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从畲村田野调查与畲族相关文献资料彼此观照和相互印证这一历史人类学视角来看,畲族乡村经济转型的方向只能是依托畲区现有资源禀赋、改造传统农业,其转型契机则是有效整合区域优势资源,从而逐渐实现畲村由传统生存型农业向现代特色产业化农业的转型,进而达到民族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闽东的畲族占全国畲族的四分之一,相对闭塞的居住环境和长期固守的“内婚”习俗使畲语得以内部留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畲汉交流越发频繁,闽东畲语正逐步走向衰落。探讨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畲语和畲文化,走出过去“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建立“村寨依托”模式下的畲语保护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粤东畲族的族源及其图腾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粤东畲族族源:陆系和海系根据史籍记载:“畲”是对“刀耕火种”的一些人群的称呼①,或者是对“山林中结竹木障复居息”的一些人群的称呼②。这些人群居住在粤闽等地,有“平鬃”、“崎鬃”之分,其姓为盘、蓝、雷、钟等,“依山而居,采猎而食”,“椎髻跣足而行”,“畏疾病,易迁徙”,是一些自称为盘瓠之后的人群③。关于对这批称为“畲族”的人群来源的研究,到目前已形成多种说法。有人根据他们的姓氏和盘瓠图腾崇拜,认为畲人同瑶人一样,都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有人根据他们的古地理分布、他们的历史称名和他们“椎髻跣足”等风俗习惯,认为畲人是古越人的后裔;此外还有畲人源于徐夷后裔之说和畲人源于河南夷人之说,等等。这些说法都各自提出了颇为充分的理由。这些说法所以不能统一,亦即所以不能对历史资料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笔者认  相似文献   

4.
畲村经济因结构性差异而明显滞后于当地汉族。为加速畲村由传统生存型农业向现代产业化农业的经济转型,最终缩小畲汉发展差距,畲区政府有必要采取如下几个相互协同的措施予以制度性支持:首先是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运作;其次是农业发展战略转型与山林资源的深度开发;再者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风险防御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最后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与流通体制的建设及完善。  相似文献   

5.
畲(音奢,Shè)族的名称,据现在所知,最早出现在南宋末年即公元十三世纪中期的汉文书籍上。南宋著名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年)的《后村大全集》卷93,《漳州论畲》载:“畲民不役,畲田不税,其来久矣。”文天祥(1236—1282年)的《文山全集》卷11,《知潮州寺丞洪公行状》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群聚剽劫。”可知当时“畲民”和“輋民”两词并用。到了明代,“畲民”、“輋民”、“畲徭”、“輋徭”等称呼都有使用;不过畲民一词,比较多见。以后,畲民这个名称,更  相似文献   

6.
赶山鞭型传说在西南地区有较集中的流传 ,此型传说大多包含一个禁忌母题。通过对禁忌母题中“鞭、石、猪”三个主要意象符号的文化诠释 ,认识到“鞭赶”乃源自古代祈雨活动中的性崇拜。这一崇拜观念移植到故事文本中 ,便异化为一个禁忌母题  相似文献   

7.
随想琐记     
①我的故乡在发鸠山脚下。少年时代,总爱唱两句“赶山调”:“走一山,又一山,山山不断;过一岭,又一岭,岭岭相连。”“爬格子”,搞创作,也和登山一样,对任何一个作者来说,都是一条崎岖的山路。“山山不断”和“岭岭相连”,既是告诫,也是自勉:路在足下,只有奋力攀登,才有希望爬上顶峰——写出满目青翠的精品!②从小生活在漳源河畔,村前村后都是河。偶尔目睹鱼鹰潜入水下,直到把鱼叼在嘴里才肯露出头来。而“点水蜻蜓款款飞”,虽然也是一种情趣,但随风舞动,捞不到任何实惠。  相似文献   

8.
垣曲县原人大副主任普鸿逵同志退休后,被三个企业聘请当了总顾问。在新的领域里,这位卸任的老官着实又“烧红了三把火”。 烧“红”第一把“园”火 英言乡官沟村有位普通农村妇女叫崔如香,曾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十大标兵光荣称号。1992年,她瞅准村北山里有一片1300亩的荒山坡地,周围有奇峰怪山,山涧秀水,  相似文献   

9.
关于畲族来源与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畲族的来源问题,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基本上有三种说法:(一)越人后裔说①。持此说者,有的认为畲族是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或范蠡的子孙;有的则认为是战国、秦、汉时期百越的后代;也有的认为是汉、晋时代山越的后裔②。(二)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的“武陵蛮”说③。(三)“南蛮”说。持此说者仅仅根据盘瓠传说这一孤证材料,认为畲族源自古代“蛮”或“南蛮”,是广东的土著居民④,而这与畲族自称“山哈”(意即居住在山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宁畲族自治县敕木山区惠明寺等畲族村落的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相互观照,认为加快畲村农业产业化进程、缩小畲汉发展差距的关键,应从三个方面对畲村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予以完善和创新:其一,发挥畲区政府职能优势,完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其二,健全畲村基层传统正式组织,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其三,培育畲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内源性制度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