90年代的后期开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随着毕业生的增多,待就业率呈上升趋势。在就业歧视和高等教育结构失衡等客观事实的影响下,一部分大学生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成为就业求职大军中的“弱势群体”。详细阐述了大学生求职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类型:大专生、普通高校/民办高校毕业生、长线专业毕业生、无经验毕业生、女大学生、贫困生、非本地毕业生等。  相似文献   

14.
在结构性改革和新技术应用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下,出现了一部分易受劳动力市场排斥、就业前景有限的弱势群体。发展正规就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对于这些弱势群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生存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时期城镇弱势群体的状况体现在收入低、就业难、生活困难等方面,他们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解决城镇弱势群体问题要通过发展生产力、扩大就业渠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真正体现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我国高校出现了新型的弱势群体.这些新弱势群体类型有:富贵弱势型、学习上进弱势型、校园亚文化弱势型等.高校新型弱势群体的出现,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我们要多方面、多层次地分析思考,要因型施教,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链,三方齐抓共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法律、行政规定确立的制度性就业歧视,如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学历歧视、公务员录用中的歧视等,在中国目前依然比较普遍。此等情状,违反了宪法上的平等原则、侵害了就业者的公平竞争权,构造了更多的弱势群体,阻碍了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也造成了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从未来发展及法制改革的角度而言,反对就业歧视,尤其是去除就业歧视的制度栅栏,不仅是贯彻宪法上的平等原则的要求,而且也是中国履行《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之义务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风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学生“自主择业”分配政策的实施,大学生在享受就业收益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就业风险。由于信息传递机制的不合理而形成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风险的重要因素。为此,要进行制度创新,重新整合资源和各方利益,这是降低就业风险的根本。可通过建立教育中介组织和信用信息体系来降低信息成本,平滑就业风险。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但我国高校大学生已成为心理弱势群体。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象入手,对其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影响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的形势,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样也有促成就业工作转型提升的新契机。在分析了当前的新形势对就业工作的影响后,阐述了毕业生就业的现状,从而提出只有加快推进就业工作的转型提升,使就业工作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取得先机,才能破解毕业生就业中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