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以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可以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达到二者的双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是我国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具体体现.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努力,通过在理论思维、实现途径、操作方式等问题上的借鉴与创新,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广义循环经济生产主体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广义循环经济及其生产主体的建设问题进行了详细探讨,总结了广义循环经济及其生产主体的基本内涵和总体特征,指出了广义循环经济生产主体建设的具体措施,阐明了生产主体建设对我国企业发展和搞好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循环经济理论的主要思想出发,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当前我国资源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实,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现代资源型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全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并提出:转变观念、增强意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导力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着有些相关规定和政策可操作性不强,政府作用发挥得不充分,缺少资金、技术和人才,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所以,应依法对企业发展进行监督管理,政府给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企业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多研发先进技术,提高职工发展循环经济的自觉性,应进一步推进工业生态园区建设。  相似文献   

5.
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和降低环境污染,即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现行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循环经济理论,举出实例,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希望有助于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阐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回顾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程,循环经济已成为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原则的战略方针。日本在建立循环型社会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政府、区域、企业和社会公众的许多做法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有其必要性和特有优势.有利于实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当代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本文剖析了传统企业集群与循环经济型企业集群的联系和区别,并以上海化工区为例,探究了企业集群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现有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政府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本文论述了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重点用激励理论和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了政府如何从经济角度引导和激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0.
发展循环经济是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通过系统的分析论证,指出企业实现经营方式绿色变革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战略制定的高度,结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对企业绿色管理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助推循环经济跨越发展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而且是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抉择。淄博市循环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了循环经济推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技术得以推广应用。目前科技创新支撑循环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结构性短缺;循环经济发展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科技支撑体系,需要在构建和完善技术研发体系、人才支撑体系、研发经费保障体系和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论循环经济的实质与实践体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循环经济是近年来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模式 ,在国外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我国目前处于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引入阶段 ,但对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认识仍存在着差异。本文首先对循环经济的实质进行了界定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建设循环经济的实践体系。认为要在国内进行确切的实践 ,必须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有深入的认识 ,了解循环经济的实质所在 ,才能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根据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结合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现状,从资源减量投入、污染减排、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相关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但其发展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采取立法以及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际上的重要实践之一。本文在概括国内外推动循环型社会发展动态以及实施立法活动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项目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基本目标,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征及立法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总结了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要求以及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指出推行循环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必然选择。对此,提出了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转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实现农村的生态化、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等农村生态文明科学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长远来看是难以为继的。从根本上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压力,减少环境污染,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形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社会发展效益。根据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对1999—2008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旨在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绩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分析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足的基础上,立足循环经济设置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提出其综合评价方法,以期为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要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技术更新速度快,研发投入大,对设备和原材料的要求高,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现代经济中,经济活动与金融活动密不可分,功能完善的金融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不健全的金融体系对经济的增长会造成很多不利的负面影响。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肃成为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真正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突破。本文拟从甘肃的现实情况出发,对金融支持甘肃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循环经济的本质特征,通过辩证分析方法对循环经济的缘由进行剖析。分析表明:循环经济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支撑人类理性选择的经济、制度、和文化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促成循环经济性兴起的合力。结果表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做出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循环经济与企业经营管理绿色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技术特征表现为资源消耗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再生化,其核心是提高生态环境的利用效率。在工业体系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形式有三个层次,即单个企业的清洁生产、企业间共生形成的生态工业园区以及产品消费后的资源回收再生。清洁生产的实质是减量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的途径是产业链间的资源充分利用,企业协调发展,资源回收再生的本质是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化。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必须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理念、经营目标、设计技术、管理体系、营销策略的绿色变革,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