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前人思想成果、总结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成就、反思发展问题的结果。它深刻提示和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鲜明地展现出科学的维度。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蕴,是其鲜明的价值特征。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即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以为人民服务为实践宗旨。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继承前人思想成果、总结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成就、反思发展问题的结果。它深刻提示和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鲜明地展现出科学的维度。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意蕴,是其鲜明的价值特征。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和目的性的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即科学维度和价值维度的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以“为人民服务”为实践宗旨。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纠正科学教育中忽视科学的人文价值倾向的需要。科学发展观具有丰富的人文底蕴,是大学生提高人文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深层导向。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福音,也给人类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唐君毅从科学研究的道德价值、科学与人文之关系、科学的超政治经济性、西方科学精神与中国人文精神之区别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思想。他关于如何疏解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的思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发展观,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6.
西方发展危机的突出表现有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信仰危机等.从理性角度看,其重要的人文启示是要求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有机结合、相互协调.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宗旨与理性特征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意蕴,在实践中,必将使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大人文特征,以免重蹈西方发展危机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人文的真正融合与和谐,是建设和谐学校的基本要求,是中小学学校和谐教育的核心所在。如何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学校和谐教育,需要明确其基本内涵与核心理念:学校和谐课程建构要关注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价值取向;学校和谐德育系列要突出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育人宗旨;学校和谐教学实践要体现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目标追求;学校和谐管理层次要追求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文化境界;学校教师和谐发展要提升科学与人文融合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8.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教育的发展就是要坚持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确立教育发展的科学价值理念,即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生产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的统一以及现实价值与理想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表现为"分立"与"融合",分立所导致的后果直接表现为科技的异化和人类价值观的扭曲,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全球性环境危机,不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化价值观导向的差异是科学与人文分立的实质所在;而可持续发展文化融合了科学与人文的内涵,是兼具"理性价值"和"感性价值"色彩的文化价值观,体现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双重色彩,提供了"科技人文化"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价值定位的失范问题,主要体现为重视科学教育而冷淡人文教育。剖析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并阐述它同人文教育的内在关联,可以厘清高校人文教育对先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指导作用,进而提出新世纪高校人文教育的价值再定位,以确保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罕见的对科学与人文问题作了系统阐述的作家.他全面剖析了当时西方人在科学文明的繁华世界中堕落了的现实,挖掘出了西方科学文化的扩展与人文精神失落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了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科学与人文协调发展的两个方向,即科学思想自我完善的内在过程与科学思想得人文化这一外在力量,两者缺一不可.就后者而言,中国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意义重大.这些真知灼见,对于把握当今仍然困扰我们的科学与人文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高校管理在理念和原则上进入了一个综合的时代,即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与统一.管理理念的本质要求更加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新的理念必将引领高校更多地在参与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出自己促进社会变革、导引人类文明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学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魅力,无论是科技还是商业的发展都不能完全削弱文学对人类的吸引力;东西方的文学经典代表着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峰,值得现代的读者反复地阅读与研究;当代的文学研究应该积极地吸收宗教、哲学、历史等人文领域的优秀成果,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地丰富和扩大文学研究的视野并提升自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技与文化价值观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人们展示了科技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科学技术在人们摆脱贫困、改善生存条件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科学技术使社会关系和人类社会发生了全面变革;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主体意识;科学技术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人文价值受制于社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要促进2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确立科学的文化价值论:树立崇尚科学、热爱真理的文化价值取向;强化科技意识,坚持科学面前人人平等的价值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确立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15.
赵有田 《东方论坛》2005,(5):92-97,108
在以什么人为本和如何以人为本的问题上,不同民族、不同社会有不同的看法,形成多种多样的人本观.其中,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主要有中国传统的伦理主义人本观、西方的个人主义人本观和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人本观.伦理主义人本观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思想旗帜;个人主义人本观是西方文明发展的产物,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旗帜;集体主义人本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确立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旗帜.当代中国的发展必须坚持以集体主义人本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人道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平等地尊重人的自由权利和价值、帮助和促进人的生存和全面发展,它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在残疾人事业中,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残疾人的平等,给残疾人更多的尊重和关爱,是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使命。弘扬人道主义精神,是破解人类社会中一部分人游离在人类文明成果之外难题的指针。  相似文献   

17.
"五生"指生物、生命、生产、生活和生态。"五生"理念是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面临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观念,其以中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构建生态文明为终极目标。"五生"理念的价值取向在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五生"理念的实践诉求与归宿,"五生"理念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绿色湖南本质上是生态文明的区域表现形式,代表着一种新的发展范式和价值取向.绿色湖南的实现具有对科学技术的高依赖性和选择性,因而建设“绿色湖南”首先要实现科技创新的路径转换与价值转型,最大限度地促进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两型化科技创新是对传统科技创新所造成的生态价值困境的理性回应,推进两型化科技创新需要从思想观念、政策环境、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培育与建构.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的价值是中立的。它到底给人类造福还是致祸,"行善"或者"威慑"完全取决于人,尤其取决于主导科学研究的科学家。科学家是否具有人文精神不仅仅关乎于他个人事业的是非成败,还关乎着整个国家、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祸福。因此,用人文引导科学发展,用人文精神武装科学家的头脑极为重要。从科学发展观考察我们所处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可以发现,对当代科学家而言,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应包容以下三种:哲学的人文精神、道德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的人文精神。哲学的人文精神为科学家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思维方式;道德的人文精神规范了科学家的行为,使科学为人类造福;艺术的人文精神滋养科学家的灵魂,使其在臻美追求中洞见真理,彻悟道德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梁希一生矢志富民强国,始终把“为国家消灭天灾,为人民增加财富”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其价值追求具有与时俱进、志存高远、关爱国计民生、主义信仰坚定等特点.梁希先生的价值追求与美丽“中国梦”高度契合的价值基础是对民富国强、民主、科学、法治的信仰和追求,并且两者追求的都不只是器物层面的繁荣富强,更是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的文明昌盛,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富民强国梦,是生态文明和人类文明殊途同归的民族复兴和永续发展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