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0年中国与东盟将完成自由贸易区的建设(CAFTA),经济要素和人员流动会更加自由,如何预防与控制跨国犯罪将成为新问题。传统方式不能有效打击日趋严重的区域犯罪,应在CAFTA内采取弹性法律机制,稳步推进合作,以期最终签署《CAFTA刑事司法协助条约》。  相似文献   

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会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基于1992-2015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扩展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考察了CAFTA建设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不存在转移效应和创造效应,CAFTA未能有效促进中国对CAFTA内部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甚至存在负向效应.进一步的农产品分类研究发现,CAF-TA与中国的肉及肉制品等6类农产品的出口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对中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等13类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创造效应,不存在转移效应;对中国其余3类农产品向成员国的出口贸易呈现负效应;对外部出口有较好的促进作用;CAFTA的出口贸易效应具有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中国和东盟各国积极推进CAFTA的发展.运用贸易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对CAFTA的发展做些初步分析.CAFTA具有经济基础比较脆弱、非经济因素敏感、具有合作博弈愿望等特征,因此,推进CAFTA的建设,政府的决策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和国家的战略目标,超越利益集团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型体制的积极作用,发展产业内贸易;同时,CAFTA要分步骤、分层次发展,并且努力扩大经贸合作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对福建与东盟贸易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该效应的产生与哪些因素密切相关值得深入研究。首先从福建FDI的现状进行分析;其次从跨国公司的投资动机出发,对福建1983~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基于福建较东盟总体贸易竞争力与生产要素的劣势,CAFTA对福建FDI流入有显著阻碍作用,经济发展水平、一体化规模、劳动力成本、服务业发展水平等经济初始禀赋条件对投资效应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CAFTA框架下福建"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标准及其完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一完善的原产地规则是自由贸易区成功运行的关键.然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现行的原产地规则仍存在诸多问题.原定于2004年6月30日之前完成的原产地标准的相关谈判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更使得CAFTA前途迷雾重重.CAFTA 的特殊性决定了在制定原产地标准时不可能简单地照搬国外模式,如何完善原产地标准,使之符合CAFTA的发展要求并与国际接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选取东盟内外共22个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基于引力模型,引入CAFTA虚拟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分析CAFTA的建立对中国与东盟之间双边贸易的影响。结论显示,引力模型对中国一东盟间贸易流量的解释有效,CAFTA的成立促进了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针对该分析结果,得出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WTO与CAFTA是实现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选择方式,以剖析GATS与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协议的关系为例,拟证明WTO规则监督和引导CAFq'A朝着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CAFTA等的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最终可以使多边贸易安排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业结构、贸易结构、出口产品比较优势以及贸易竞争力等方面人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在CAFTA建立过程中的贸易关系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就中国总体产业结构高于新东盟国家,但低于老东盟5国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我国与东盟10国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之后我国与东盟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和服务贸易协议,2007年双方将签署投资协议。目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我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问题也不少。笔者以江苏为视角分析了我国与东盟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经贸政策与法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商会、科研教育部门等方面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贸易强度视角分析CAFTA框架下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效应,运用ARIMA模型与引力模型检验了中国—东盟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及出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使东盟成为中国热带水果最大的进口来源地与出口市场,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互补性较强。CAFTA的建立能在短期内促进双方热带水果贸易流量增加,但长期作用不明显,自贸区外贸易转移效应短期内亦不突出。经济规模、人口数量、双边直线距离等因素对中国与东盟热带水果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影响,未来区域内热带水果贸易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与东盟贸易的现状出发,基于2000-2009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化对双边贸易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另外,经济规模、人口数量、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距离、优惠贸易区对双边贸易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地理距离、共同边界有显著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合作正从贸易自由化向可持续发展演进,可持续发展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法律实践。这是中国与东盟从共同利益出发,合理解决各国的发展差距和区域的环境资源问题,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法律博弈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演进,中国与东盟应当保持和加强建设双方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法制化,实施中国与东盟环保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农产品贸易作为云南—东盟合作的传统产品,自2003年"早期收获"协议以来获得长足发展,但因交通运输网络薄弱,检验检疫壁垒、金融环境不够配套、农产品分类差异等问题,双方农产品贸易始终未出现质的飞跃。在中国—东盟自贸易区创建"元年"之际,探讨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自贸区创建给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带来怎样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在人世后,农产品出口贸易获得较快发展,但总体规模偏小。在WTO框架下,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遭受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内支持方面,政府对农产品生产和贸易领域的保护不够充分,农业补贴的法制不健全,加之《农业协议》自身的不平衡性,致使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为此,应充分利用《农业协议》调整关税结构,加强技术标准及检验检疫法制建设,完善农业补贴法律制度,加强对农业、农产品的财政投入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争端解决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促使其成员方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同时,也使国际争端增多。国际争端的恰当解决,很大程度依靠于争端解决的方式,法律方式在当今社会中因为其有效而可以预期,因此逐渐成为人们喜欢采用的方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顺其潮流,制订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争端解决机制协定》。如何解读并评价这一解决机制成了当务之急,中国和东盟各国应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如何有效地对性交易活动进行法律治理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我国亦面临同样的问题。我国早期制定的对性交易及相关行为的法律条文随着当时立法的社会背景的变化,已不能适应当前新的情况。本文在比较国外的立法和实施效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状况基础上,对性交易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客观分析,就我国现行有关性交易的立法方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观点,强调应采取购买性交易一方施以处罚的立法模式,并提出了具体措施以实现更好地利用法律手段有效控制性交易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GL指数测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贸易发展广度和深度。认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加深了双边产业内贸易的规模,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发展较为明显,同时战略性初级产品和政策鼓励的深加工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最高,而单一一方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其产业内贸易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当善用自由贸易区的形式,扩大产业内贸易,这是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