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湖南2007-2012年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基于超效率DEA全要素生产效率测度模型,测算湖南省各地市(州)的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然后利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研究。实证结果表明:2007-2012年间,湖南农业生产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州)之间差异较大,衡阳市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最高;Malmquist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该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年均增长率为5.4%,通过Malmquist指数的进一步分解发现技术进步是推动湖南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增长的主要动力,但不同地区的增长动力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绿色协同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基于京津冀地区2005—2018年面板数据,采用DDF-GML指数测算了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增幅不大,其中,绿色技术进步是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动力源泉;第二,从时间趋势看,"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下降,但自生态环境同治政策实施以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大幅度提升;第三,从空间分布特征看,京津冀三地尤其是河北内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异;第四,从影响因素看,研发投入与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政策对京津冀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步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根本动力,研究碳环境规制、技术进步异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空间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构建技术进步异质性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模型,以检测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GTFP的空间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碳环境规制下的R&D投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碳环境规制下的DS对GTFP的影响始终为负,并存在门槛效应;碳环境规制下的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污染晕轮”效应。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应当同时考虑技术进步的一致性和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合指数法和考虑非期望产出的非径向距离函数,分别测算了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县域金融发展水平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情况,并基于19992015年数据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样本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但乌江中下游民族地区优于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0.6%,下游地区好于上中游地区。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技术效率改进效应还没有得到体现;不同区域有所不同,上中游地区金融发展阻碍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下游地区却相反;分时期的估计显示,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尽管差异不大,但对绿色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影响却是2007年前高于2007年后。  相似文献   

5.
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科学合理的测度有助于精准把握农业碳减排潜力。本文基于2000—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从碳汇和碳排放两个角度测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了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为1.1%,农业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动因;(2)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时空演化过程中具有差异性和阶段化特征;(3)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显著正向空间关联性,且逐渐强化,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低地区发展速度要高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地区,区域差异正在减小。研究结果对于精准评判农业碳减排潜力和碳吸收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将碳排放作为生产过程的“坏产出”,通过构建基于序列的Malmquist-Luenberger(SML)指数模型,测算1998—2010年中国省际碳全要素生产率,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对全国总体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三大区域进行收敛性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内中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仅为0.9%,且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技术效率在大多数年份都处于恶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最慢,中部地区介于二者之间;全国碳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存在明显的发散性,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技术效率方面呈现“俱乐部收敛”。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衡量黄河流域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程度,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测算并分解了黄河流域各省(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现2003—202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拉动作用,而规模因素则相反。进一步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该地区出现σ趋同趋势,城镇化水平、金融化水平和研发投入对其具有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源结构具有负向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本文从提高技术效率、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促进城镇化水平和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对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旅游业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在利用"自下而上"法对黄河流域旅游业碳排放量估算基础上,采用DEA-Malmquist指数、重力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黄河流域10年间的旅游业绿色生产率时空演变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研究区域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以11.3%的增长率上升;2)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为进步型;3)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2007—2008年间呈现出东西高中间低特征,在2011—2012年间呈现出中间高东西低的格局,2015—2016年除山东处于上升状态外,其他省份均呈现负增长;4)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重心总体上先偏东北再向东南方向移动,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黄河流域的中东部地区,呈现先扩散后趋于集聚态势;5)旅游经济规模、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对各省区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异质性较强,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9.
由于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从而使得不同区域绿色生产技术呈现显著的异质性特征.在生产技术异质性假定下,以非参数共同前沿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将能源与环境因素纳入到绿色生产率的核算框架之中,对我国各省份、三大区域2000-2012年的共同前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地区差异与动态演变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全国跨期前沿为参考基准,分析期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0.73%的增长,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来驱动;三大地区绿色生产技术存在很强的异质性,东部地区的省份一直牢牢占据全局前沿,代表了全国最优的绿色生产技术,而中西部地区的生产前沿则逐渐偏离全国最优绿色技术前沿,与东部地区绿色生产技术的差距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99—2015年全国31个省域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Global Malmquist 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情况,并针对收敛性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纯技术效率无明显影响;(2)未考虑农业碳排放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导致评价偏误;(3)考虑农业碳排放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东、中、西、东北部依次递减趋势;(4)全国及各区域无明显σ收敛特征,全国层面及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均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表明各省域朝着自身稳定状态发展,而省域间“追赶效应”不明显。据此认为农业要走绿色技术创新及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加快我国绿色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和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而我国远未形成以生产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与绿色技术的产业群,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市场是解决我国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有效手段。发展绿色产业,有助于扩大对外贸易,有助于改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政府应通过加快绿色产业法的制定、实施与完善,强化法律法规手段,运用经济手段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扶持等宏观政策加快发展我国绿色产业。我国企业应通过建立内部经济性与外部经济性的双重目标,树立绿色市场营销观念,大力开发绿色产品,搞好绿色产品的销售服务等微观对策加快我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完善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消费的实质是可持续发展在消费领域的表现。我国绿色消费法律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绿色税收法律制度缺乏体系性和科学性;企业法律制度中缺少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制度;政府采购法中缺乏政府采购绿色标准;绿色认证系统混乱;缺乏绿色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因此,应完善与绿色消费相关的税收制度;完善企业行为法律制度,促进绿色营销与绿色消费;完善政府采购法,促进政府进行绿色采购;完善保护绿色消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完善的绿色认证系统。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绿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需求是实现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而实际中绿色需求只作为奢侈需求,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需求不足,使绿色市场无法发展壮大。本文认为消费者购买欲望、购买能力和个人因素是影响绿色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培养绿色人才是当务之急.鉴于目前高校创建"绿色大学"氛围不浓,作者呼吁必须尽快创建.同时提出了创建绿色大学尤其是绿色化学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能源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命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是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供求矛盾、能源结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管理体制机制上。文章针对能源产业粗放增长和“黑色增长”提出了能源产业绿色转型概念,其内涵特征是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使用高效化和能源技术低碳化;在总结国外能源产业转型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能源绿色转型的三维分析框架,并从能源的全生命周期、能源利益相关者共赢和能源绿色转型能力建设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能源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浪潮——21世纪的热点讨论与认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企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浪潮”是 2 1世纪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企业、国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 ,必须高度重视 ,勇敢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7.
“绿色项目群”是在项目群层面上对绿色地产理念的延伸,通过AHP-WRSR方法对待选项爵的绿色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从中选择合适的项目完成对其构建。“绿色项目群”有效地完成了绿色节能理念与项目群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然而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还相当淡薄。改革开放以来,绿色贸易条件给我国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造成了重大影响。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现状,促使我国绿色贸易稳步发展。发展我国绿色贸易的办法主要有企业策略与政府策略两种。  相似文献   

19.
环境会计是环境科学与会计学科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应用学科,它与现代会计有相同或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建设绿色女子大学、开展绿色教育,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对大学的呼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绿色大学就是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行为、计划、思想和观念等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女子大学应该发挥自己性别特长,把绿色大学作为一种价值进行追求.本文主要从绿色女性人才、绿色产业、绿色校园三个方面论述了建设绿色女子大学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