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朝鲜族著名作家金昌杰的短篇小说创作[韩]张伯逸著王化文译一、序言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华侵略战争,1941年又对美国作战,这便是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大东亚战争。为了对付这场并无胜算的战争,日帝实施了国家动员令,并采取各种非常措施。尤其...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从 194 5— 195 1年美国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 194 7年美苏冷战后 ,美国调整了对日政策 ,完成了对日的政策从限制、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过程 ;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 ,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政策。  相似文献   

3.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 ,国力渐趋强盛。为达到征服世界的目的 ,日本于 1 93 1年 9月 1 8日发动了征服中国的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使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战争灾难 ,使中国的财政金融业遭到了惨重的损失。日本右翼势力宣称 ,“从历史角度来考虑 ,我们怎么也无法把那段日本历史看成侵略的历史”。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现代财政金融业从起步到抗战时期的挫折 ,正是日本对华战争为侵略战争的又一历史明证。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年二月八日,日本突然袭击了俄国在中国旅顺口的舰队,十日双方宣战,由此开始了以中国东北境内为战场的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直至一九○五年九月五日,经美国斡旋,签定了《扑次茅斯和约》方告结束。从日俄双方在中国领土上进行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后果上看,都充分暴露了这是一场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中国领土,侵略我国东北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相似文献   

5.
〕1973 年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的战争( 简称十月战争) ,是促使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的关系从战争为主走向以和谈为主要方向的转折点。也是美国、西欧调整中东政策和西欧加强政治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加快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抗战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爆发初期,美国对日实行绥靖政策,除史学界公认的美国企图将日本这股战争祸水引向苏联和美国陷入国内复杂事务被迫采取孤立于外界政策的原因外,作者认为还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继续维持美日贸易以便获取经济利益摆脱国内危机。二是美国本身军事力量不足,必须等待最佳出击时机,以便坐收渔利。三是要控制西半球首先必须稳定拉美后院,阻止德、意、日等法西斯全方位渗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约翰逊政府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的考察,可以发现一方面美国的东西方贸易管制政策正逐渐从禁运战略物资转向限制高新技术转让,经济遏制的目的也逐渐从阻碍苏联集团国家战争潜力的增长向影响苏联集团的外交政策和国内政治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推行“中国差别”政策,继续阻碍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政策使美国与西方盟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美国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抗日战争阻止了日本对苏联的入侵万红1937年7月7日,惊天动地的芦沟桥事变一声炮响,宣告了日本全而侵华战争和中国全民族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开始。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法西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在近代侵略战争史上是罕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  相似文献   

9.
在美苏冷战日酣之际,中苏同盟的形成不仅使美国分化中苏关系的目标在短期之内变得不可能,而且使美苏在亚洲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出于冷战的考虑,美国将对华政策从属于对苏战略的需要,对台政策的改变已成为必然,而朝鲜战争的爆发为其转变提供了契机,美国对台政策由此发生逆转并长期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痼疾所在。  相似文献   

10.
北婴 《百姓生活》2011,(11):56-56
1945年12月27日,由中国、美国、英国、苏联、法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菲律宾等11个国家的代表组成的远东委员会成立,作为战后对日索赔以及对日政策的最高决策机构。为了使受害国尽快得到赔偿,而又达到限制日本战争能力复活的目的,同盟国确定的索赔方案是以实物的形式充赔,拆迁日本的战争工业设备。  相似文献   

11.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日本政府对中国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侵略战争。面对着日本军队的疯狂侵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是积极抵抗,而是采取“避战求和”的投降政策,致使清军一败涂地,不可收拾,而民族危机也日益严重。这场战争,使许多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20世纪30年代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对日政策由软到硬的演变过程,说明美国对日政策是绥靖与遏制相结合,其核心是避免承担义务和卷入战争。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早期,罗斯福出于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的考虑,与日本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秘密谈判。在美日谈判的不同阶段,罗斯福针对不同的时局采取不同的对日政策。影响罗斯福采取不同的对日政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当时美国国会内孤立主义盛行,社会上的经济界人士反对罗斯福参战,美国军方的战争准备严重不足等等,这些都影响着罗斯福的对日政策。  相似文献   

14.
1937—1945年苏联远东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1945年,苏联从避免两线作战,确保本国安全与利益的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推行远东政策。“七·七”事变后,它以援华制日为主,同时坚持对日展开缓和外交。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苏联仍重视中国战场在牵制日本方面的巨大作用,但被迫减少并终止援华,由美国代替自己扮演援华抗战的主要角色。大战后期,苏联的远东政策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决定在远东从防御战略转入进攻战略,参加对日作战;二是削弱美国在中国的影响,建立苏联的远东势力范围  相似文献   

15.
认清帝国主义的本性,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本性,对当前全世界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保卫世界和平,争取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国际形势有了某些缓和,这正是由于社会主义力量、民族独立运动力量和和平民主力量同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势力反复进行斗争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统治集团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变与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刘晓莉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战败投降,其推行侵略战争,靠掠夺邻国发展经济的政策,在二战中遭到惨败。战后初期,日本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经济濒临崩溃。然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却出现了“奇迹”,仅仅用了大约...  相似文献   

17.
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的对日政策、对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带动了美国对中日贸易管制政策的调整,即从允许中日进行易货贸易转向迫使日本对中国实施比巴统"中国委员会"其他成员国更为严厉的管制。探索该变化发展过程可以发现:杜鲁门政府的中日贸易管制政策与其对华经济遏制政策、对日经济复兴政策和对东南亚的政策互为因果,彼此影响,共同推动了亚洲冷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美伊战争是 2 1世纪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 ,是军事战与政治战的结合。美国对伊战争的目的是彻底消除被美国严重怀疑为拥有和藏匿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但其实质是重组中东格局 ,抓住战略机遇满足帝国扩张的野心。美国“预防性打击”理论的实质是侵略战争 ,不具有合法性 ,违反了国际法基本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美国意欲在伊拉克和阿拉伯世界推行“霸权阴影下的民主化战略” ,是在创造反美的恶魔。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开动国家机器动员了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来参与、支持对外侵略战争,日本媒体也积极宣传侵略扩张政策,竭力鼓动民众的战争狂热,大肆叫嚣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成为日本军国主义战车上一个不可或缺的战争部件.但是战后随着国际冷战局势的形成,美国调整了远东政策,致使日本媒体的战争责任问题被长期掩埋,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才在日本有关媒体和知识分子的关注下被提起.然而,诸多事实证明,追究日本媒体的战争责任依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期间美国对越政策演变的分析,揭示其与日后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关系.文章认为,同日后卷入越南战争一样,美国之所以袒护法国、漠视越南人民的独立要求并随后卷入在越南的战争干涉,乃是基于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文章尤其强调,美国1954年主导联合行动的努力和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所为直接为其日后卷入越南战争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