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耕地保护制度主要通过严格的行政管制控制耕地数量,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双重困境,这是现行耕地保护制度设计中的利益失衡的结果显现.运用在集体土地征收问题中并被广泛讨论的土地发展权概念,可解释此种利益失衡的实质原因,亦能为问题解决寻求法理依凭与法权基础.分析论证我国耕地发展权内容与主体,明确土地权属制度下耕地发展权内涵,在承认耕地发展权基础上建构保护模式.土地发展权的实现可平衡我国耕地保护制度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促进土地高效利用与城乡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根源于利益。现阶段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在制度、市场、组织、文化等维度的利益非和谐现象日趋增多,严重制约着农村社区建设的进行。在理论上对利益基本原理进行解构,建构双重利益模式和谐互促,利益聚合到利益和谐的转变和农民个体利益实现的和谐动力机制,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立和谐社区的指标体系需从社区的本质与和谐的内涵入手,对和谐社区的概念进行界定。物质层面的社区经济发展、环境层面的社区环境和治安、生活层面的社区服务、心理层面的社区归属感、社会层面的社区社会资本、制度层面的社区自治、文化层面的社区文化和价值认同是和谐社区的主要维度和建立和谐社区的基本指标。其中物质、环境和生活层面的维度是和谐社区的外在表现和基础,心理和文化层面的维度是和谐社区的灵魂和核心,社会、制度层面的雏度则是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生存权不仅仅包含生物式生存的权利,还包含着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权利。发展权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尤其强调发展的机会均等。生存权的实现离不开发展权的实施,发展权的实现又以生存权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离开生存权谈发展权或者离开发展权谈生存权,都不具有现实意义。国家对生存权进行法律保护所承担的乃是一种直接责任,对发展权的保护承担的是一种间接责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是一个既保护生存权又保护发展权的系统的救助工程。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把生存权具体化为最低生活保障权,使贫困人口拥有法律上的请求权,对于发展权的保护还是主要要依靠政策来实现,这些政策当然要逐步的实现法律化。  相似文献   

5.
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水准的标尺。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文明和人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宪政国家与专制国家相区别的一个标志,是民本主义的反映。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等三个维度要求国家社会必须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社会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立法为基础和司法为手段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网络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而且是社会收入的"调节器".农民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也有人格尊严,本质上要求平等对待,也应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以维护其生存权与发展权.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因此,人格尊严、平等对待、人权保障共同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状况,认为农民权益存在3个维度的缺失,即经济权益缺失、政治权益缺失、社会权益缺失.探讨我国农民权益缺失的成因,指出制度、市场、政府三重失灵的困境致使农民权益缺失.对“第三部门”理论进行反思,从公民主体性社会和社会治理二者之间的相会关系出发,构建新型的农村社区保障模式,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并将农村社区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以公民社会与社会治理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为出发点,提出构建社区保障模式,加强农民权益保护,加快农村社区经济发展,优化农村社区治理结构,以发展促规范,以发展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加强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弱势群体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制约,其生存权与发展权难以有效实现.为此,应在审视目前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足的基础上,从宪法的高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司法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循环互动、共同繁荣发展的文明新境界,它主张人类的发展必须兼顾其他物种的生产与发展,承认它们的权利和利益,树立顺应、尊重、保护自然的生态观念,实现可持续发展。它是传统文明在纵向发展上的延续,是对人类先前文明的扬弃和超越,是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的基础上探索出的理论总结与实践成果的统一体,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在深刻把握生态文明科学内涵的基础上,从文化维度、制度维度、经济维度三方面推进,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0.
论建立我国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法律制度,特困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为基础和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为根本目的,以救助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被害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无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现实基础来看,通过立法建立一部科学、合理的《特困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法》,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