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群与产业竞争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随着产业集群的不断发展而相应地演变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产业集群影响着产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等等。因此,笔者认为,产业集群就成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还在起步阶段,通过产业集群来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需要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  相似文献   

2.
陈柳钦 《南都学坛》2007,27(6):98-104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在技术融合的基础上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逐渐融为一体,形成新的产业属性或新型产业形态的动态发展过程。产业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发展并不断融合基础之上的新型产业革命,它将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深刻变化。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未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融合是信息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内,产业融合以不同的方式演进,产业融合是在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一种发展模式和产业组织形式。产业之间的渗透融合日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出来来21世纪的发展趋势,为了顺应产业融合这一趋势,我国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促进我国产业融合及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旅游产业的全新发展模式,近年来,旅游产业融合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其中,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的融合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领域之一。在对旅游产业、会展产业的构成、旅游与会展产业价值链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论证了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的可行性:旅游产业和会展产业共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和产业资源,产业链彼此交织,旅游产业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会展产业的资源和影响力则是旅游产业深度发展的助推器。基于此,建构包括发展路径和发展对策在内的旅游与会展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在发展路径上,包括支撑层面的资本融合、技术融合与人才融合,基础层面的资源融合、功能融合与市场融合,以及最高层次的品牌融合与文化融合;最后,与产业融合路径相对应,提出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融合的4项重要对策,包括培养专业人才、改进政府管理、发展骨干企业与整合产业价值链,以期对学术研究和产业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产业是国家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建设现代化产业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前提。当今中国已处于全方位深刻变革的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变量因素,高质量推动产业现代化、推动产业由大变强,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建设产业强国有其规律性,需“见性、因势、循道、厚德、得法”。中国诸多重要产业在规模上位居世界前列,但在质量效益与创新等方面尚需“二次追赶”。面对全球性竞争与变革,中国需“因势”,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危机意识、竞争意识;“见性”,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创新规律、竞争规律;“循道、厚德”,围绕产业体系、基础、结构、创新、竞争力、可持续、国际合作等多维度进行战略部署;“得法”,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国内外环境来促进现代化产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产业集群在发展中大多存在层次不高、成本上升、创新乏力、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产业融合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可推动产业集群实现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下产业分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国际间的产业分工日益强化,逐渐形成对国内产业分工的替代。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国际分工,越来越使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陷入一种低水平发展的陷阱,产业安全受到威胁。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适宜的国际分工战略,优化国内产业分工,建立产业分工优势,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产业衰退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创新能力不足,衰退产业的转型与重生需要依靠加强产业创新来实现。在产业融合背景下,衰退产业通过与信息产业、绿色产业、生命科学产业的融合,实现产业创新,摆脱衰退。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企业自主退出机制,放松政府管制,增强企业创新的主动性,减少产业的政策壁垒;同时加强基础科学、应用技术研究及边缘交叉学科建设,注重培养融合型人才,为企业的融合创新提供知识、技术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9.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中国产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面对新《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的挑战,中国产业应采取"进取性应对战略",密切关注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动态变化,以确定产业定位并推进中国产业调整的进程,有效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航空航天产业是众多产业中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之一,如何保障航空航天产业在21世纪新形势下持续健康的发展,法律承担着不可替代的指引与规范作用。论文界定了航空航天产业法。探讨航空航天产业立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建立由航空航天产业结构法、航空航天产业组织法、航空航天产业技术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法四个部分组成的航空航天产业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十二五”以来,在江苏陆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的背景下,江苏海洋产业的转型优化升级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问题.2000年以来江苏海洋产业的发展历程表明,影响江苏海洋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因素包括:陆海统筹机制与体制不完善、海洋科技产业化程度低、涉海企业竞争能力弱、缺乏海陆联接枢纽等.海洋产业规模化聚集、强化陆海统筹以陆带海、扶持和建立高端海洋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是解决江苏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运用投入产出理论,利用2007年陕西投入产出表,选取陕西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石油加工、炼焦和核工业两个部门的数据,分别计算了陕西投入结构、销售结构、中间需求率及中间投入率和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等,并分析了陕西石油产业的波及路线。研究表明:陕西石油产业对其他产业的产业关联不甚紧密;其石油加工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效果较强,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其他产业的产业波及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13.
珠三角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南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但缺乏较强的集群竞争力.因此湖南如何利用有利时机,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优化湖南产业机构、快速提升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产业转移、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视角,分析珠三角产业转移动因和湖南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提出促进湖南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分工的不断深化,产业转移、产业集群与产业升级关系的日益密切,产业集群转移这一新趋势是产业集群与产业转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只有将产业转移与产业集群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产业集群转移的研究提供较为全面可靠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动向。基于此,对产业集群转移的内涵、动因、路径以及区域效应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资源型产业演进的基本模式主要为:通过发展资源采选与加工的新技术来实现技术创新,通过优化工艺流程、延伸产业链来建立环境友好型的循环经济,通过设立核心企业并开展相关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来组建产业集群,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来实现产学研合作。由于云南省资源型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化、社会化问题颇多,若要进行完全意义上的产业演进,还需要考虑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问题、转型过程中的补偿机制问题以及闲置劳动力的安置问题。云南省资源型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转型过程中,首先应通过构建产业集群、进行技术创新等手段,来提高传统资源型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其次要合理利用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最后应抓住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入驻云南,以此带动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产业集成创新的中国经济现代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现代化目前正处在战略机遇期,已经开始从要素驱动进入到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并存的阶段。产业集成创新作为一个国家实现产业能级跃迁和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工具和方法,旨在通过对某些潜力巨大的核心产业的优先发展来促动其相关性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联动”和技术集成创新,实现整个国家产业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确立产业集成战略是我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我国必须根据自身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选择和培育产业集成的生长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驱动作用,积极完善官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体制平台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较高,产业优势明显,有力支撑了区域协调发展.但随着全国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新常态的出现和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十三五"时期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将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要向效率驱动战略转变,以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来增强区域产业自主发展能力的提升,逐步实现西部地区产业增速、效率、结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使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遭受重创,但也催生了从沿海到内地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文章从后危机时代产业转移的主体、对象、范围、方式、动因和结果等方面阐述了其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以安徽的承接实践为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中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清除障碍,采取灵活的承接策略,加快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努力从低端的加工组装向高端制造乃至"创造"攀升,实现产业升级,摆脱落后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的规律,中部六省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首先应该分析自身本土产业与产业结构的现状与特点,根据产业梯度系数确立各自的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省区相对东南沿海不同地区(主要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的产业梯度和相对产业梯度,确定各省区对应不同发达地区所需要重点承接的产业。同时,针对当前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系列应对策略与建议,以更好地承接东南沿海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