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讽刺与幽默     
《今日南国》2010,(11):62-62
不在“人事” 企业人事部的员工李某,最近被调到楼下的公关部。这天,他朋友打电话到原部门:“李某在吗?”李某同事答:“他已经不在人事了。”朋友:“啊?他什么时候去的?”同事:“上礼拜。”朋友:“我都不知道……也没送他一程……”同事:“没关系啊,下去找他不就好了?”  相似文献   

2.
跟周围的人交流,发现大家大都说自己不幸福。听多了,我渐渐发现,他们所谓的幸福,实际上指的是物质丰富。财富多就幸福吗?每个人都有亲戚、同事、朋友,在这些圈子里,总有比自己物质条件好的人。有人住别墅,自己还住套房;有人开小轿车,自己还在骑电动车。即便有一天自己也住上别墅,开  相似文献   

3.
一位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雇主,想和老伴去乡下安享晚年。这样一位有着出色手艺的木匠要离开,雇主非常惋惜,于是要求他最后再盖一栋房子。木匠想反正有工钱拿,也就答应了,但是,老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因为想尽快把工作完成,他开始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等到房子盖好的那一天,雇主来了,他对木匠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退休礼物。”老木匠非常震惊,若事先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盖房子,那他干活的态度就会完全不同了。  相似文献   

4.
清欢 《人生与伴侣》2013,(11):18-18
认识一个男子。每次有应酬知道躲不过喝酒的时候,男子总会先吃几块饼干或面包片垫一下,因为这样可以在酒精侵袭的时候,事先保护一下身体。每次都如此,同事都知道了他这个习惯。一次,一个同事打趣他,你还真爱惜自己,看你平时也不是个细致的人,从哪里学来的这好办法?  相似文献   

5.
马丽 《可乐》2010,(7):49-49
两个女孩在公园里控诉前男友是吝啬鬼。 其中一个说:“你都不知道我那个前男友有多抠门。他只知道自己抽烟,从来不知道给别人敬烟。” 另一个说:“我那个更别提了,他为了买个大一点儿的馒头,竞多走两站路。”  相似文献   

6.
马健文 《社区》2013,(4):55-55
小马是名30岁的项目经理,工作能力强,同事关系也处得好。但随着公司的发展,他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心情也经常不好。但作为经理,他担心自己的负面情绪会影响团队士气,便尽量压抑、掩饰真实情感,仍像往常一样微笑面对同事和合作伙伴。一段时间后,小马感觉总会忘记重要的事情,公司事务也难以决断,与同事的说笑少了,对聚餐、户外活动也提不起兴趣。  相似文献   

7.
无耻的种类很多,埋怨便是其中的一种。 我小时候有一个邻居玩伴叫立立,他三岁的时候,爸爸得癌症去世了,是他妈妈一个人守寡靠着在街道小厂做工养活他,妈妈怕孩子受苦,自己舍不得吃,给孩子吃,舍不得穿,给孩子穿。可立立总是跟他妈妈埋怨,自己怎么就没有一个当官挣大钱的爸爸。  相似文献   

8.
无忧信箱     
老怪:我已经进入职场两年了,良好的人缘和业绩都是有目共睹,老板和同事们也很认可我的努力,可是,我的前任主管离职以后,最有希望升迁的我却依然坐我原来的职住——老板从其他公司挖了一个人接任!我并不是心怀不满.也知道自己做主管还有点差距,但是我想知道:我该如何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地位,有机会让他会想到我?  相似文献   

9.
接手三年级(一)班,有同事说:“这个班的学生不错,只有一个叫王潇伟的,顽皮得很,每次考试,他都要拉下平均分很多,他的品质,也不怎么好……”  相似文献   

10.
他不能那样做,他舍不得。舍不得让她做自己的妻,将她浪漫的爱情在光阴的穿凿中一点点摧毁。所以,他只能以平静以沉默拒绝她的爱。哪怕她委屈她怨恨。  相似文献   

11.
一箱家书     
父亲年届70,满头银发,走路颤巍巍的。但读过书的父亲头脑却依然清晰,并一直坚持给我写信。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是在母亲去世后。当时,我正在一所远离家乡的中学读书。因为我舍不得花路费和时间,所以很久没有回家;当然更主要的是怕回家后再次陷入丧母的悲痛中。那天课后,班主任叫我到他的办公室去,我忐忑不安地跟在他后面,以为自己什么地方犯了“规”。但令我惊讶不已的是,他只是交给我一封家信。那是父亲的笔迹,信写得很短,但我还是读懂了父亲的意思:因为农忙,家中的猪又要下崽了,我不能去看你了。你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家,我…  相似文献   

12.
案例:看电影。用哭泣减压由于工作压力大,最好的朋友又都不在身边,小雯有了什么不痛快都往自己心里装,一个偶然的机会,同事向她推荐了一部据说很感人的电影。周末,小雯把自己关在家里看这部电影,男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感情让她哭得稀里哗啦的。哭过之后,她发现心情好了很多,压力也一下子减轻了。于是,小雯把这种方法介绍给周围的同事,大家试过几次之后都觉得舒坦了不少。现在,小雯和她的同事们每周固定给自己找一部“赚人眼泪”的电影,看过之后几个人之间再进行交换。  相似文献   

13.
父母总爱在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面前提起我,在他们心里,上了名牌大学,有一份稳定工作的我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骄傲。与此相反的是,我却很少在同事们面前说到他们。在这个流行"拼爹"的时代,他们那么平凡,甚至只是这个繁华都市里最卑微的底层劳动者,当我遇到挫折的时候,甚至免不了会在心底暗暗埋怨他们。直到有一天,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他频频说起自己的母亲,言语之间充满了骄傲。他说母亲很漂亮,母亲很能干。我们都知道他来自农村,从他的描述中,我们对老太太的印象渐渐变了,幻化着老太太成为李双双似的美丽妇女。有一天,同事请我们去他家吃饭,因为他的母亲来了。等见到他母亲,我不禁在心里笑骂,这小子,真会吹牛。他的母亲,是一个又黑又瘦的老太太,像一粒风干了的枣子。见我们去了,老太太讷讷地连招呼也不打就往厨房里躲。同事把母亲拉出来,挨个儿给她介绍,这是小李,这是王姐。他的母亲很局促地笑着,同事却一直亲热地搂着她,亲切地叫着妈,并且问我们:“我妈是不是很漂亮?”“我妈炒的菜是不是很好吃?”我们味同嚼蜡,嗯嗯地应着。同事看出了我们的不以为然,在母亲洗碗的时候,他告诉我们,他母亲年纪轻轻就守了寡,农村的日子对一个单身女人来说有多苦呀,可她不靠别人施舍,硬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供他念完了大学。  相似文献   

14.
白念居胖,一米七的身高,200斤的体重,典型的“三高一肝”。同事看他整天脸色铁灰,就半开玩笑地给他定性——“死缓”。 12年前的老白,背负着这个“罪名”退休了。长年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他的身体里里外外都变了形。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高再加上脂肪肝,一年住两次医院,自己也觉得疲惫不堪,爬三层楼都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15.
进入到1994年,南非人格里高便成天生活在不安中。因为这一年,他曾看守了27年的要犯曼德拉顺利当选为南非总统。 格里高常常回想起自己对曼德拉的种种虐待。那是在荒蛮的罗本岛上,到处是海豹、毒蛇和其他危险动物。曼德拉被关在锌皮房里,白天要去采石头,有时还要下到冰冷的海里捞海带,夜晚则被限制一切自由。因为曼德拉是政治要犯,格里高和其他两位同事经常侮辱他,动不动就用铁锹痛殴他,甚至故意往饭里泼泔水,强迫他吃下……  相似文献   

16.
"一句玩笑话,逼出四部书"。这句话如今成为樟树市一大美谈。2000年3月,有人对樟树市政协委员、市教委干部陈怀生说:"你平时手不离卷,又写这又写那,能不能也写本书让我们饱饱眼福?"他随口回答:"莫说一本,三本也有可能。""大话"说过之后,陈怀生开始不安起来。心想,平时总是要求自己要脚踏实地,诚信为先,如今却在同事面前夸下海口,倘若不兑现,会留  相似文献   

17.
钟声 《新天地》2011,(10):43
我的同事老梁有智慧、有能力,职务升迁至厅长。但他的身体在五十多岁时却走上了下坡路,先是高血压,又有了冠心病,每年要住一段医院。3年前,他退休了,心情很郁闷,不愿见人。谁料在今年一次老同志聚会上,他上台朗诵了自己的诗篇,激情洋溢,魅力四射。我与他交谈,感到他心情愉悦,声音洪亮,还有当年少壮时的风采。  相似文献   

18.
王忠鹏 《社区》2011,(27):57-57
在去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研修期间,我认识了一家企业经理达维亚。他今年35岁,可谓是年轻有为,我很欣赏。但就是这样一位年轻干练的经理,在处理一些事情上,显得很差钱,也给我留下“抠门”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有个老财主很抠门儿,也懂点诗词歌赋,但他常常为了蝇头小利用其来坑骗穷人,所以,大伙儿就给他起了个外号“铁公鸡”。  相似文献   

20.
北京太偏远     
张心阳 《社区》2011,(17):60-60
贾平凹受邀到四川二郎镇采风,清晨在镇子里溜达,遇到一位老者,于是攀谈起来。老者说他有两个儿子都在酒厂工作,还有一个女儿在北京,他在北京住了一个月刚回来。贾平凹说:“北京多好啊.怎么不在北京多住些日子。”老者说:“北京好是好,就是太偏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