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权力监督与权力制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有效监督与有效制约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权力监督具有保障民主政治、保障权力稳定运转和有效行使的政治功能 ,以此可以将权力监督分为民主监督、权力制约和行政监察。这三种权力监督形式各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中建立和健全了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依法比较合理地设置机构、科学配置人员,明确规定了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和人员的职责权限,构建了内外相维、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体系。各行政监督主体依法通过巡视、考课、勾检、弹劾、封驳和谏诤、判署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干部人事、司法、财政、经济等行政权的制约与监督,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行政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中国古代的行政权力制约与监督有一定的制度和程序作保证,有一定的法律作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力是公权力的核心。如行政权力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则腐败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必须从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机制入手,才能找到其产生的根源和治理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主要表现在:正常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不到位,政党监督机制作用发挥不理想,社会监督机制形同虚设,司法监督机制难以开展。因此,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要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建立以合理设置行政权力,加快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科学界定政府职能为重点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其二,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垂直领导体制,扩大党内民主范围,完善民主党派监督的政党监督运行机制;其三,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完善信访举报制度的社会监督机制;其四,建立跨区域的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制度,打破司法保护,形成有效的司法监督机制。在四大监督机制的建设过程中,权力运行制约机制是重点,政党监督和社会监督是重要组成部分,司法监督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人民民主的宪政 ,是宪法确认和保障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 ,必须加强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制约与监督 ,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尊重和保障人权 ,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5.
肖伍祥 《社区》2013,(15):25-25
2011年,江西省九江市全面启动实施了以“基础设施、基本队伍、基本工作创特色”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建设“三基”行动,按照“一手抓保障,一手抓特色”的思路,通过“三抓三促”,形成了“三个基本”建设全方位推进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6.
现代律师制度是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蕴含在政治文明中的民主精神的一种外化,是政治文明的一种制度安排,它一经产生又反过来对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起到了促进作用。律师制度及律师在政治文明建构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们对司法公正的保障作用以及律师作为制约权力的重要社会力量对政府权力的监督与制衡作用。  相似文献   

7.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的"行政三分制",是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有益尝试.其推行是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技术维度向政治维度转变的促进,是对决策民主、执行高效和监督有力的政府体制建设的促进,是政治文明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法治视野下行政权运行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行政管理领域,权力过度集中与过于分散都会引发出许多弊端,需要完善行政权力的结构模式与运行机制,在行政系统内部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作适度分离,以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运转协调、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行政权力沿着法治化的轨道规范、科学、公正、廉洁、高效地运行。  相似文献   

9.
崇尚监督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助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崇尚监督,树立监督权威,使监督者也接受监督,完善监督体系,是使国家权力正常运行的根本保证。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崇尚监督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内在需求,崇尚监督的理念将在监督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重构监督体系,填补监督的漏洞,需建立一个新的专门监督行政机关的工作机构———廉政监督委员会。进一步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尤其是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的作用,其目的是从源头上预防和铲除腐败,做到权力制衡,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湖南县政改革是一个连续的整体。清末的县政治理模式、镇乡行政设置和固有团体改良等制度和设施,为民初县政建设所继承与利用。民初县政建设重在行政组织建设上,发展到议行并立的县政治理格局,体现出近代中国县政民主化改革的最佳态势。建立起“县—镇乡”基层行政体制,使国家行政力量深入基层;改变清代地方行政的“简约治理”传统,建立现代官僚行政组织和机制;在地方公共权力组织与行政官厅之间建立起权力配置、监督制衡机制,构成了此后30多年近代中国县政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秦汉乡里吏员的构成有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里耶秦简从多角度揭示了秦代吏员设置的情况,不仅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也解决了一些关于秦汉乡里吏员的争议问题。以里耶秦简为参照并结合云梦秦简、江陵凤凰山汉简和张家山汉简,我们可以看出秦汉之际封建国家在乡里基层社会建立了多层次、多系统的官僚管理网络,如在乡里之中除了乡啬夫、乡佐、里典、里佐之外,还有属于都官系统的乡司空、仓主、田官、田典等;秦汉之际乡里吏员的秩次较以后秩次级别为高,乡啬夫的秩次从百廿石至二百石不等,达到了《汉书·百官公卿表》中长吏的最低秩次,乡啬夫恐怕是要经过中央任命的,里一级的领导人,也是要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由上级任命;秦汉之际吏员的设置反映了秦制对汉初制度的影响,而汉代制度的变化与发展又是以汉初制度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2.
秦汉王朝与罗马帝国都是曾经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但两个帝国在建立之初的政治文化传统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是大一统的政治文化传统,“士”是这种政治文化的核心代表;而罗马帝国则建立在城邦政治文化传统之上,公民是其政治文化传统核心代表。秦汉王朝解体之后由于士大夫文化传统的延续而保持了长时期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欧洲形成了以封建骑士和基督教教士为核心的二元社会结构,并导致欧洲陷入了长期的政治分裂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长安是中国的文化标识这一命题,对建都长安的西周、秦、西汉、隋与唐时期的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对蓝田猿人、半坡遗址、西周青铜器、秦始皇兵马俑和汉唐长安城等大量考古遗存与史料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华之礼得周公而制,中国之政得秦皇而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定,中国之盛得唐宗而成,不断进行的制度创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分析认为,长安地区是炎黄故里、儒释道圣地,是汉语、汉字起源之处,汉赋、唐诗繁盛之地,创立和繁荣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分析结果表明:长安是丝绸之路新起点、光复伟业最高地,新时代、新长安必将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概念的提出 ,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思维方式不断获得发展的成果。政治文明建设更需要我们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实现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现代思维方式所具有的开放性、求实性、创新性和前瞻性等特征有助于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以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是由政治文明的本质属性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重新梳理、评价周秦两汉儒学的流变是民国学界超越经今古文之争、重建中国文化的题中要义,儒道抉择与孟荀分野,今文学方士化与改制学说成为各家判定秦汉新儒学“变质”抑或“发展”的关键。胡适认为秦汉新儒家是儒、墨、方士的糁合物,逐步宗教化,郭沫若视之为完全变质;钱穆着眼于宇宙论与人生论,认定秦汉新儒家是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枢纽,董仲舒改制学说却误入歧途;顾颉刚认为董仲舒沿袭阴阳家系统理论提倡公羊改制,旨在彰显汉朝功业;蒙文通融会秦汉新儒学的革命精神与制度设计,以实践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考察民国各方学人阐释“秦汉新儒学”的分合,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当可展现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或能在现代知识与学科体系中建构中国文化义理、制度与历史事实的有机系统,实现“能尊而有立”的文明复兴。  相似文献   

16.
论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极其丰富,涵盖政治文明建设的要件。邓小平认为,要树立科学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意识文明;要推进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要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行为文明。研究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思想,有助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结构性建设。  相似文献   

17.
杨新宾 《南都学坛》2012,32(2):14-18
"纵横家"在先秦诸子中较为特殊,其进入学术视野时间较晚,至《汉书.艺文志》才跻身于"九流十家"。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由于纵横家本身更多体现为一种实用性的权术,学派的色彩单薄;另一方面因为先秦诸子争论的内容多限于形而上层面,纵横家被排除在外乃是自然之势。而《汉书.艺文志》中之承认纵横家的学派地位,一则由于纵横家在西汉中前期尚有一定的存在痕迹,一则由于《汉志》出现的背景也促使其对诸子之学持更宽容的态度。"纵横家"的出现,实则是先秦秦汉"学"与"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在实际政治事务中,合理性思维是更为切实有用的观念。它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能够更加务实,而少唱高调。一种巨大的制度惯性和一种长久的观念定势,使得合理性思维成为最可取的思想路径。在秦汉之际,就历史合理性思维所给人们呈现出来的截然相反的政治效应来看,只能证明,政治与观念之间的关系永远充满着复杂的变数。周秦作为汉人为自己制造出来的两面镜子,从正反两面为汉人的历史路径定向。后战国时期,"汤武革命"和"逆取顺守"是两个最有创意的思想命题。二者均关涉合法性与合理性之复杂纠葛。合理性之于合法性明显具有一种历史存在论和政治工具论上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9.
秦朝正式确立宰相制度。两汉时尚书台职权大增 ,逐渐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时 ,三省制初步形成 ,经隋朝的发展 ,在唐初走向了成熟。经五代十国至北宋 ,二府三司制最终确立。元朝实行中书省一省制。明初废丞相 ,不久设内阁辅政。明清内阁有名无实。宰相制度演变具有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不断压抑相权以加强皇权、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分权后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的特点。宰相制度演变的原因在于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各种政治力量的变化 ;客观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徐畅 《南都学坛》2009,29(2):1-7
秦汉时代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常生活秩序,对夜间活动实行禁止,但是夜间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依然广泛存在,且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秦汉时代的夜间娱乐生活有夜间出游、夜间宴饮、夜间游戏等多种形式。研究这些夜间娱乐活动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秦汉时代的社会生活、社会文明发展状况,追溯唐宋元明清夜间游乐活动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