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文化最古老和最有价值的表现形式之一。谚语以其语言凝炼、警策、和谐、形象、表意透辟、深刻等特点成为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一朵奇葩。本文主要例析了英汉谚语共有的语言特征,从一个侧面去了解英汉民族语言的共性所在。  相似文献   

2.
警句     
或文繁理要,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盖。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累寡,故取足而不易。  相似文献   

3.
警句     
或文繁理要,而意不指适。极无两致,尽不可盖。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亮功多而故取足而不易。 —晋·陆机(文赋洲警句~~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文化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是各自语言文化的组成部分。本文旨在从英汉姓氏来源、英汉名字详论、英汉取名理念及英汉姓名称谓等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姓名文化作以字里行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以构词法为理论基础对英汉网络语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英汉网络语言在发展趋势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是网络这个特殊的语言交际环境决定了英汉网络语言以经济原则为主,在造词上的随意性、显著的缩略化趋势及赋旧词新义等现象体现了网民们求新求异的心理及语言的社会属性和心理属性.英汉网络语言的不同点则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体系、文化背景和网络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英汉语人体隐喻化认知对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人体概念域到非人体概念域的投射主要是结构功能型的投射 ,英汉两种语言大致相同。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各自的语言形态等方面的不同 ,人体隐喻化认知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呈现出不同的优势分布。英汉两个民族在认识自身的基础上 ,通过隐喻机制 ,经过英汉这两种不同语言的过虑 ,去认识世界时 ,便对世界做出了不完全相同的切割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论英汉谚语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英汉谚语的民族特色朱盛娥谚语是众口相传、人所共喻的真理名言。它措辞凝练简洁、寓意精辞深右,富于形象性,用最实用的大众语言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在世代传诵中千锤百练,成为各民族语言的精华,文学艺术宝库中徇丽多采的瑰宝。一般而论,谚语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8.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层面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对比这些差异并探求其原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英汉两种语言并有助于译者在英汉互译中的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9.
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意合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层次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词同属于英汉两种语言中最重要的虚词之一,但英语介词与汉语介词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了解这种差异性,能使我们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组织结构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我们探究隐藏在语言表层结构后的深刻的语言哲学问题,与此同时研究这种差异性还对英汉翻译与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英汉介词可以从两个方面,即英汉介词类型、英汉介词及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来进行系统对比。  相似文献   

11.
根据谭永祥先生1983年首创的序换辞格论述,结合近期的语言材料,用吴士文辞格结构理论,对序换格进行了分析研究。以语法单位为标准划分出序换格的类别,并归纳出序换格的修辞作用,从而进一步认识这个比较常见常用的修辞手段。  相似文献   

12.
英汉口语中有一种较为常用但尚未列入修辞行列的语言手段——我们且称之为返实并试图为其立格。返实格具有比较固定的否定──肯定句式,其立格的客观基础是事物及概念间客观存在的蕴涵关系和语言本身具有的区别特征,心理基础是人们对准确意义的共识和对言语交际可接受性的期待。同时,本文也考察了返实格的分类,并与相近辞格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3.
借代或转喻在传统上通常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近年来,人们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认为借代或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文章对汉语借代和英语转喻的生成与认知进行了分析和理解,并分析了借代和转喻的运用、认知模型、类别及语用,并附以一定实例,旨在发现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规律,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对感知过程中产生的某种联想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联想"是比喻的心理基础。比喻的结构构成及其功能实现,都需建立在类比联想的基础之上。这种联想的产生会受到人们所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喻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观察分析汉语中的比喻,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语"应是:由词构成,结构相对固定,形式比较短小,意义具有整体性或警示性的现成话。所以"语汇"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部分名人名言(格言)。词,自由短语,表示人名、地名、单位名称、科学术语的固定短语和修辞中的辞格不应是"语"。另外还要注意把成词语素构成的具有比喻义的词排除在"语"之外。  相似文献   

16.
修辞文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修辞是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文从“汉语修辞在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汉文化对汉语修辞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和“汉语语汇的修辞特征”三个方面 ,阐析了汉语修辞与汉文化的关系 ,以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比喻的创造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喻是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中产生的比喻也必然染上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它的形成必然要受民族文化的制约:各色各样的民族文化制约着喻体和相似点的选择;民族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影响着比喻的产生;民族艺术传统影响着比喻的形成;民族生存环境、生活风俗制约着比喻的创造。  相似文献   

18.
Oxymoron(矛盾修辞法)是用2个意思截然相反的词或词组所构成的一种辞格,即把通常相互矛盾、相 互排斥的2个概念或判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展示一件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性,以便相互映衬,使该事物 的特点更加鲜明,内涵更为丰富,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或意味深长的哲理,在体现辩证统一的语义特征的同 时,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引人入胜的修辞效果,从而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oxymoron 主要有浓缩型和舒展型2 种类型,经常运用于英语诗歌、电影与戏剧的对白、各种演讲乃至日常生活会话中。  相似文献   

19.
修辞格对文章写作与欣赏有巨大的帮助。叠略是一个新的修辞格。其具体运用就是,在句子中或句子间把字形或语义或语音相同且相连可重叠的词语省略去其中一部分,而各种符合逻辑的意思却并未消失,在阅读理解时能分别体会出不同信息,增加欣赏的层次。  相似文献   

20.
修辞格一般是从结构形式的角度来命名的。因而每一种修辞格理应具有一个特定的结构形式。而在以往的修辞学著作中 ,同一种语言的结构形式可以是不同的修辞格 ,不同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同一个修辞格 ,这就造成了修辞格划分的混乱局面。为此 ,我们建议将修辞格改称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