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莫言是当代文坛上有影响的作家,对于他近年的小说创作,读者一直存在争议。本刊特邀渤海大学当代文学研究所的几位青年学者对莫言近年小说创作进行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自觉的文体意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莫言的创作充满变数。30余年来,他小说的叙事艺术经历了从“玩小把戏”到“玩大结构”的转向。莫言曾经热衷于形式实验,他用令人眼花缭乱的“小把戏”宣告了自己创作的先锋性和现代性,但随着对形式实验的反思,莫言之后的创作自觉地向民间回归,向古典小说致敬,他以“玩大结构”的决然态度宣告了自己创作的本土性和传统性。但在从“小把戏”向“大结构”的转向中,人们不难发现他小说中的“大结构”包含很多“小把戏”,可以说,莫言在向传统回归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作品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3.
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在小说《丽赛的故事》中,通过对女主人公丽赛与其亡夫在生死两隔的异度时空之间自由交流的情境展开后现代叙述,为读者悉心打造了一个充满深爱、悬疑而又血腥的恐怖的情感故事。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与恐怖小说创作手法结合,既能增加恐怖效果,又能以"恐怖"的方式推动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作家中,莫言以语言风格独特和创作理念个性化而著称.他的语言狂乱驳杂又大气磅礴,婉约清丽又深情款款,既保留了民间话语粗野淳朴的原始风貌,又满足了艺术语言的审美需求.莫言小说中的语言不但是了解莫言文学历程的可靠凭证,也是接近莫言内心世界,把握莫言创作心理转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格非的《隐身衣》营造了一个古典音乐发烧友的“乌托邦”,引领读者在丑陋和混乱的世界中找到善良和美好东西,拯救身体忧患和精神焦虑,最终找到生存的理由和勇气。小说各章命名、人物关系、情节展开、修辞策略和主题升华,都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说还原了现代中国人的“乌托邦”心态史,呈现了神秘而又恐怖的精神与历史轮回。  相似文献   

6.
《酒国》是莫言小说中长期被研究界忽视的作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联系作家观念、创作主题和时代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酒国》进行文本解析,可以看到《酒国》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义性。《酒国》是莫言突破自身创作进行实验探索的力作,它包含着莫言对于小说传统、文本叙事以及饮食文化等多方面的思考,在莫言小说创作道路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谈莫言小说艺术的文章已有不少。本文拟从另一角度,即将莫言放在近两年小说创作诸潮流中做一点儿比较考察,期能揣划出当今小说艺术发展的某种趋优走向。众所周知,1985年是小说创作的新潮年。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下子涌现了一大群才华横溢致力探索的文学新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接连不断地写出了那么多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小说。他们驰骋中西、纵横搏阖,或横向借鉴西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新作《蛙》的创作动机和文本,对莫言小说做一次心与心的沟通。首先分析了莫言以前在创作中的特点,并且收集和分析了莫言在创作《蛙》之前的言论,以更加理性的角度来审视莫言的新作。其次,也梳理了《蛙》的故事和文本,希望能够以此回归到莫言创作的原点,从而挖掘莫言在《蛙》的更深层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莫言小说中经常出现寺院意象。寺院里的“神”和“圣徒”等宗教象征符号被创作主体消解和颠覆,摧毁了神圣的宗教情感和宗教尊严,使“神本位”回到“人本位”,甚至“人体本位”。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集大成者,莫言与贾平凹创作体量相当,所获荣誉相近,国内影响力难分伯仲,然就中长篇小说英译情况而言,二者在英译作品数量及译介效果方面相去甚远。莫言小说在译者、出版社及作家等的共同努力之下得以有效推介,而贾平凹小说却因创作手法、译者模式、传播途径以及读者定位的不足尚未取得良好传播实绩。系统梳理莫言与贾平凹中长篇小说英译活动的差异,并借鉴传播学相关概念,可以构建中国乡土文学的英译传播路径,助力中国乡土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1.
西班牙经济学家费南多、亚历士提出心理经济学并归结出“创造幸运六大心法”。我国古代哲学家墨子的哲学思想可以创造性地诠释其中的企业管理思想:“兼爱”适合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其“爱人利人”“相爱相利”进而“兼爱”天下的管理思想可以促进企业团体去思索生命、价值和意义,进而塑造有创意的企业文化,从而实现墨子“兼爱”哲学的现代化意义。  相似文献   

12.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惟一把"爱"与"义"的人道精神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思想家。尊天立教、兼爱世人是墨子学说的灵魂。墨子理解意识中那个具有正义属性并平等地兼爱世人的神明,被设定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由此,社会正义原则和人与人平等互爱的原则成为墨氏宗教的基本信条。墨氏试图以此引导人类在纷争中寻求和解。在中国文化圈内,墨子的宗教理念对儒学中讲尊卑、亲疏的等差之爱是一种成功的反拨,对王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也构成了挑战。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中,墨子的宗教观可与基督教文化相沟通。  相似文献   

13.
人称问题是叙述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但莫言作品对现有的人称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启迪。在其创作喷涌时期,莫言凭着内在的艺术冲动,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别出心裁地使用了“第二人称”、特殊第三人称“伊”、特殊的“我爷爷我奶奶”称呼方式以及第一二三人称交错混用等多种形式。不管哪种形式,我们都能看到,它们无不或自然或突兀地反映出莫言对于生命主体精神的发现与表达、理解与沟通的强烈动机。  相似文献   

14.
戴震治诗时遵循“思无邪”宗旨,采取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等方法,其说诗观点与《孔子诗论》相侔之处较多。戴震诗经学瑕瑜互见,客观性考证使其治诗态度较为公允,囿于传统使其治诗思想呈现出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提出为政治国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千百年来,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中华民族吏制建设的优良传统,在用人之道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墨子人才思想对国家政治的作用,对人民的师表作用,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肃作家雪漠的系列长篇小说"大漠三部曲"包括《大漠祭》《猎原》和《白虎关》三部,小说聚焦于河西走廊的一个普通村落,通过农民老顺一家的艰难生存与命运遭际再现了西部乡村的现实苦难,语调沉痛激越,风格粗粝狂放,为西部文学的多样化呈现提供了一种悲愤犷悍的书写。这种别具西部特色的书写在他的作品中分别表现于底层生存的观照、乡土焦虑的抒发、乡野活力的呈现、乡土批判的隐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道",主要指形成世界的本原,决定万物的本体,宇宙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而老子的"德",其广义是指万事万物合"道"而行的品性,其狭义则指人的合"道"而行的品性。"自然"是老子"道"与"德"的本质特征。"道"生万物,"德"养万物","道"体"德"用,二者辩证统一于万物之中。老子哲学的主要意蕴就是依"道"而立"德"、立"德"而明"道"。老子对"道"的预设与描述体现出老子哲学理论思维的形上视域,老子对"德"的揭示与规定标志着老子哲学实践关怀的形下向度。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仁政”,简言之即以仁义为本 ,以德政治天下。但这一学说在孟子的政治理想中 ,先天的理论破绽是其在实践中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而诸侯的先“王”后“圣”与他先“圣”后“王”的背道而驰的价值追求则形成了其“仁政”理想的第二重困境 ;欲为王者师的传统心态和不得不行臣道的现实环境是其实践理想的第三重困境。正是由于这三重困境的存在 ,才使得孟子的仁政在当时无法践行  相似文献   

19.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20.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