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代文话》中存有不少关于《文选》的零星品评资料。这些品评资料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品评《文选》整体者,或持褒扬态度,或存批评意见;品评《文选》作品者,常从形式、艺术风格、与同类作品的对比及"以小见大"的评文方式上着眼;品评《文选》文体者,常从文体名称、文体起源、文体类别、文体体制和文体演变等方面入手。这些资料虽然带有随意性和重复性,但对《文选》在整个文评史上的地位以及《文选》的评点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1930年代发生于上海的“施鲁之争”是由施蛰存给青年列举的书目中有《文选》而引发的。施蛰存列举《文选》书目是从《文选》的历史地位、个人的创作实践、文学传承理念及当时青年人的写作缺陷方面考虑的。鲁迅及其同仁的激烈批驳是基于新文化运动推翻“选学妖孽”代表的旧文化仍不彻底层面进行的。《文选》这部文学总集并没有因为“施鲁之争”中鲁迅阵营的强大及激烈批判而销声匿迹,反而促成了其普及传播。《文选》图书出版、报纸《文选》广告、学校《文选》课程开设、学者《文选》研究、名家推荐《文选》书目都异乎寻常得多。文化的传承有其自身的规律,新文化运动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彻底截断旧文化,新旧文化的转型历经了一个较长的迂回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李详著《杜诗证选》、《韩诗证选》二书,以具体的条目充分证明了唐代两位大诗人杜甫、韩愈与《文选》的密切关系。但其间还有未尽人意之处,在进行修订、补充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后能发现,由于深受《文选》的影响,杜、韩二人的文学作品具有相近的倾向,即融汇、化用《文选》中的故实、成词;而且,杜甫对其子宗武“熟精《文选》”的教诲等,都证明了《文选》与科举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这种考试制度影响下的产物,它体现了《文选》对科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宋代文豪苏轼于元丰七年(1084年)至江西九江,驾舟游石钟山,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这篇文章许多文选本都收录,如《唐宋八大家文选》、《三苏文选》、《宋文选》以及许多  相似文献   

5.
《朝鲜王朝实录》真实记录了朝鲜王朝自1392年建国至1910年灭亡绵延五百年的史实,是研究朝鲜与东亚各国历史及关系的基础资料。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朝鲜文臣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大力推荐《文选》,一度欲将《文选》引入李朝的科举考试科目,这些在《实录》中都有体现。《文选》对李朝时期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朝鲜王朝实录》所见资料可以窥见《文选》在朝鲜李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文选》选入王巾的《头陀寺碑文》的原因,学术界长期并无异说。自(日本)清水凯夫从刘孝绰主选《文选》的角度解释以后,有关此文的评价及入选《文选》的原因遂成问题,并引发争议。顾农、屈守元等先生曾就此问题撰文与清水先生商榷,就一些方面提出了富有意义的论证,但仍有一些问题尚待澄清。本文拟就《头陀寺碑文》的主题、艺术水准及其与《文选》的关系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文选》成书研究中的诸如《文选》之实际编者为刘孝绰说(刘孝绰为萧统编纂《文选》最重要的助手说)、《文选》成书仓促说、《文选》编纂过程分"两阶段"说、《文选》各体之文有划一的标准说等等,多为"选学"界之主流观点。然而,分别用"跳出《文选》观《文选》,就整体考察部分";"将古人的问题还归古人,置个别于当时的文化背景上考察";"将相关问题置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考察";"从情理逻辑的层面上考察"等方法究之,均难以成立。其所以如此,多缘研究方法之未密。  相似文献   

8.
《文选》一书的选录标准以及编排体制是“选学”界讨论的热点。对于这一问题,不仅要从《文选序》入手进行分析,还要将《文选序》和选文相结合,以此来探讨《文选》的选文标准、选文内涵、编排意图和编排次序,从而揭示萧统编《文选》的深刻意旨。  相似文献   

9.
第五届文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萧统故里镇江隆重召开,盛况空前。大会交流论文80余篇,对"《文选》版本及注本"、"《文选》作者、选录标准、分类及其价值"、"《文选》所选作家作品"、"《文选》分体文学"、"萧统文学思想与文学史观"、"《文选》接受学"、"《文选》语言学"、"萧氏家族及萧统遗迹"等八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研讨。大会回顾了上世纪文选学研究的历程,对新世纪文选学研究提出了希望与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释了有关《文选》学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回溯了萧统《文选》37种文体之一的"七"作为一种文体的历史及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其二,对《文选旁证》的作者作了考证,认为其作者为梁章钜。其三,评价了苏轼论《文选》的观点,认为苏轼的评论有其得失。得在指出了萧统的一些错误;失在他从个人喜好出发,未能对《文选》作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11.
刘孝绰是现代选学讨论较多的《文选》编者及编撰年代问题围绕的关键人物之一。通过对《文镜秘府论》、《中兴书目》和《颜氏家训》有关材料的分析研究 ,可以发现《文选》编撰的灵魂人物是昭明太子萧统 ,而刘孝绰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文选》 ,大体就是中大通元年左右虽经刘孝绰手但仍未竟全功的模样  相似文献   

12.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13.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14.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中华活叶文选》 (以下称《文选》)及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以下称《古选》)都选入了。这两本书对“钩以写龙”等三句的解释,都觉不尽令人满意。我们认为解释这三句话的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理解“以”、“钩”、“凿”三个词的词性及其意义。关于“以”的解释,《文选》及《古选》都认为是介词,作“用”解;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是行不通的。如果把“以”作介词“用”解,一、二两句讲通了,第三句就讲不通,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光辉典范,特别在恢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邓小平文选》中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如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中指出:“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文选》第261页。以下凡引自本书者,只注明页码)。这不仅是起草《决议》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贯穿《邓小平文选》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6.
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厉史文选》(以下简称《文选》)上下册,于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三年相继问世。二十多年来,几经修订,一版再版,在当前《文选》教材短缺的情况下,该书为不少高等院校历史系采用作教本,予教学以很大的便利,其筚路蓝缕之功,实非浅鲜。本人在研读《文选》下册课文中,获益良多,但发现在注释和句读方面仍存在一些值得研讨的问题。兹特提出自己的粗浅意见,以供参考。为了便于查阅原书,现按《文选》下册课文注释的页码、序号及内容,列举于后。一、《文选》下册第十二页注[25]画虎不成反类犬:古代成语,见《后汉书·马融传》  相似文献   

17.
《秘藏宝鈅钞》中存有公孙罗《文选钞》原文一条,这是目前中日所有文献中仅存的直接冠以公孙罗《文选钞》的注释.东野治之据此和一些其他的相关材料论证,《文选集注》中的《钞》即为公孙罗的《文选钞》.富永一登结合日藏的九条本、上野本及其他各种《文选》刻本对东野治之的论证提出了质疑,并认为,《文选集注》中的《钞》应是《日本国见在书目》中著录的无名氏的三十卷本的《文选钞》.  相似文献   

18.
《文选》对唐人创作的影响可从唐代试律诗窥见一斑,比勘《文苑英华》所录281题460首唐人试律诗诗题与《文选》及李善注,会有如下发现:士人以《文选》为科考范本,《文选》则是考官出题渊薮;试律以《文选》诗赋原句命题,限定了考生的写作题材、表达模式;士人作诗常借《文选》诗赋意旨,或联类比附,或借古抒怀;《文选》李善注犹如典故大全,成为诗人用典用事的宝库。  相似文献   

19.
在《文选》受到冷落的特殊年代,王运熙先生的《文选》研究提高了《文选》的地位;对于《文选》成书研究,他与杨明实际上推翻了长期为现代《文选》学研究所信奉的"窦常说",为实事求是地研究《文选》成书时间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文选》与《诗品》关系的研究,通过排列三书所列作品的一致性来首肯《文选》,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相互关系研究的先河,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诸书与《文选》关系的范例,具有方法论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20.
萧统的《文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文总集,对《文选》注的探究是研究中古文学乃至唐宋文学的津梁,针对《文选》注的研究也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对1995~2005年我国《文选》注释的研究状况作简要的述略,阐述了主要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并就相关方面的研究问题作了简要归纳和评述,分析和揭示了10年来《文选》注释研究的特点和进展动态及其不足,并对今后的《文选》注研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