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2002-2010年的月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发现股价、货币供应量、利率和物价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与股价变化同方向,而利率变化与股价变化反方向;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虽然都能解释股价的变动,但其作用相对于股价本身来说显得微乎其微;货币供应量与股价之间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利率与股价之间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得出货币政策难以有效影响股票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除采用以往文献广泛采用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作为变量解释货币政策对我国房价的影响之外,同时引入上证综指变量,建立VAR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同以往研究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相比货币供应量,在样本期间,上海同业拆借利率对我国房价的波动影响更大,同时其可以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证明我国股票市场对房价的影响也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讲,股票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组合效应、交易效应和替代效应等途径影响货币需求。论文构建了一个包括股票市场变量的货币需求函数,并运用1994~2008年的季度数据和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货币需求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股票市场不断深化和广化的背景下,中央银行应关注资产价格的波动,货币政策的制定应考虑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宏观经济变量与股价指数的协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运用协整方法研究中国股价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均衡关系,建立多因素的长期均衡模型,同时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股价波动与经济增长相背离、股票市场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对检验结果出现的原因作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对中国货币市场利率、汇率和股票市场进行总体经验分解的基础上,运用VAR-GARCH-BEKK模型对实证分析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利率与股市间存在双向溢出效应,汇率和股市、利率和汇率间存在非对称的溢出效应,市场间存在显著的传导性,影响的方向和力度有所差异,从长周期趋势来看,汇率相较利率对股票市场波动溢出影响更具持久性。应密切关注市场波动,避免金融市场风险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在有效监管框架下货币政策应着眼长期趋势,甄别市场波动力度与持久性,适时适度地完成货币政策调控。  相似文献   

6.
利用我国相关月度数据构建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货币政策、经济波动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和信贷规模的扩大对房地产价格和经济波动产生正向影响,且对高房价区域的房地产价格影响最大。(2)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对社会消费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正向影响,且对低房价区域的影响最大。(3)利率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整体上,当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处于较低区间时,提高利率并不能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当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处于较高区间时,提高利率能够显著抑制房地产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7.
运用向量自回归(VAR)分析方法对我国股票市场股价指数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股价指数对市场利率及货币供应量M0、M1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而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股价指数的影响则十分有限。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运用货币政策来调整股价的能力,但可以培育运用货币政策影响股价的能力,并密切关注股票市场波动。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是否对股价产生影响,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运用DCC-MGARCH方法测算货币供给和利率与分别沪、深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系数,并进一步运用MS-VAR方法可分析货币政策与沪、深股市收益率的动态相关性与股票市场特征的关系.实证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股市的相关性比利率与股市的相关性要高,并且当股市处于波动较小、价格膨胀时,股市收益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正相关性较高,相反则较低;同时当股票市场处于低迷且波动较小的状态时,股市收益率和利率的负相关性较高,相反则较低.  相似文献   

9.
选取城乡居民储蓄率等作为存贷差扩大影响因素的解释变量,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所选解释变量对存贷差的扩大都存在长期影响关系。针对这些对存贷差扩大有影响的因素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个坚实的资金保障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政策冲击效应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中国1992~2004年股票市场发展对M1、M2货币供给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发现以股票市值代表的股票市场发展对M1、M2有着明显的吸收效应;并提出了货币政策应该对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量的吸收情况予以关注,货币政策目标应该由维持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转向维持广义物价水平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文章建立了一个包括通货膨胀率、货币供应量、产出缺口、利率、汇率、房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在内的7变量VAR模型,通过脉冲反应函数和5-差分解发现:通货膨胀率对自身以外的其余变量的冲击均存在一定时滞,中国通货膨胀率受M<,2>的累计影响较大,但滞后期较长;房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效应明显大于股价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后得出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源可能在于近年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过多货币供应量冲击带来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2.
在价格粘性下,包含金融资产交易的货币数量模型和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均揭示了股票价格先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而动的形成机理.基于我国月度统计数据的协整检验表明,在1999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股票价格、货币政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基于SVAR模型的方差分解表明,股票价格的冲击和广义货币(m2)的冲击是我国通货膨胀波动的主要动因,通货膨胀的冲击对实际经济增长波动的贡献率在20%左右,而货币供给的冲击对股价波动的贡献率明显高于通货膨胀的冲击和实际经济增长的冲击.为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实现物价稳定和经济的平稳增长,货币政策应该高度关注股票价格波动,并及时对其波动作出适度反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基于GARCH模型的事件研究法,分析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对股票市场的传导效应,研究股票市场对利率调整政策的反应速度和反应强度,检验股票市场的有效性,进而探索运用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等货币政策管理股票市场风险的效力。实证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多次对利率上调呈利好反应,其原因可能与政策公告被股票市场投资者预测到有关。但利率调整目标的累积效应日趋明显,对股票市场过快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检验中国中央银行是否已将金融市场状况纳入货币政策的框架,采用HTVPVAR模型的脉冲响应构建中国金融市场状况指数,检验结果显示:以金融市场状况指数为转换变量的STR模型形式的利率规则能较好地拟合实际数据,政策利率对通货膨胀缺口的变动存在非线性调整,且金融市场的景气(不景气)将增强(减弱)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缺口的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5.
铸币税即政府发行货币所取得的收入 ,一般可理解为货币发行成本和货币面值间的差额。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政府的实际铸币税收入小于其名义铸币税收入。铸币税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同财政赤字货币化问题相联系的。我国当前的积极财政政策是以增发国债为核心 ,财政赤字经常化。政府可以从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得到多少铸币税收入受制于三个因素 :经济增长对基础货币的需求 ,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以及货币需求对通货膨胀和收入的弹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研究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涨跌波动性特征认识的不足,根据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涨跌的不同状况,将其分为1999年1月-2005年4月和2005年5月-2008年7月缓慢下降与快速上升两个阶段,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其传导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比较,结果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在两个阶段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股票市场对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影响效果逐步加强,在第二阶段表现出较第一阶段显著的统计特征,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传导的渠道已经开始出现由传导不畅到发挥传导作用的转变趋势;据此提出进一步疏通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传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长期均衡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我国的主要调控手段。正确预测货币需求函数是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关键。基于现代货币数量理论,运用我国的货币资料,对我国的货币需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需求的相关变量都不满足零阶单整性,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已不能满足建模的要求;货币需求量受到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越大,货币需求越小;尽管实际货币量与实际国民产出、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的单整的阶数不完全相同,但满足协整性,即它们满足长期均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上海A股市价格波动无法用红利与无风险利率的变化来解释。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跟传统理论相反,中国股价跟通货膨胀呈现反向关系。其原因在于Fed模型的拥护者将E/P跟名义利率进行比较来判断股市估值是否合理。文章证实了中国投资者中存在通货膨胀幻觉。通货膨胀幻觉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上海A股市场价格变化,特别是该假设能解释1996—2001年的大牛市。  相似文献   

19.
范方志  于赟 《南都学坛》2005,25(1):116-121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利率渠道、通货膨胀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有效地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