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语是粘着语,英语是曲折语,语系不同必然会导致引用表达方式的不同.日语和英语的直接引语只是在使用符号上有区别,但间接引语却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英语宾语从句的时态是以主句动词时态为基准的一种相对时态,以及这两种语言表示疑问方式不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引语的语用环境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从语用、语篇的角度给“引语”下定义,并着重分析了引语的语用环境,提出引语的语言内环境是双语篇结构。通过对引语从元语篇到引用语篇产生的语义变异的初步分析,揭示出引语运用的价值。对于制约引语运用的语言外环境因素,论文主要从引用主体、接受主体、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闻语篇中的转述引语是批评性语篇分析向来重视的内容之一,而针对新闻结构中最重要的标题和导语部分的转述引语分析却因语料难得而较少见到。文中选取了数家媒体对同一事件的7篇报道,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的方法,从转述动词、转述话语的来源和形式三个方面对其标题和导语中出现的转述引语进行分析,以揭示转述引语背后隐藏的报道者对于事件的立...  相似文献   

4.
引语是来自他人的话语,可以为我们提供看待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和角度,有利于思想的交流和进步。不同类型的语篇,引语的形式和功能是不一样的。以新闻评论语篇的引语为研究对象,对此类语篇中引语的发话人、经常采用的语言标记以及引语的语篇功能择例进行探讨,可以发现,新闻评论语篇是论说性的,是就某一论题展开论述,阐发观点的。这类语篇中的引语的功能都是围绕着论述这一中心展开的。其功能主要有:引入论题;引入论据;引入其他观点。  相似文献   

5.
语境制约下的语篇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指的是一种语言的语篇材料被另外一种语言中与其对等的语篇材料所代替.因此,翻译的对等单位是语篇,即翻译应寻求两种语言的语篇材料在同一整体语境中意义和功能的一致.本文旨在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三个方面来分析语境在语篇翻译中的制约作用,并通过实例来反映语境制约下的语篇翻译.  相似文献   

6.
自由引语的视点阐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视点”可分为四类 :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叙述视点和知觉视点。“自由引语”分为“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就象其它语言单位一样 ,“自由引语”蕴涵着这四种视点。但与其它语言单位不同的是 ,“自由引语”因其独特的结构形式且在叙事语篇里往往与叙述语穿插交织而呈现“双重视角”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域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平行语篇进行语域分析,旨在提供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此指导翻译实践与教学。  相似文献   

8.
试论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在所难免。从语言文字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语域是语篇分析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语场、语式和语旨三个方面。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平行语篇进行语域分析,旨在提供更为有效的翻译方法与策略,以此指导翻译实践与教学。  相似文献   

10.
语篇是人们用于表达思想,抒发情感,进行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手段。汉英两个民族两种语言在诗歌翻译中对语篇的应用体现出各自不同的思维习惯,而两种语言语篇结构的差异性更是对汉诗英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如何消除因语篇结构的差异性而给诗歌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我们研究和探讨的意义所在,即如何最大限度地保留汉诗的含蓄美,如何在译文中保持原有诗歌的节奏和意境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体裁分析理论,以历史圣地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网站英文简介和英国类似景区网站简介为语料,从宏观体裁结构和微观语言特征两个层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以期为外宣翻译提供借鉴。基于体裁分析视角,文章指出外宣翻译要充分重视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内容结构和语言形式要采用译入语中读者所习惯的方式,从而产生对接受者有交际作用的译文,更好地实现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使用委婉语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也不例外。它们既有相同但更有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部分委婉语的比较,试图对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实现委婉语翻译的"信"作一些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归化(domesticating)和异化(foreignizing)是每个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时都会面临的问题。因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复述另一种语言传达的内容,而语言历来被视作文化的一面镜子,所以,不同文化中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上,会造成异质因素(foreignness)。即用源语表达的某个概念或意向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等的概念,因此译者此时面临着两个选择:“向作者靠拢,采取相应于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犤1犦,这便是异化;或者“向目的语读者靠拢,采取目的语读者所习惯的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  相似文献   

14.
对认知主体而言,存在着三个世界,即客现世界、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其中认知世界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中介。翻译研究与翻译涉及的互动的多重世界,主要是两种语言语篇的语言世界及其反映的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紧密相关。语篇翻译译者应深入分析原文文本的微观语言世界,主要在预测目标读者所具备的认知世界知识和解读译文时可能获得的译文识解的基础上,根据两种语言在语篇表达上的异同,坚持译文与原文在语篇微观认知世界上的最佳相似性这一语篇翻译的认知啄刚,构建译文语篇的做观语言符号世界,借此译文读者便可能获得译者所期待的对译文语篇的认知解读。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处理好语篇翻译的关键在于把握语篇实体和语境诸要素的关系.语境在语篇翻译中有几个作用:语境对语篇翻译有制约作用;语境中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语境有助于译者理解语言符号.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和翻译具有本质上的联系,两者都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第二语言的学习不仅包括对于语言本身的掌握,也包括对二语文化的了解。翻译的过程就是两种语言、文化的对比过程。翻译有助于促进二语习得,是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与二语相互作用的中介。通过翻译过程中双语语言文化的对比,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提高二语语言水平,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达到准确、有效地运用外语的目的。因此,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7.
译者在进行语篇翻译时无疑要注意内容的对等,但在很多情况下,源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的诸多结构性差异及不同的语言规则却给译者造成了翻译的困惑。基于此,通过对文本的结构分析,了解应该如何选择翻译方法以及选择什么样的翻译方法则显得十分必要。就结构处理方法而言,目前有韩礼德派和布拉格派两种不同的分析角度,其中韩礼德派语言学家从主题结构与信息结构入手,通过语言的结构分析,提醒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语篇的翻译方法,从而达到翻译的对等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唐诗中的模糊语言进行了分析和归类,并从模糊字词/词组和模糊内容两大方面探讨了产生模糊的原因,和唐诗中的模糊语言可能会对翻译造成的困难.从解构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启示出发,即打破作者和译者之间的二元对立,不提倡在译作中压抑译者的声音;强调意义是一种语境事件,它无法存在于语境之外,即"语境之外别无他物";充分展示源语和目标语的差异等观点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与此相对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作为语篇知识和翻译实践相结合的一项新课题,语篇翻译可以被看作是一种以译者为中心的跨文化的多边交际活动,其实质是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信息传递。首先阐述了语言性语境与语篇的关系,字、词、句一旦进入某种特定的语境,其意义便豁然开朗。语境可提示和帮助人们从语言意义推断出相应的语言内容。随后,比较了英汉两种语言信息传递模式,行文语序组织的相异之处,并提出语篇翻译中应调整语序,以突出中心信息。最后,探讨了文化语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翻译是译者把负载着文化信息的原语语篇进行加工处理,然后转换成译语语篇的形式从而完成文化移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翻译中内容、形式对等问题初探——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对等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原语与译入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译者应尽可能选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因此仅注意形式对应是不够的。运用奈达的部分理论,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特征入手,则有可能在文学翻译中化解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