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是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又一基本手段,它对国债市场等经济金融条件有较高的要求。目前,这一业务操作系统虽已正式启动,但国债市场仍然未形成完善的程序,以致于阻碍了这一政策手段的宏观调控功能的充分发挥。 公开市场业务,即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有价证券和票据,通过这一业务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所买卖的,主要是政府债券和相对最佳商业票据,因为这些证券和票据发行量大,上市量大,中央银行通过对它们的买卖活动可以达  相似文献   

2.
公开市场操作已逐渐成为我国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过采用施加了短期约束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应用 Johanson 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学手段,对公开市场操作之于我国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公开市场操作对我国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货币政策似乎尚未成为影响我国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在我国,股票价格的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并不明显,我国央行干预股市的能力仍较为有限.同时,股票投资者无法根据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而获取超额收益,投资者在股票交易时无需过分关注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健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为此,就要提高财政调控经济结构的能力;健全银行债务清偿机制和风险抵押机制,确保银行与企业债务的良性循环;建立健全和完善资本市场,加快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手段的建设,突出国债与公开市场业务和政策性投融资与财政贴息这两个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和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的深人,这几年作为财政工具的一部分──国债,其发行的方式和规模虽说仍带有原先计划体制下固有的烙印,但也可以清楚看出整个国债市场的形成趋势和国债运用的政策化倾向。1981年,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国债发行的初衷仅是把国债作为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但随著经济体制的转轨,国债作为财政和货币工具的政策倾向越来越明显。尽管现在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时机还没到,不过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形成和规模的不断膨胀,国债发挥货币政策的日子应该不会太遥远;而1997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的通货紧…  相似文献   

5.
1996年4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债二级市场上,向14家商业银行总行购买了2.9亿元面值的国债,标志着中国从此拉开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序幕,同时也表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又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市场业务以其主动性、灵活性及微调性的三大优点逐渐发展成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我国央行进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但由于我国的经济、金融市场化程度不高,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发达国家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进行对比,指出目前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成因及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发展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措施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实践,为粮食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粮食价格稳定面临巨大压力、宏观调控机制的不健全使粮食公开市场操作成为必要。粮食公开市场操作是政府一种规范的市场行为,通过建立一个机构、形成一个基金、选定一个(或多个)市场、形成一个价格,可逐步形成我国粮食宏观调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融创新对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影响有利有弊 ,中央银行应充分利用其有利影响和采取措施来抵消其不利影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要完善国债市场 ,大力发展票据市场 ;另一方面 ,加快利率市场化 ,尽快构建我国的利率 -货币供应量机制  相似文献   

9.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市场往往影响货币运行,进而影响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我国由于国债市场微观结构方面的制约,国债运行对货币政策的支撑作用非但没有充分发挥,反而使货币政策的传导出现梗阻。为改进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高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水平,调整国债市场微观结构是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公开市场业务将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之一。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已初步具备了开展公开市场业务的基本条件,但与有效运用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的要求距离还很远。积极有效地创造和完善这些条件,应从我国具体条件出发,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按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惯例,有步骤地由试点开始,逐步开展。其重点应放在体制建设、证券市场培育、网络发展、国债发行诸环节上  相似文献   

11.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都是经营同一交易标的——货币 ,两个市场之间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中国人民银行于 1999年开始通过市场主体的融合互动和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实现两个市场的交融联动。在这种背景下 ,论文着重研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有哪些影响、相应的货币政策应有哪些调整、货币市场自身的建设、现阶段如何推动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互动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解决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既要运用货币政策,也要运用财政政策,单靠其中一项政策是不行的。当前,我国应通过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配合运用,大力发展国债市场,扩大投资,刺激需求。  相似文献   

13.
范方志  于赟 《南都学坛》2005,25(1):116-121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在中国人民银行间接调控货币政策的新时期,在中国资本市场规范成长的新阶段,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实证分析表明:中国货币政策能够通过利率渠道、通货膨胀率渠道和货币供应量渠道有效地传导到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中国宏观经济信息、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效果,结果发现: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收益基本没有解释力;而且,2001年7月前,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微弱,2001年7月后,货币政策对股票收益影响非常显著,扩张性货币政策有助于股价上升,紧缩性政策促使股价下降。同时,行业股价指数分析表明货币政策对房地产、金融等新兴行业影响较大,对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影响较小。当前中国股市运行脱离了经济基本面,股市尚无国民经济“晴雨表”作用,但却与政策因素密切相关,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政策市”。  相似文献   

15.
纯外生货币经济中由于央行控制货币量的能力较强,因而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显著;内生性较强的货币经济中央行无法准确控制货币量,因此以货币供应量为中间目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紧缩时效果不好。应尝试新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6.
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是通过托宾 q值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和非对称信息效应发挥作用。我国金融市场不完善、居民股票收入低、股票市场投资主体结构和居民资产结构不合理 ,极大地限制了流动性效应的发挥 ,使其非常微弱。从弱化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效应方面提出有关对策 ,为货币政策的资本市场传导渠道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是能被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的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信贷政策仍具有行政性色彩;准备金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汇率制度影响了外汇操作工具的运用;非市场化利率影响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1996-2003年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和准备金率均逐年提高,2004年上半年则下降。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管理与稳定宏观经济的目标不完全一致,对法定准备率的调整实际上也不起作用。由于存在行政关系,通过控制商业银行贷款规模,中央银行也参与超额准备率的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具有降低超额准备率的倾向。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管理成为制约超额准备率、实际准备率的主导因素。因此,我国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但是,中央银行对贷款规模的管理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造成不利影响,并推迟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紧缩与扩张性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既体现为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不同,也体现为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影响力度、时滞和持续时间的差异.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我国近20年来的紧缩与扩张货币政策时期的区域效应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紧缩性政策在西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而扩张性政策对东部经济的影响更突出.这表明,紧缩性与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导致我国近20年区域间经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所以,中央银行应该采取适当的差别政策措施,以促进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中国企业产权性质,以中国2006-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货币政策对债务融资(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的影响及债务融资与投资效率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紧缩期企业债务融资下降而投资效率提高,其中非国有企业银行借款比国有企业下降得更多,商业信用融资较国企少,而投资效率提升得更快.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货币政策对银行借款的时滞效果以及制度环境与银行借款、产权性质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