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文化产品的小说文体在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又由于新的文化场的出现而发生变迁.历史叙事与说书艺术孕育和制约着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文体的建构,在语言表述、叙事方式等诸多方面形成与西方小说文体迥异的语体和体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晚清谴责小说以极富于情感宣泄的戏谑式调侃语言为主要批判语体.逗笑贬损、滑稽夸饰以及插科打诨是这种语体的主要形态.这种语体显示出晚清小说作家独特的写作价值立场和文化认知,同时急切激进的批判宣泄使得谴责小说语言批判中的价值错位问题也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晚清小说的类型很多,既有中国传统的小说类型,又有引进西方的新类型。文章对其中主要类型如文言小说、白话小说、传奇弹词(小说)、政治小说、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短篇小说、理想派和写实派小说等作了历史探讨,并从总体上对晚清小说的类型规范性作了简要评论,同时阐释了小说类型产生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果从语体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小说基本上可以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类。20世纪的小说史著,多半依循鲁迅的观点,将唐代文言小说作为古代“有意为小说”的证明,而将宋元话本视作古代白话小说的开端。就语体特征而言,唐代文言小说明显地继承了前代史传文学以及杂传、志怪、笔记的影响,而宋元话本则体现出一种与唐代文言小说完全不同的文体风貌。如果将宋元话本直接衔接于唐代文言小说,其间艺术轨迹的无法接榫乃至错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这是20世纪小说史研究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大课题。这一重大课题在近十年间,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也取得…  相似文献   

6.
晚清以来,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主流话语权,进而成为新文学的基本表达方式,这一历史进程并非一蹴而就.白话升格的历史演进过程,在混杂着新与旧、中与西、因与替等时代主题的历史语境下展开,是断裂、交叉与可能性的多主题变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晚近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的纷繁复杂.作为白话升格的直接推动力量,晚清报界的主创、编辑、写手,以白话报为变革话语表达的试验场,成为日后五四新文学登场的最初拉幕者.  相似文献   

7.
自晚清之际就遭受质疑的文言,在新文学运动初期更是被视为白话不共戴天之"死敌"。但无论是胡适还是后起的白话新诗人,都无法摆脱文言的影响。文言自始至终就没有被完全驱逐出现代新诗的领地,而是始终潜存于貌似"彻底"白话的语言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谈论白话小说的语言时,不仅要注意它与文言小说不同的语言特点,而且还应注意到白话小说在小说实际创作中的多体式特点。也就是说,白话小说语言除了有着与文言小说语言不同的共性外,还有着内在的差异或者丰富性。如果说文言小说的语言也可能存在着风格上的差异,那么白话在  相似文献   

9.
《小说林》短篇小说的类型多样,在晚清期刊中具有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模式、内容是否为横截面、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等方面。从中不仅可以认识《小说林》短篇小说在文体革新上的依据及其与传统古代短篇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其价值也值得重估。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现代白话的酝酿期,北京小报以“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以“松动文言”作为各自的语言基础,参与其间。后虽受到“五四”欧化白话的影响,却始终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轨道”前行。两地小报逐渐减弱或变化口语和文言的成分,至20世纪40年代,北京小报完全融入现代白话之中,上海小报则形成文言、白话、上海方言混合的局面。究其原因,与两地小报的历史渊源,市民读者和小报文人的文化水准、文化立场,及所处语言环境的制约性有关。小报语言与北京市民的“吟味”品位,和上海市民的摩登时尚精神正相联系,对营造两地现代都市和市民生活方式的氛围都已尽历史责任。证明了“口语白话”、“松动文言”与“欧化白话”三者长期共存,互相参照,才是现代汉语实际的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来说,之所以文言小说成熟在前而白话小说成熟在后,就是因为只有作为语体的白话文有了一定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才能谈到白话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它成熟于16世纪初的明代中叶,就正是民族融合的促进、宗教活动的影响以及印刷术的发展、纸张生产的扩大,加速了白话文普及的结果。之所以我国的白话长篇小说成熟在前而白话短篇小说成熟在后,则是因为白话小说源于讲史,而说话之中又以讲史为最盛,因而也成熟最早  相似文献   

12.
由于小说界革命启迪民智的鼓吹宣传,早期的晚清小说期刊大都怀有改造国民的愿望。同时,生存的重压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也要求它们尽可能地增加发行量。因此,这时期的小说期刊大都表现出面向广大民众的主体方针,力求通俗化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但此时,大部分的小说主编都是由传统文人转化而来,传统文化势力的影响和制约使得很多杂志在细节上仍然保留了旧式文学面貌,《新小说》在这方面的表现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岭南晚清民间小说作家邵彬儒在其说书基础上编撰而成的通俗短篇小说集《俗话倾谈》为研究对象,从体制、叙事和语言三个方面探讨该书的文体形态,认为《俗话倾谈》虽为通俗短篇小说,却具有文言小说的文体特征,体现了晚清时期通俗短篇小说文体积极吸收文言小说文体的因子以求新变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老残游记》语言面貌管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残游记》的语言面貌主要是晚清口语化的白话底子,这种口语成分一部分是唐宋尤其元明以来的近代白话,一部分是清代甚至晚清才新兴的口语成分,另外《老残游记》中也有一些文言成分,一部分是语境的特殊需要,一部分是作者受文言作品不经意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5.
作为从中国近代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型过渡标志的《老残游记》,长期被重视的是它在描写上的艺术技巧,以及它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而它在小说审美形态上的"革命性"贡献,尤其是在从文人文言小说、传统白话小说以及晚清各种类型的社会批判小说向五四新小说转型过程中的"过渡阶段"的标志性意义及文本贡献的意义,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或者深入探究.而汉学家普实克、华裔学者夏志清等人对《老残游记》上述"革命性"贡献的阐述,也依然存在着诸多不明晰甚至含混的地方.事实上,《老残游记》在叙述者与小说主题之间所达成的"高度统一性"或者"整体性",是由该小说文本在主题、人物、语言以及艺术技巧诸多方面的内在平衡与外在平衡所共同构建出来的一种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文言的长期流行,不仅与古代文学和思想演变密切相连,更重要的是受科举考试推动,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社会政治乃至整个东亚文化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晚清时文危机是人才、教育与政治危机的聚焦点与集中反映,其根源主要来自八股考试的自身缺陷、西方军事侵略和语言文化的冲击、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三个方面.科举制的改革与废止,是从文言转向白话的关键所在.失去科举选士制度保障的文言文,其实用价值、学术地位和教育影响迅速下降,由此开启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汉语汉字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的话     
这篇《京沪两地晚清、民国小报的语言文化现象》探讨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中国文学语言的走向,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复杂多元的文化景象。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新文学运动是从语言革命开始的,即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口号为旗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1921年以后白话文逐渐成为中国语文教育、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作者的学术专攻是研究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媒体小报,她所描述的北京小报使用的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使用的松动文言,无论从白话还是文言的发展历程上看,都是很重要的现象。媒体语文为社会语言的反映,又必然成为文学语…  相似文献   

18.
一、晚清白话文兴起概况本文试图从汉语史角度切入思想史,通过“白话问题”这一语言现象来透视晚清思想和社会、政治、制度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揭示晚清文言白话的“中心边缘”位置移动的思想史意义。当社会的思想发生大的变动的时候,一般是对...  相似文献   

19.
当"救亡"主题转变为"启蒙"的文化策略,小说在晚清被作为改良民智的渠道,承担起开化民智的重任,而被利用的小说却在客观上提高了地位,刷新了视小说为"小道"的传统观念;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尤其是西方小说的译介,拓宽了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得到更明确的认可;以报刊、出版业为载体,以稿酬制度为推动,小说在通俗化和平民化的道路上,实现了其商品化,中国小说作家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而主体的这种自觉意识成为中国传统小说观念迈向现代化的直接力量。  相似文献   

20.
白话取代文言获得主流话语权的历史事实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远非现代文学史所叙述的那样简单。白话升格是自晚清以来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而白话经典地位的确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文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过程中的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