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教坊及内教坊乐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坊的乐官包括梨园教坊使、教坊使、教坊副使、都判官、判官、都都知和都知等,教坊的高级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乐官则由精通音乐的乐工担任。尽管有的教坊乐官深受皇帝宠信,但教坊乐官的地位并不高,他们在任职方面颇受限制,其地位要比其他的官员低。唐代的内教坊在组织上可能分为雅乐部分和俗乐部分,最高的乐官由宦官担任,低级的乐官则有音声博士、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唐代著作郎官制的设置沿革,唐代著作郎官的选拔、职责及弊端与其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探讨唐代著作郎在唐代文化发展史上的意义。本文认为其所担当的职责是唐代社会崇尚文化特质的表现,是中国人重生厚死生命观的表现,是儒家的文教思想居于社会文化主导地位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考察唐代太乐令、太乐丞的任职情况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唐太乐令和太乐丞均必须由精通音乐者充任.岸边成雄以为任太乐令不必通晓音律之说与史实不合.太乐令的职责是亲自参与朝廷的各种音乐活动,并负有管理乐籍、管理校定乐器、整理歌词之责.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古代也就有了音乐指挥。宋·陈阳《乐书》记载“麾,周人所建也。后世协律郎执之,以令乐工焉。盖其制高七尺。干饰以龙首,缀(纟熏)帛,画升龙于其上,乐将作则举之,止则偃之……”.这说明远在我国周代皇宫中就有了指挥音乐的官员。在演奏现场,树起七尺多高的杆子并饰有美丽的龙首,其上挂着旗子,用来指挥音乐活动,“乐将作则举之,止则偃之……”。在远古,人们在猎取  相似文献   

5.
吴时作为大晟府乐官,对提拔音乐人才及大晟"徵调"的创制均有一定作用。但史传载吴时仕历颇略,且讹误不少。有关论著言及吴时仕历亦多误解。今据史料考得吴时任礼部员外郎始于大观元年初,其擢彭几大晟府协律郎也在其时;又其任大晟府典乐约在政和七年二月后至六月后,不久即被蔡攸一伙挤出大晟府。  相似文献   

6.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因其与佛教因缘较多,和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一样,素来有“诗佛”之称。这种称谓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王维并非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他受佛教的影响却是很深刻的,而且也是多方面的。王维的出身并不寒酸,但也不是名门望族。据《新唐书》中王维的世系表记载:他的高祖父王儒贤是赵州司马,曾祖父王知节是扬州司马,祖父王胄是协律郎,父亲王处廉是汾州司马。可知其上四代皆是朝廷命官,但品级都不高。州司马是州刺史的下属,协律郎属太常寺,是掌管宫廷音律技术的官员,都是从五品以下的中级官吏。王维的父亲死得又较早,并未给他在仕途上提供什么条件。这样的家庭环境,为他努力求学提供了经济保障,对其多方面才艺的形成也有熏陶和影响。其祖父王胄既然是主管朝廷音乐的官员,就必定是位音乐专家,所以王维精于音律不能与其家传无关。但这样的家庭又给他提出新的课题,他不能凭藉庇荫得到官职,必须经过自己的奋斗才有出路,其家庭门面的兴盛与衰落主要就看他和兄弟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对乐人的广泛关注是在中唐,而不是在音乐处于鼎盛的盛唐,用音乐的繁荣来解释唐代诗坛这一现象显得过于笼统且不准确,其主要原因乃是中唐诗人从乐人身上挖掘出更多的文化元素,将之与国家兴衰、士人命运、生命感叹等诗歌传统主题联系起来。中唐诗人对乐人的关注不但使得唐代诗歌内容更为丰富,而且使诗歌与音乐结合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8.
唐代声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历史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新建 《南都学坛》2006,26(6):33-36
唐代音乐的发展对歌唱技艺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曲子音乐在唐代得到蓬勃发展;隋唐燕乐又有新的发展;立部乐与坐部乐的划分;出现了歌舞戏、说唱音乐。音乐文化的繁荣为声乐艺术提供了发展机遇,出现了众多高水平的歌手,产生了划时代的声乐技术理论。唐代是我国声乐技艺由远古的蒙昧时期向中古的开发时期转化的关键时期,唐代声乐艺术的发展为宋以后歌唱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朱熹好琴,精于乐律,著有不少谈论音乐的文章,其提倡雅乐的思想具有崇古性,其提出创办音乐学校、培养精通音乐的专门人才的思想又具有创新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唐代音乐占有重要地位。它全面继承了唐代以前多种音乐文化遗产,并在此基础上融汇创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族音乐,是我国历史上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唐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统治者对音乐的爱好与提倡。但音乐教育对唐代音乐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是因为较完善的音乐形式与内容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水平的音乐人才;二是高度繁荣的音乐文化是音乐人才培养成果显著的标志和最好的说明。因此,音乐教育为唐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不仅推动唐代的音乐繁荣,并对以后的音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唐代的音乐教育主要通过太常寺、教坊、梨园等音乐机构来实施和展开。唐代音乐的  相似文献   

11.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宋人倚声制词建立了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人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词的音乐性,但又出现模仿典范作品格律而创作的倾向,遂演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这样,宋词发展为独立的民族文学形式。  相似文献   

12.
前后蜀宫廷音乐在俗乐机构设置上沿袭唐代教坊。演奏内容上,俗乐化突出;演奏曲目方面,沿袭唐部分乐曲的同时,增加新创曲。从乐器及乐队编制看,乐器种类增多,尤其在龟兹乐队中,融入西南少数民族乐器。然其具体形态如何?它在促使唐乐与北宋初期宫廷音乐转变过程中起何作用?促使前后蜀宫廷音乐继承唐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的因素又有哪些?了解这些因素在其中的作用有利于宏观把握此时期的音乐发展概貌,同时对其中音乐形态、特征进行论说也是本论文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3.
法曲作为一种独特的歌舞音乐体裁,盛行于公元八世纪上半叶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它代表着当时唐代歌舞音乐的最高成就,为我国唐以后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法曲作为唐代燕乐歌舞一种重要音乐体裁而载入史册,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对近20年唐代法曲的研究从法曲的由来、法曲与法乐的关系及法曲与大曲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唐代教坊机构的设立,是乐分雅俗观念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汉魏以来俗乐管理职能,其与太乐系统并存,在隋代以"设坊教乐"而得名,入唐后逐渐以中官为使,归禁中管理,为皇家私属。  相似文献   

15.
唐代音乐发达,音乐文化是唐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音乐诗创作颇为兴盛.首先,内容题材丰富多样,有对乐器的描写,有对音乐之声的描写,有对歌舞样式的描写等;其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以声拟声、以形写声、侧面烘托等.  相似文献   

16.
产生于唐、流变于宋的官妓制度与唐宋文学、音乐的发展及一些具体作品有密切关系.学界缺乏对它的全面描述.文章对其进行系统地辨析后指出:地方官府蓄养乐妓供地方官员宴饮佐欢的官妓制度是由唐代的节度使制度催生的;官妓归属于地方官府.长安无官妓.官妓有多种称呼,如营妓、乐营子女、官奴等.官妓居位于乐营;乐营中还有官府蓄养的男性乐工,故乐营中除未婚乐妓(乐工)、亦有乐妓(乐工)家庭居住.官府对乐营的处所安置比较讲究,并常将乐营作为官府宴饮欢娱之所.官妓主要来源于乐户加入和各种原因造成的人口鬻卖,而非犯属籍没.  相似文献   

17.
相和歌是汉代一种民间歌曲 ,也是一种成熟的艺术形式 ,它对之后的相和大曲、清商乐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而唐代大曲这种集诗、乐、舞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虽然和汉代相隔久远 ,但却和相和大曲在曲式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文章试图从相和歌到唐代大曲的发展过程中来发现它们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福州十番音乐的价值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州十番音乐虽为民间音乐,但其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其独特的乐器“狼串”与唐宋的“杖鼓”、朝鲜的“长鼓”实为同一乐器的微变,包含丰富的音乐文化信息。同时,它产生的土壤是福州近代市民文化的发展,其音乐风格、艺术形式等表现出的民俗特征,使其成为福州民俗文化一部分。而它在社区文化中担当的文化角色,则使其成为社区文化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文化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酒令是唐代酒筵间十分常见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活动。盛唐以后,酒令普遍采用了曲子歌舞的形式,因此,作为酒令节目的酒令著辞大量涌现。酒令著辞的创作和演唱表现为依调撰辞与依曲唱辞,从而直接推动了按谱填词、以词合乐的小令创作,并孕育了令词。所以,唐五代小令词体在曲体形态上带有不少酒令著辞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