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搜寻匹配理论研究综述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不仅是一个劳动经济学问题,也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工作搜寻匹配理论及模型包括搜寻、匹配和工资定价三个过程或模块,它综合考虑了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搜寻工作的行为、雇主提供职位的行为和搜寻者与职位之间的匹配问题。本文在总结工作搜寻理论发展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工作匹配理论及工作搜寻匹配模型。应用搜寻匹配理论的思想,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特殊群体即农民工的特殊性及其工作搜寻行为特点,以加深对农民工就业特殊现象形成机理的理解,运用工作搜寻理论阐释了如何提高我国农民工就业市场的匹配效率、降低失业率并最终实现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途径,以缓解农民工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浅述大学生应培养的基本职业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职业都要求有一定的能力与之匹配。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才能在未来的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很多,但最基本的只有几种,这几种职业能力也是在工作中最需要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及其培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月云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4):139-141,158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就业竞争力的加剧.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更加全面的要求,各项就业能力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能力不强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高校应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职业发展教育等方面实现培育创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程度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及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因素。调研显示,企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大致有四个层次十六个要素。高校应当根据企业用人需求,认真反思和切实改进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优化职业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5.
DMP模型是一种失业搜寻与匹配理论,可以用来评估影响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各种因素,现在已经成为分析失业、工资形成以及工作岗位空缺最常用的工具。将DMP模型应用到大学生就业市场,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讨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措施,通过经济政策等影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为逐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与软件专业大学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国软件高级人才的短缺问题,论述了软件产业人才与软件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关系。将霍兰德职业人格能力测验用于软件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意在探索一条软件产业人尽其才的新出路。提出四点主张:进行职业人格与职务类型的科学匹配;在职业准备期针对职业人格特点进行能力培养;选择跨行就业;软件产业中企业应积极投身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7.
基于扬州大学的调查数据,描述大学生毕业生工作搜寻过程中的信息意向、搜寻渠道、工作搜寻时间频率、搜寻密度和搜寻成本,分析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学校、专业的不同会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女大学生的搜寻努力程度大于男生,但就业中受歧视现象明显;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学生自身的要求和学校的培养方式提出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摩擦性失业与就业市场功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失业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结合职业搜寻理论对大学生摩擦性失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大学生摩擦性失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发育不足和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分割;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提出解决大学生摩擦性失业的主要对策:一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二是对与大学生就业有关的中介机构的行为加以规范,三是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智慧建造对项目经理职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提升成为推动智慧建造发展的重要动力。界定智慧建造背景下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内涵及其构成要素,梳理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从传统建造到智慧建造的演进过程,提出智慧建造发展与传统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不匹配等问题。通过构建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五度理念,探讨由技术技能、应用能力、战略思想支撑的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框架,构建其闭环提升路径,实现项目经理职业能力体系提升目标以满足智慧建造需求。  相似文献   

10.
张杰 《人力资源管理》2011,(12):116-118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理论视角下的建立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三步走战略。第一步,职业发展规划;第二步,各级政府的合理规划和决策(包括党中央和基层政府);最终,三方形成合力,达到人职匹配,大学生实现自我成就与发展,村官制度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创新精神等,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素质、职业规划、职业政策,以及求职择业策略与技巧、创业与职业实践的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人职匹配理论之“人格类型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职匹配理论是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与社会某种职业相关联,以求达到人与职业之间的合理匹配。个性与职业是否匹配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个人而言,需要根据自身的性格特征选择合适的职业;对于组织而言,管理者需要了解组织成员的性格特征,根据其性格特征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推动组织发展,并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能够使员工的优势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其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指导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是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首要问题。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包括职业匹配论、职业发展论和职业决策论。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对社会、大学生和高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随着高校扩招而愈加严重,而大学生自身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是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引导大学生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职业规划成为解决就业难的重要手段.大学生自身必须充分重视大学期间职业的规划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要基于定位营销思维制定职业规划,在清晰的求职市场定位的指导下,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以便实现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15.
部分大学生职业兴趣模糊,职业兴趣污染,表现出与本性的不符。有的学生对自己职业兴趣的了解和把握困难,容易产生沮丧情绪。在校学生职业兴趣范围较窄。在兴趣的结构上,许多大学生没有体现出层次感,兴趣的稳定性不够,结构不合理,无效的兴趣较多。兴趣的发展水平较低,学生对兴趣对象的了解和付出较少,对兴趣职业信心不足。若干学生不喜欢从事现实的、常规的和研究性的工作,内心较为浮躁,想法不切实际。为此,大学生要加强认识.认识职业兴趣,认识自己,认识职业。校方须创造良好条件,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将其职业兴趣、个人能力和努力方向力求达成一致,促进个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竞赛与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采用观察法、调查法、文献分析法等,分析高校构建“课赛一体”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意义,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智慧经济”创新创业竞赛为例,以沈阳工业大学开设的“智慧经济大赛”选修课为依托,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与课程改革相融合,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相契合。为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就业能力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具体应用,是我国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核心与焦点,其重要性已不止于就业领域。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包含具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如何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界定的着眼点和归宿点。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确保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的能力群,是职场上所共同需要的、广泛适用的、可转移的核心能力组件,具有综合性、通用性和关键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在"人职匹配"理论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做了深入分析,提出合理的就业观念、精的就业能力及职业发展是贫困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并针对这三个要素提出,高校就业指导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普遍存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某些基本职业能力不认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职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的指导效果不尽如人意等问题,本研究对大学生、用人单位和职业指导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用人单位和职业指导教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有较大认同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企业等用人单位使自己的企业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主动投身实践锻炼,职业指导教师要尽早地全程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20.
职业能力由岗位特殊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等三部分组成,而核心能力是一种通用能力.从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出发,提出从更新理念顺应形势促进培养、提升文化借力环境内化培养、联动产学结合实践承载培养等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