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我国宪法确立私有财产权保护原则的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四次修正案,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确定了私有财产权不可侵犯的基本原则,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扩大了私有财产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
2 0 0 4年 3月 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加强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并将征地区分为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两种情况。在新的征地制度中应落实宪法精神 ,改革现行土地征用程序、征用补偿的范围和标准 ,切实保证集体和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5条缺乏宪法依据,该条规定将造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依法治国(依宪治国)方略之间的冲突,且和《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4条之间的逻辑关系混乱。《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第22条不是"根据宪法"制定出来的,其性质不能被视为对现行宪法第100条的修改或者拓展性解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中没有涉及经济特区授权立法、民族自治地方立法方面的内容,也没有明确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命令相较于其他类型法律规范的位阶关系,应该将它们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14日,由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0条所确立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需要法律来具体化,但我国法律中已确立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较为混乱,存在征地补偿范围狭窄、补偿标准及分配机制不合理、补偿形式单一等较多问题。因此,只有积极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使之与宪法的内容和精神相符合,才能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在我国立法上第一次明确地界分了土地征收与征用的含义 ,明确了国家动用征收权时的补偿义务 ,这对于培养全社会的法律意识 ,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立法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公共利益"是当代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常见的概念,我国宪法第二十条和第二十二条修正案分别规定了:"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并没有对"公共利益"作出解释;理论界至今也没有完整而权威的界定,甚至在国际公法学界也找不到精准的诠释,造成实践中"公共利益"的滥用。通过综述各种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可以找出其中共性的结论,为描述我国宪法条文中的"公共利益"含义,以及限制其随意使用提供借鉴和佐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保障制度以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权为逻辑前提。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为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公民享有社会保障权奠定了宪法基础。在实施宪法有关社会保障的规定时,有必要对宪法第四十五条作扩充性解释,以便与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保持一致,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宪法有关规定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2004年3月的宪法修正案对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从两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这表明国家已从宪法的高度对土地征用制度予以高度重视。然而,从法律意义上分析,对照国际的通行惯例,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其实施方面仍有一定的缺失,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集体土地征收制度以对土地被征收的农民集体进行补偿为基本条件,《宪法修正案》第20条是征地补偿立法的宪法依据。我国法律关于征地补偿义务主体的规定不统一,实践中通常以用地单位为征地补偿义务主体,这是对征地补偿法律关系的扭曲,也是对国家行使征收权后农民集体失去土地所有权与用地单位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之法律逻辑加以模糊处理的结果。征收补偿由征收权的行使引起,是因征收权的实施侵害了被征收人的财产权所产生的一种债的关系,从征地补偿法律关系来看,国家和被征收人是当事人,其中行使征地权的国家是补偿义务主体。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04年3月的宪法修正案对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从两方面进行了修改完善,这表明国家已从宪法的高度对土地征用制度予以高度重视。然而,从法律意义上分析,对照国际的通行惯例,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补偿制度及其实施方面仍有一定的缺失,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国外宪法有关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宪法因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公共财产的优势地位过分强烈,私有财产权的基本权利地位及人权属性等没有得到彰显,存在着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不足.通过比较研究,提出了完善我国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制度的思路:我国宪法应确立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并将其纳入公民的基本权利体系,明确确立征收、征用的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2.
征税权是将私有财产变为国家财产的一种公权力。无论对公民还是对国家来说,征税权均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权力,因而必须从宪法的高度来约束。我国的宪政转型及法治建设有赖于征税权的立宪。  相似文献   

1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宪政的基础与依据。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的完善和补充,它体现了宪法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与宪法具有同等的效力。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案体现了宪法规定由国家公权力向公民私权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的整体意识向公民个体意识,由一党执政向全民参政,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变,并始终贯穿民主和谐思想。宪法修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宪政意义,它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宪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征地行为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威胁到了“失地农民”的各种社会权利和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本文将土地征用问题置于国家、基层政府与农民的三维关系之中进行考察,并沿着土地制度、农民集体利益表达与维权运动、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等三条路径对我国学术界关于土地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评述。作者认为,在认识征地问题时,应当采用一种综合的观点,将以上三种视角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同时,还应当注意土地征用中的“程序”正义原则与补偿中的差别正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土地征用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传统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我国宪政文化面临着功能缺失的现实困境,这一困境不仅仅影响了我国宪政理念的认同,而且对于我国宪政制度的构建和宪政价值的实现带来很多障碍。基于我国的现实国情,我们必须从宪法程序的角度来完善我国宪政文化,为我国宪政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合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土地转让收入课税的实践,对现阶段中国征收土地增值税的作用作了简要的论述,就中国开征土地增值税以来房地产市场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土地增值税改革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7.
人权保障、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是本次修宪的两大法治亮点,彰显了共和国宪法日趋成熟的宪政文明和法治文明.全社会在关注文本上的宪法修改的同时,更要关注制度层面的宪政建设.随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入宪,"人权"将成为约束公民权力的"关键词",中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将进入一个新时代.人们将更加关注人权入宪后的具体的法治实践--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承诺如何落到实处."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等规定的入宪将开辟私产保护新时代,国家立法机关应对相关法律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补充、修改并完善有关保护公民财产权的规定.通过渐进式的宪政建设切实维护宪法的权威,为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提供权威的宪政保障,依然是"后制宪时代"的中国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使命.  相似文献   

18.
借鉴矿区使用费费率经验调整我国油气资源税税额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国外各主要产油国普遍征收矿区使用费,并确定适合本国油气资源状况的矿区使用费费率。我国油气资源征收的资源税相当于矿区使用费,与矿区使用费相比,资源税税额存在从量计征不够合理、对油气资源的差别性考虑不够、天然气税额偏高、资源税税额与国内矿区使用费费率难以衔接等问题,建议借鉴矿区使用费费率经验调整我国油气资源税税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