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某市一房地产权属纠纷案例的剖析 ,阐述了如何正确运用法律 ,解决房地产权属纠纷 ,保护所有权者的合法权益。最后 ,着重强调了诉讼证据和诉讼时效在案件审理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著作权领域中的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与德国团体诉讼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性。著作权法与著作权管理条例能够赋予著作权管理组织诉讼主体资格。各种行业协会的存在也为在我国构建团体诉讼提供可能性。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在解决群体性纠纷上存在功能上的缺陷,不能充分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增设团体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3.
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近年来呈蜂拥之势,但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的商业逐利性,不仅偏离了知识产权的维权方向,对版权行业健康发展不利,也占用了有限的司法资源。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频发的诱因很多,版权交易平台的未能及时跟进是一重要因素。法院在审理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时,除了要积极妥善处理维权纷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利,还应意识到版权交易市场著作权的正常流转是从正面防范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频发的重要保障,应逐步完善《著作权法》相关规定,细化版权交易各项制度,建立版权交易信息共享系统,以版权交易平台建构并不断发展的视角减少著作权商业维权案件的发生,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明晰产权、分山到户"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核心,2011年通过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确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林权确权工作进展顺利,主要表现为集体林改中农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林地产权落实到位、农户对家庭林地勘界结果清楚,林权纠纷数量逐步减少、村级组织是林权纠纷调处的基础力量。但同时发现各地林权纠纷现象普遍,有许多新的纠纷出现,纠纷原因复杂且呈现动态性,没有调处的林权纠纷还有两成左右。林权纠纷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户对已调解的林权纠纷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率占到31%。为此,建议调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对全国东、中、西部7省19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新一轮土地确权及土地调整对农村土地纠纷的影响。研究表明:(1)土地确权在明晰农地产权、赋予农民权能的同时,也显化了农村长久以来的历史遗留问题,激发农民解决各种土地权属争议的诉求,引发矛盾与纠纷;(2)土地调整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庄人地资源配置不均的矛盾,但带来的农地产权不稳定也易引发利益、权属等纠纷;(3)村庄的纠纷调处能力对土地纠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人均耕地资源越多、户主平均年龄越高发生土地纠纷的可能性越高,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村庄土地纠纷发生的概率显著高于东部。由此提出政策建议:第一,鉴于土地确权有激发纠纷的风险,各地在确权过程中应有效规避风险:一方面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确定确权时点,另一方面在土地关系复杂、矛盾较多、确地难度大的地区,尝试探索“确权确股不确地”模式。第二,保障农村地权稳定,落实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同时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村干部和农民维法意识。第三,构建多元化农地纠纷解决机制,提高各方应对和调处纠纷的能力,及时根除纠纷隐患。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和制度对科技成果权的规制过于抽象,在科技成果管理制度中确定科技成果的权属存在确权结果稳定性低的问题。本文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科技成果权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我国立法应客观地审视科技成果权,建立独立的科技成果确权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著作权主管部门在全国推行的作品自愿登记制度,既无法定基础又与我国加入的《伯尔尼公约》中应承担的国际义务相悖,在作品权属纠纷中也难以起到证据的作用,纯属行政规章对法律规定的扩充,其目的在于“强化”行政管理的力度。在修改现行的《著作权法》时,应认真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模式以及互联网、媒介技术的发展孕育出了网络混剪短视频,这一新的视频类型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著作权侵权问题.在网络混剪短视频著作权侵权纠纷的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往往会以"合理使用"为抗辩理由.因此,必须厘清网络混剪短视频是否适用"合理使用"制度,分析其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为了达到网络混剪短视频创作者和原作品人之间权利的平衡,使网络混剪短视频带来更大的社会价值,在司法层面,应当明确网络混剪短视频"合理使用"制度和侵权行为的标准,从而判断其是否属于著作权侵权范畴,同时要加强法院的说理,加强对网络混剪短视频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商标确权周期长、成本高、异议权滥用等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商标确权程序的法律规定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实施商标战略,必须重新审视商标确权程序的各个环节,以商标确权程序的法理为指导,合理选择和整合现行商标确权程序,构建公平和高效的商标确权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中的著作权保护领域存在侵权严重、孤儿作品大量出现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网络作品的确权存在困难。网络作品确权的核心问题实际就是解决谁具有在先的权利,因此具有不可篡改、记录创始时间等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将其存在性证明功能运用到网络著作权领域将具有巨大潜力。同时,区块链在著作权确权与交易领域的应用需要通过法律在区块链数据证据效力、知识产权保护期限、智能合约是否为电子合同、与现有登记制度的关系等方面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1.
所谓版权,亦称著作权,是指著者及其他著作权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著作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时期的涉外版权纠纷问题,是中国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最重要的原初形态之一。关于该问题的研究,以往学者  相似文献   

12.
面对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阅读方式和出版产业的变革,应当以更加开放的精神去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但在数字时代,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却容易致使著作权人的经济利益遭到损失.从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探寻现代图书馆在数字阅读环境下的角色定位,进而平衡数字阅读下的现代图书馆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探索阅读行为以及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以探究出版行业以及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时代所受冲击及其适应方案,在此基础上发现图书馆在数字阅读时代的应有精神及其与著作权人之间的权利冲突,并找到合理经验对其进行解决.冲突的实质是公众阅读权利与著作权人财产性权利之间的冲突,一方面是公共数字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事业;另一方面是为文化产业而献身的著作权人的利益.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无法调和,可吸收与借鉴英国公共借阅权制度以及相关商业服务的有效经验,对我国数字借阅制度加以改造,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数字借阅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尽管党的十五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及非公有制的含义、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界定,但理论界对这一问题仍有诸多争议。笔者认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体制保障,而其主体地位又在动态的所有制结构中得以保持。非公有制存在和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劳动还是谋生手段,人们的个体利益必然存在,社会还不得不利用他们的个体利益要求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以创造更多的财富来满足其需求。公有制与非公有制是相互对立非相互对抗、相互促进非相互促变的关系,它们共存于一个既相互渗透又可相互转化的动态所有制结构之中。  相似文献   

14.
网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研究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网络知识产权具有著作权问题突出、涉案范围广、诉讼当事人众多、法律适用相对滞后等特点的基础上,认为现行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应不断改革,与网络发展相适应。坚持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底线,平衡知识产权保护与公众获取信息的利益,构建与网络信息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和理论,维护网络安全与保护网络用户特别是青少年权益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数据库有关的侵权问题也逐渐增多。数据库的特点使其著作权保护与著作权制度存在着不兼容,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的保护也存在着理论和实践困境,而邻接权制度可以保护由于不具备独创性而无法受到著作权保护的有价值的非物质劳动成果。扩充邻接权的种类,使数据库制作者的权利成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邻接权,可以维系著作权独创性标准的统一性,又可以避免为数据库专门立法的高成本。  相似文献   

16.
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在我国存在不同的看法。作品是作者创作的。著作权制度的宗旨是保护作者的权利和鼓励创作。一般情况下,著作权属于作者。我国《著作权法》也在特定的情况下,把著作权归属于作者所在的单位或者委托人。纪实文学记述的事件,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因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是,对于纪实文学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仍然可以在辨明作者之后,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时代,由于技术、互联网产业形态的变化以及国际版权发展潮流的推进,传统接入服务商的“避风港”规则需要重新制定,关键问题在于增设何类版权责任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制度设计。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主要存在两种制度模式的择取争议:其一为“三振出局”制度;其二为“封网禁令”制度。就中国而言,应当增设接入服务商的“封网禁令”制度,相较于“三振出局”制度,“封网禁令”制度在技术层面和立法构建方面更具正当性和合理性,而且制度实施成本更低,维权效率更高,但在具体设计时,应结合中国的制度体系和国情进行本土化改造。  相似文献   

18.
一方面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日见增多的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中,网络服务提供商往往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甚至成为他人侵权的替罪羊。究竟应该给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个怎样的发展空间或者为它划定一个不构成著作权侵权的底线,这就涉及到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问题。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作者对该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期给出一个相对合理、较具操作性的侵权责任标准。  相似文献   

19.
知识产权经济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知识产品的具体形式,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经济资源,它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商标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是经济、技术与法律的混合体,但其基本属性是经济性。知识产权与经济密不可分,其形成的基础、效用及商品与价值内涵,都折射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