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程教育改革是一个全球性的时代主题。女性工程科技人才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但是,在传统性别文化的社会情境中,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性别鸿沟持续存在。文章在阐明了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性别失衡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工程技术领域性别鸿沟产生的性别文化因素,探讨了工程教育的性别文化建构及其对女性工程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提出了构建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几年来,在各地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国文化共享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着制约文化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众多因素。文章分析了资源和人才两大因素对我国文化共享工程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我国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执行文化对于建设石油工程铁军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石油企业打造执行文化的现状、问题及根源的基础上,探讨了打造强势执行文化推进石油工程铁军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加强执行文化建设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与工程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与社会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相适应。工程意识、工程素质是工程师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必须注重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文章阐述了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存在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不利于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从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实践教学,改善师资结构和实行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三结合等方面,探索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工程观与工程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在当代学科交叉渗透的趋势下当代工程观的基本内容,指出当代工程观反映了当代工程科学与工程技术和社会、经济、文化、生态交叉融合、协调构建的新趋势;探讨了传统工程教育中存在过分强调科学理性和技术理性的问题;提出应以综合理性为指导,融合当代工程观的当代工程理念,这些将对开展工程教育和培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界定了在工程教育中进行专业文化精神渗透的概念内涵,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从而探讨了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进行工程专业文化精神渗透具有:有效提升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弥补工程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教育力量不足的作用。论述了可以从借助实践性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来实施工程专业文化精神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生存与发展危机面前,工程文化对工程师的工程"创造"行为的约束与导向作用日渐凸显。高等工程教育应将大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培育置于与科学技术素质提高的同等重要地位,发挥工程训练中心的桥梁纽带与改革引领作用,科学设计并精心保障工程文化素质教学的实施,培育更多德才兼备的"未来工程师",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新工科建设融入工程伦理教育是我国由工程大国迈向工程强国的必要前提。当前,在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中,存在着工程伦理教育与我国工程大国地位不匹配、推进速度缓慢、教育中重技轻理、未形成工程伦理教育体系等问题。工匠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工程伦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强化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抓手、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工程强国的重要支撑,可以构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文化的高校新工科工程伦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程活动的性质及部分行业工程活动的不良开展状况要求工程伦理教育走向学科交叉。交叉学科视角下的工程伦理教育在工程活动本质、工程活动促进文化发展和工程活动价值三个方面深化了人们的认识。交叉学科视角下工程伦理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完善学科基础,寻求学科独立,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需要完善师资建设,力求师资队伍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依据特色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深入分析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背景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工程"教育、"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构建了融工程文化、工程实践和工程创新三位一体,以体现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和工程实践融合的"大工程"教育,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及"多学科交叉""工程创新项目教学""工程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大工程观"现代工程训练教学模式.逐步改变目前的偏重工程课程讲解、实践环节淡化、实践训练简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中的投资者在监督企业家时存在“免费搭车”问题 :外部投资者数量越多,对企业家经营活动的监督效率越低。给定其他外生因素不变,企业自有资金越多,企业的技术效率越高,优质项目相对于劣质项目的成功概率越大,地区民间资本越雄厚,民间金融市场所依存的社会习俗、文化与规范等环境因素越优越,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就越大;民间金融市场的无风险利率水平越高,企业项目越有利于企业家牟取私利,民间金融市场规模就越小。  相似文献   

12.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各种身体活动,它是特定民族文化的储存和再现。哈萨克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属于本民族的、具有浓郁民族气息和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哈萨克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既有中华民族文化所共有的特征,又有着新疆独特民俗文化的个性特征。生活在广阔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把草原当做“比赛场地”,把自己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的,成为人类宝库中珍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财富,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民族识别和民族研究中的重要的依据和应该予以重点研究的对象,然而由于保护不够,失传和外流现象日益增多。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服饰的挖掘、征集、整理、保护等工作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针对我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健全的保护措施,使千百年来沉积的文化得以传承、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筑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建筑物质财富和建筑精神财富的综合,是人类文明活动的历史积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必然产生不同的建筑文化。建筑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这必然导致建筑文化的多链特征。多元文化的多链,存在着文化间的互动,使建筑文化形成较大文化体系,同时建筑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自生和共生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发展低碳经济可采取文化分析的路径,亦需文化本身的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低碳文化。低碳文化与低碳经济相互交融,使人的物质利益追求与真实的文化追求一并得以考虑,因此二者的融合会内生出低碳财富观念。低碳财富观念能约束和规范个人、企业、政府的财富行为,从而升华中国原有的财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地景的观点去分析文化与商业在一个云南侨乡的脉络中互动后的现象。“诠释地景”在该地方文化中扮演突出的角色,透过“说”地景,让地景用来平衡地方自治与国家控制之间的张力。和顺的地景实践主要环绕在汉式建筑的建盖与风水的使用上,文章暂不讨论风水,而聚焦在该地方人“说”(谈论、诠释)地景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和顺商人,得以借用地景上的儒家象征,作为商业竞争时所用的客观参照体系。简言之,地景成为一个将财富与声望互相转换的机制,透过这一转换机制,让和顺地区儒家文化的实践因小区内部自主性的财富竞争而被加强;而财富竞争,也因为有能力实践儒家文化而激烈。这使得儒与商两者,以一种非常具地方特色的方式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形成于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理性思维方式的研究基础上的。学理财富思想的理论内涵体现在三个方面:财富与经济生活的关系是其理论基础;财富属性是其逻辑主线;财富增长是其核心内容。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得以发展为学说体系,而中国古代财富思想未能发扬光大,这一事实,要求我们对中西方古代财富思想进行深刻的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研究来转变思维方式,完善经济政策,把握财富的社会张力,彰显正义与公有制。  相似文献   

18.
森林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森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该文特指森林精神财富。加强森林文化建设,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又是推进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森林精神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哲学、森林自然科学和森林社会科学3项内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森林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的森林文化成果,认真总结当代森林建设的经验教训,并进行理论创新,尤其是要大力弘扬祖国优秀的森林文化传统。建议今后加强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举办科普宣传活动,建设文化载体,加强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人们既盼富又仇富的矛盾心态,并从财富观的演变中澄清人们对财富的模糊认识,进而揭示财富一方面体现在人的智力和创造性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合作能力上的本质特征。指出只有在法制化的市场体系中才有可能使人的致富手段具有正当性,因为这会形成一个能力和创造力竞赛的充满活力的社会,这才是真正的财富增长。同时,法制化的市场体系的有效运作还必须得到优秀的文化道德资源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性别分层从属于社会分层。对资源与财富的拥有度、支配度是社会分层的重要划分指标。西南民族传统社会的财富生产、分配透射出社会公正与财富积累及分配方式有内在联系,反映出社会的演变主要是两条脉络的交织演进:作为文化表征的物质形态的演进和作为文化内核的人类自我认知的变化。前者关乎科学,后者关乎心灵。社会分层作为一种文化事象,既受制于物质形态的演进,也与人类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