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公房租赁管理是高校住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数字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公房管理,在研究现有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基于C/S和B/S结构提出了信息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校园网的普及,以Internet网络平台为依托构建一个具有开放性、实用性、灵活性的高校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研发实践,介绍了基于B/S模式的高校住房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重点讨论了该系统的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实现的几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在住房消费公平研究方面,传统研究过于强调社会层面的公平,较难深入反映微观个体的公平特征及基本要求。从住房消费的主体视角,首先建立起主体住房消费公平感知的四维度概念模型;然后基于长沙市516个有住房消费要求的样本开展探索性因素分析,生成具备投入公平感知、产出公平感知、环境公平感知和身份公平感知的四维度模型;然后进一步展开验证性分析,验证了四维度模型的有效性。针对所构建的模型,居民区域间流动水平对投入公平感知和产出公平感知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EV等价变换和住房市场供需数理模型,研究我国保障性住房对收入的再分配效应和对商品住房市场的挤出效应。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5年除上海以外的省级层面宏观数据,采取MLE估计和sys-GMM法实证检验了现实数据与模型预测的高度契合。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在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同时,也会对住房市场产生挤出效应,进一步发现,以2007年为住房制度改革转折点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放大了这种挤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政府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要协调发展商品性住房与保障性住房,积极承担起保障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的职责。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城市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要方面。基于2014年全国22个省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通过描述性分析和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民工的城市住房情况和城市购房影响因素,进而探讨如何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民工城市住房状况较差,新、老生两代农民工体现出不同的住房需求和购房意愿,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于促进农民工城市购房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构建了保障性住房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确定了指标层的权重,并应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建立了保障性住房满意度的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沈阳市保障性住房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沈阳市保障性住房满意度指标排序依次是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房屋情况.周边环境与基础设施满意度高于综合满意度,房屋情况和管理与服务两个指标低于综合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分析住房资产、就业稳定性与家庭风险市场参与的关系.研究发现,住房资产对于家庭风险市场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均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不同住房套数家庭的挤出效应不同;高就业稳定性会抑制住房资产对家庭风险市场参与概率和参与程度的挤出效应;不同样本特征下住房资产对家庭风险市场参与概率及参与程度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小城市居民住房需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城市发展重点要向小城市倾斜,构建以市场为主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体系。利用调查问卷收集的微观数据,以新古典住房经济学需求理论为支撑,基于居民视角从自用与租赁、消费与改善投资两个维度构建住房需求模型,深入分析江苏省小城市住房需求结构及城镇化因素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同时,将所得结论与大城市住房需求现状进行对比,从政策上引导江苏省小城市住房市场与大城市住房市场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设备管理系统对象模型的研究,设计并开发了基于WEB的高校设备仪器管理系统。在系统开发程中,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技术和济览器/服务器技术,实现了远程数据的管理和便捷的用户查询。  相似文献   

10.
基于Poterba住房市场模型,以住房价格和存量的动态变化作为分析的工具,对2003年以来国家实施妁调控住房市场税收政策的效应进行探索性研究(开征物业税也将实施)。通过分析,认为:各种的财政税收政策效应,导致价格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1.
公共住房体系的构建,是当前住房领域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公共住房体系建设的实践中需要公共组织职能的转变,以往的模式涉及公共住房领域的各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现象严重,在某一事务上各部门之间利益博弈层出不穷,为了进一步达到各职能部门间相互协同,整体化地解决公共住房体系中的问题,是当前实践中提出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协同治理模式,尝试将其引入并应用于我国公共住房体系中,并对构建整体化公共住房体系的可行性和困难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我国公共住房管理机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消费者购房偏好为视角,以中国大陆房地产开发业相对发达的城市广州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析出影响消费者购房的偏好因素有建筑设计、物业管理与开发商、户外环境、感知途径、价格与收费、学校、室内装修、位置与交通8项因素,由此将购房者分为追求完美型、崇尚环境型与务实自信型三个类群,并对其进行特征描述。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在购房偏好方面既有相似,又存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住房偏好的内涵与结构出发设计问卷,对辽宁省1 199个城市家庭的住房偏好因素进行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构建住房偏好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市民不同购房用途偏好对其住房属性偏好的影响以及住房属性偏好间的关系。研究显示:住房消费用途偏好对房屋自身情况偏好的作用最强,人文与自然环境次之;住房投资用途偏好对人文与自然环境偏好、物业偏好和地理位置偏好的作用程度不如住房消费用途偏好强烈。因此,建议通过准确定位楼盘的目标客户、重视物业和地理位置来开发满足市民住房偏好的住房。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作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是农民工等城市外来常住人口的落脚之地。开放改革之初,由于正式住房市场短缺,进城的农民工不得不救助于非正式住房市场,城中村应时而生;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因为城中村本身的管理问题及其土地蕴藏的巨大级差地租,全国上下都陷入一场“赶超型”的城中村改造运动。而作为城中村居住主体的农民工,他们的住房权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最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在坚持城中村改造方向的同时,制定了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房发展目标,但目标仍然偏低,这决定了城中村作为城市主要的廉租房市场仍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5.
公共租赁住房(下文简称"公租房")是满足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基本住房需求的社会保障性住房。文章对公租房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难题——资金来源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涉及公租房建设的各行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找出优化其预期行为的最优均衡,然后根据达到该最优均衡所需的条件设计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行为主体可能作出的理性决策引导至有利民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某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通过实例研究发现,采用支持向量机的人岗匹配度测算模型相对于BP人工神经网络等其他常规模型匹配精度更高,在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其优越性更加突出。组织在采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人岗匹配度评价时,先应通过科学的工作分析,建立合适的测算指标体系,然后构建岗位匹配度矩阵和岗位候选人模糊矩阵,最后运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测算匹配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建筑企业管理中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采用融资租赁经营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新模式,通过对融资租赁各方的利益分析,指出采取增加社会筹资渠道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从刚性需求购房者、政府层面、房地产开发商、银行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解决人民的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各地政府在公租房供给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四个难题:一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二是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三是资金不足,四是分配公平难以保障。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追根溯源,挖掘这些问题的根本,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不断完善我国公租房供给体制,让公租房真正惠及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19.
根据当前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状况,提出应将我国廉租住房制度的保障群体进行细分,以便于提供差别化的配租方式。具体地:在房源供给方面应鼓励中档住房的增量供给,提高住房过渡速度,并借鉴国外经验,引入廉租房REITs融资新模式。以此通过政府与市场的协调配合来达到调节住房资源、实现住房配置效率与公平的新均衡。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后我国政府住房政策经历了一系列以市场导向的结构性变革,日益成为经济、社会、民生领域聚焦的重点。期间,各利益集团依托政策着眼点,展开多向度的利益博弈,使得我国宏观住房政策自始自终处于"社会选择"过程。基于系统观点并引入网络政策分析工具是本文解析改革中主体间利益关系及动态特征的一个新范式。分析认为,打通封闭的政策通道,住房政策复归公义,平衡"解压"是探求我国住房领域顽疾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