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政府行为对一地区水利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清时期关中地区的农田水利事业较之前代发展缓慢,大型水利工程兴修较少,主要以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为主,同时也是井灌的大发展时期.兴修方式以民办为主.文章试从政府行为的角度出发,从政府的政策制度以及地方官员的行为等方面来论述影响地区水利事业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陕北农业与农村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农业生产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积极兴修农田水利;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畜牧业等。这些措施的实行,使陕北地区的粮食产量在建国初期稳步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农村的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在新的历史时期也逐渐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发展在农业上面的服务生产的水利事业。也就是通过水利工程上面的一些实施措施和技术,来改变那些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不利条件。为了农业能够高效率高产量等,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说的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相似文献   

4.
唐朝前期的农田水利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前期 ,由于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以及政府的重视 ,各地的农田水利事业得到空前的发展 ,而水利设施的兴修和灌溉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又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在当时的社会政治条件下 ,农田水利事业远没有发挥所能达到的更大效能  相似文献   

5.
现存的新疆水利会报告书翔实保留了民国四年至六年(1915-1917)期间新疆在水务机构、水务章程和灌溉工程兴修方面的情况,借由此批史料,探讨了民国初年新疆管水秩序的变革过程、影响与局限性。辛亥革命之后,杨增新确立了其对新疆的统治,继承并发展了清末开始的农田水利建设趋势。虽然民国初年的水利建设面临着币制混乱、地权混乱、分水原则混乱等诸多阻碍,仍造就了民国历史上新疆第一次水利建设高潮,取得了灌渠建设、推动置县和替代烟苗等成绩,在发展新疆农业经济、平衡政府财政、解决流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民国初年新疆开启了水利近代化的进程,借由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杨增新当局政府的力量得以进一步深入基层社会和地方经济事务中,客观上起到了稳定边疆、建设边疆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秦汉时期,是我国北方旱地农业高度发达的时期,牛耕的推广,农田水利的兴修,代田法、区种法的实施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使得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步确立了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而位于南北之交的湖北地区,由于文献记载的缺乏,一直很少有人作专门研究。近年来,随着文物和考古资料不断出土面世,使得对上古湖北地区的农业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利用考古资料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秦汉时期湖北农业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熏要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略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及促进民族间交往融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明清两代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各地水陆道路开通,桥梁、渡口兴修.这一时期广西民族地区交通的发展有其鲜明的特征.交通的改善和发展促进了广西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步及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9.
以"全球变化研究"为标志的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是国内外关注的课题.本文在全面收集考古资料基础上,采用考古地理学方法,利用文理交叉手段,对长江下游地区文明化初期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长江下游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乃至文明起源过程中,曾扮演过不同于其它地区的重要角色并有自身发展模式,为现代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镜鉴.  相似文献   

10.
论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的经济地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在唐代为全国最大的经济都会。当时的人每以益州和扬州并称,说是“扬一益二”。以益州的富庶,尚仅居于扬州之次,其他各地更难与之相颉颃了。扬州能够成为名重一时的经济都会,是与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发展分不开的,这里一并加以论述。一、唐代扬州和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地理条件唐代扬州能够繁荣,而且为其他经济都会所不及,是有各种原因的。地理条件应该是其中的一种。唐代有几个比较重要的经济地区,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下游都居有影响全局的地位。扬州就在长江下游经济地区的中心。当时长江下游经济地区应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不过根据唐代实际上的情况,它应该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角洲是目前我国最具吸引力、潜力最大的旅游经济区,对其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有利于明确其客源市场目标层,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客源市场开发战略。本文在分析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旅游客源市场时间、空间结构等进行了研究,表明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较均匀,客源市场集中性较强,最后从市场目标层的选择、市场的合作开发、旅游信息一体化等方面探讨了长江三角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广泛的田野调查基础上,通过对纳顿的整体考察,阐述了纳顿具有与区域农作物成熟时间相吻合的时序性;与农业用水密切相关的组织体系;典型重农轻商的思想表现;为感谢保佑庄稼丰收而酬神、谢神、娱神的功利目的;与农时极端吻合的各种祭祀活动等农事色彩.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部署正推动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的重构与优化,两岸关系持续发生重大积极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在对国家新一轮区域战略部署的审视与把握的基础上,通过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中部地区发展战略的比较分析,揭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周边地区发展的战略关系,提出要凸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特色。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调研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情况,主持召开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当前,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参与乏力;地方各自为政,缺乏战略规划;资金投入不足,补偿机制不健全;区域立法缺位,保护监督错位。为了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提高环保意识、营造共抓环保氛围,建立互动机制、协调多方利益关系,创新融资方式、完善环保补偿机制,实现长江保护立法、推进环保监督升级等有效措施,积极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命运共同体,努力构建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齐抓共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1932年底,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参谋本部的国防设计委员会组织并资助有关专家对长江三峡进行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比较科学、全面、系统、深入的多目标勘测调查。它标志着对万里长江的开发,从千百年来传统的农田灌溉向现代的利用水力发电、改善航运等多目标开发的重要转折。这次勘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长江三峡水力发电勘测报告,为开发长江三峡水电工程具体报告之嚆矢。这次调查还对长江上游水文地质资料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航运效益进行了初步的估计,对开发三峡的步骤作出了规划。这次勘测调查提出的两个坝址,对于以后三峡坝址的确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发展对推动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作用。正视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区在创新发展方面的差距,是推动各地区依托创新驱动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需面对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工作。基于资源能力观视角,从创新资源基础、创新能力支撑、创新产出绩效等三个层面,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其空间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形成的原因具有异质性,而城镇化、地区生产总值、地区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外商直接投资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等是对其产生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对此,新阶段应进一步提升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增强地区经济实力、促进规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开放经济发展、推进地方高校产学研结合,从而提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以城市群体系不断演化的过程.过去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功能、特征的描述,对其空间结构演化的机理缺乏理论分析.文章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与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构建反映城市化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对长三角16个城市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发现长三角城市群演化是伴随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集聚势能的扩散按照城市等级由高到低,沿着点-轴-面路径,通过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不断复制来实现的.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的形成是整体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群空间体系以及城市功能互动和演化的结果;是整个区域系统由低水平的均质空间向高水平的一体化方向均衡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政策制定者采取有效途径解决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的1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基于PCA-SE-DEA理论的组合模型,对其科技创新效率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影响其发展进程的要素体系,并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检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成因.同时,基于C-D生产函数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因素在长江经济带当中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目前未能达到我国平均水准;位于长江边缘地带的各省市在科技创新效率方面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并且这一差异呈现扩大态势;在影响成因当中,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影响最大,科技投资、科技输出以及科技环境对于地区经济的良好发展尤为关键.因此,长江经济带需要整体调整和规划,构建协调机制,形成流域整体创新创业的良好运作系统,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长江经济带分为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并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绿色化两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新型城镇化与工业绿色化发展以及二者的互动耦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层面,新型城镇化发展较快,但是在工业绿色化发展方面,总体发展缓慢,长江上游与中游地区甚至出现了倒退的情况,进而导致新型城镇化与工业绿色化两大系统在区域间的耦合协调情况差异显著;在空间维度方面,无论是新型城镇化、工业绿色化,还是二者的协调状况,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同时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落后省市与领先省市的差距逐年扩大.  相似文献   

20.
长江经济带在交通设施建设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等问题,应以长江干流为主轴,以长江航运建设为重点,加快沿江铁路、公路及其他交通设施的建设,形成快速、配套、畅通的东西向交通大动脉,并配套建设、完善南北纵向辐射铁路和公路等交通设施,以形成高效、畅通、合理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从而实现长江经济带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