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继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模式研究倍受重视。阐述了非均衡发展理论对沿海开发的指导作用,分析了江苏沿海非均衡发展的区域条件,指出了"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实施"三极一带多节点"空间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三沿"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重点从"向沿海倾斜"实行大门户开放的区域增长极突破,实现我国区域经济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转型,从改革开放试验区增长核突破,走外向型经济发展之路,从"增加对外开放城市"突破,走有序梯次开放开发之路."沿江开发"与"承东启西"是邓小平推进区域经济腹地开发、实施主轴发展战略的大举措.沿边后发协同战略是邓小平对区域经济梯度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部署。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的连云港、盐城、南通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江苏新的经济增长极。江苏省明确提出将在2012年使得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在加快发展江苏沿海区域经济的同时,加快开发江苏沿海文化产业,需要从政府组织、行业管理、资金支持、政策辅助等方面提供条件,确保江苏沿海与江苏其他地区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构筑新的文化产业高地。  相似文献   

4.
非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先沿海后内地的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邓小平区域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区域经济理论,对 21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产生力扛九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和布局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角度,论证我国历史上区域经济发展均衡战略和非均衡战略的得与失,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区域发展的观念、实施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对策思路,即实行新的区域经济战略布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以及组建都市圈、明确经济中心、打造经济区等。  相似文献   

6.
区域协调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向沿海倾斜的非均衡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初步形成阶段;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阶段.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赋予了区域协调发展新的时代要求和新内涵.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必须以区域利益协调为主线,着力构建地区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市场一体化加强、资源有效利用且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等五大目标的动态组合.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重点应包括区域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体系、金融危机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9年6月,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的盐城市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全面推进盐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的现代城市化建设,其中文化建设担当重要的角色.文化的快速发展必须借助文化品牌的确立、培育和辐射.打造文化品牌是以整合现有文化资源,进一步推进文化环境优化以及以系统化的建设方法促进文化繁荣,从而增强城市的内涵和核心竞争力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推动江苏区域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也为江苏沿海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沿海开发对人才的需求、沿海高校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苏沿海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接轨的几点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区域经济思想,是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战略手段与目标、“两个大局”为战略布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为实践模式、系列政策为具体的措施的完整体系,这个体系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非均衡协调发展,其中,非均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推进方式,也是区域发展的近期目标,协调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也是一种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个阶段,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而发展的。区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展战略,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区域战略及其效应,提出现阶段采取的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华中地区的武装斗争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少奇在华中时期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切实推进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展华中”战略的实现,通过电报往来与毛泽东在政策上进行了频繁的互动,确定了以苏北为突击方向的战略方针,并着力部署华中、华北和江南三方力量合力开辟苏北的战略规划。毛刘二人的决策互动对苏北根据地的开辟和中共在华中地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的目标是到 2 0 1 0年实现全面小康 ,2 0 2 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苏中、苏北分别于 2 0 1 0年、 2 0 1 5年、 2 0 2 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区域共同发展理论模式应选择梯度推移和中心辐射的发展战略。实现这一目标可分三步走 :从现在起到 2 0 1 0年 ,是承认差距 ,让发达地区加速发展的时期 ;从 2 0 1 0~ 2 0 1 5年 ,是内外并举 ,全省各地区都保持高速增长的时期。从 2 0 1 5~ 2 0 2 0年 ,是持续、高速、协调发展时期 ,全省总体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经过 5 0多年的努力 ,江苏省林业到“九五”期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但与其他省分相比 ,尚存在一些差距。改善生态环境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了江苏省林业面临的重点战略任务。为取得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须做到 :准确定位 ,把握“十五”林业发展方向 ;突出重点 ,集中力量抓好“双五”林业工程 ;狠抓关键 ,力争在创新机制、对“外”开放和自身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师教育肩负着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历史重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具有非常突出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教师教育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质量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构建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教育健康稳步发展,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高素质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与其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城市,其所辐射区域的协调发展水平也较高;江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极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苏南可持续发展受资源瓶颈制约,苏中、苏北具有后发优势;江苏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探寻新的发展模式,走生态效益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苏北地区之所以长期处于江苏经济的欠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在沿海对外开放战略和江苏区域发展战略中没有形成对生产力诸要素的集聚有竞争力的平台,处于竞争的相对劣势。依据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对连云港发展定位的要求,提出适应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要求,加快东桥头堡连云港的建设,对培育撬动苏北经济发展的支点,为苏北营造加快生产力发展诸要素集聚的强势平台,实现苏北的快速崛起,进而推进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内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机遇和挑战,战略规划作为大学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管理方式,对促进大学的发展举足轻重。地方高校的战略规划可以从区域经济发展诉求中寻找切入点。以江苏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规划为蓝本,地处江苏北部沿海重镇之连云港的淮海工学院以促进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己任,积极发展海洋高等教育,努力探索以创建“江苏海洋大学”为发展目标的战略路径,在苏北地区成为具有较为鲜明的海洋特色、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18.
省域经济洼地地区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板块和关键区域。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从战略角度审视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基础,并提出淮安在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层面上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和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通过纵向融入京沪高铁和京杭运河两条复合发展轴,横向建设淮河流域生态经济带,打造苏皖在江北地区的跨界合作示范区等战略,推动淮安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建设和省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西部开发与民族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面对新世纪人类发展观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加快西部开发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就客观要求必须重新审视西部开发的发展思路、开发模式、战略目标,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重视解决少数民族发展问题,明确西部开发不是新一轮的区域开发、资源开发、项目开发,而是一个能够真正带动西部地区各族人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战略,更是一个关注长远、关注未来、关注少数民族发展的综合战略。  相似文献   

20.
苏北内生增长的希望在于培植农产品加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苏北经济,要靠外力拉动,更要靠内生增长机制,关键是建立工业化的内生增长机制。借鉴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苏北的现实经济状况,应当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工业化初期的支柱产业来培植。发展苏北农产品加工业必须创新发展思路,立足实际,注重特色,政策诱导,科技支撑,外强内联,逐步构筑新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