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相继推出了金融监管改革的方案,力图将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框架中来,以降低和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文章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体系变化的比较分析,总结各国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改革的新发展,以及监管改革方案的特点、缺陷和不足,探索有效监管银子银行的途径,为我国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提高对影子银行监管的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影子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影子银行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系统性风险。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影子银行的风险及其监管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对危机中暴露出的监管问题,美国和欧盟相继出台了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或相关指令将影子银行纳入其监管框架,并加大监管力度;FSB则强调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提出分类监管措施。借鉴国际经验并立足我国的实际,我国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应当注重实现功能监管与机构监管,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之间的有效平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快速发展,在提高社会融资效率弥补金融市场发展不足的同时,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及对监管和货币政策的挑战,规范发展影子银行为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所用,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与发展成熟的美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并在辩证看待影子银行利弊基础上,充分考虑当前中国金融体系发展阶段和特殊性,从建立完善的统计监测分析体系、构建统一的监管框架和加快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角度,提出促进影子银行体系规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促进金融市场高度繁荣的同时,也给金融的发展和稳定以及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风险。影子银行体系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其高杠杆等特性,给自身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结合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状况,我国应在进一步发展壮大影子银行的同时,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其风险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影子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其对金融体系的广泛渗透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影子银行的迅猛发展有其内在动因,监管层应采取疏导的方式,并通过加快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措施来改变影子银行快速增长及对经济过度影响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传统银行监管体系之外的金融中介机构,这一概念诞生于金融市场高度发达的美国,因其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而广为人知。近些年“影子银行”在我国呈快速发展的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金融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扩大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弥补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覆盖面的不足,但同时也给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本文对“影子银行”的定义、发展现状和形成原因以及其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际监管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影子银行长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各国金融主管机构一直将遏制影子银行野蛮生长作为科学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议题.综合国内外文献对影子银行的定义,通过SVAR模型,研究我国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金融市场的冲击.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拉动存款市场、货币供应市场扩大,两个市场又对影子银行的扩张起到加速作用,形成金融市场流动性泡沫;影子银行规模扩张对银行间市场影响十分有限,银行间拆借利率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从政策层面科学监管、化解风险、合理发展影子银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影子银行是引发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危机发生后,欧关等金融强国及相关国际金融组织相继采取完善修改法律、指令,通过对影子银行机构和产品进行实质性监管以及建设风险监测系统等措施来应对影子银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体系的有效监管必须具有翔实的微观基础,如体系边界,风险特征及表现形式等。我国应在审视“本土化”影子银行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与监管路径,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风险监测体系,建设风险隔离“防火墙”,完善金融立法,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影子银行是从事具有信用、期限或流动性转换功能的类传统银行业务,且不受或仅受较少监管的金融中介。违反《票据法》真实交易规定签发票据,在法律无相应系统性与区域性风险控制与监管的非正规金融体系内转让票据和从事此票据融资业务的中介机构,均属影子银行范畴。以票据融资为例对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中存在的包容保护理念缺位、监管制度缺失、相关法律法规缺失问题进行现状和原因分析,建议我国确立包容保护监管理念,构建配置优化、综合权衡的监管框架,健全机构监管和工具监管,完善相应配套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通过通道、同业等方式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以此达到规避监管、扩张信用的目的,最终造成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探究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与金融风险传染之间的关系,对于明确风险传染生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07-2017年间上市金融机构的微观数据,对商业银行条件在险价值CoVaR进行了测算,并基于面板VAR模型,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供给方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子银行对商业银行有明显的风险传染效应,而商业银行参与影子银行业务是其受到影子银行风险传染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作为影子银行体系最主要的资金供给方,通过应收款项类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非信贷科目持有的影子银行资产越多,则与影子银行具有越高的资产负债关联,将受到更高的风险传染。据此建议:应充分关注商业银行通过非信贷科目向影子银行部门提供资金的行为,同时还应加强监管协调、防范监管套利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对银行业的监管不足表现为:对银行业务有效监管的法律规定不全面;银行业的监管系统不合理;法律对银行业监管的要求偏高;法律关于银行监管的制度规定缺乏整体性和体系化。因此,应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参考国外的一些具体做法;加快对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建立与国际金融法规接轨的金融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影子银行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影子银行体系是对传统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使金融体系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近年来,我国的影子银行规模逐渐增大,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是,影子银行使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大打折扣,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冲击。为防范影子银行金融风险,我国应该完善监管体系;适当调整货币政策,增大货币供应量的监测范围;加强金融稳定性监测,建立风险应急机制;适当进行金融创新,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把监管职责从中央银行分离出来。随着银行监管安排的变化,监管研究范围由一国向区域及全球延伸,研究领域由宏观到微观,研究方法由规范到实证。大量研究显示监管与银行业结构、银行业稳定及经济增长存在相关性。文章分析了银行监管研究最新动态,认为我国应加强银行监管研究,为提高监管效率和防范金融危机提供理论依据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危机: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借款企业以及银行的投资者、储蓄者等微观主体引发银行危机的一般机理。同时,结合典型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由此得到,进一步深化银行和企业改革,加强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是防范和化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银行危机有效措施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网上银行安全及相应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全问题的解决是网上银行正常运营的核心,也是金融机构和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管理层面、法律层面和用户层面看,我国网上银行安全现状及存在着一些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1.加强网上银行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2.完善银行管理制度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3.增强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依靠银行结构调整通过不良贷款注销,为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加注以及实现上市计划;逐步开放金融市场,加强金融规范和监管,努力提高公司管理效率和透明度。虽然财产质量在改变资本结构的银行中改善了,但仍有新的不良贷款增加的风险。为了回应面临的挑战,中国银行体系需要采取以下战略:调整商业银行的结构,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完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银行系统透明度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业垄断的法学归因在于市场主体的权利异化.银行业的权力干预在客观上形成市场壁垒,并促成市场主体权利的权力化倾向.在金融市场化进程中,银行业面临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的权利冲突,竞争者和消费者的权利均因垄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挤压.银行业的市场化发展应当立足于市场主体金融发展权利的重塑,在竞争者市场和消费者市场的二元结构之下,针对既有权利冲突探索“权利型”反垄断规制供给.与此同时,权利语境下规制目标的“实体”与“聚焦”也有利于反垄断规制有效介入银行业市场化进程,缓和权力冲突.  相似文献   

18.
现代金融危机与银行体系脆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金融市场的一些经济体发生的金融动荡呈现了一种现代新型金融危机的典型特征,即货币和银行危机相伴发生。大量研究表明,尽管各国或地区的经济环境千差万别,但任何一个经历了现代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存在不完善的银行体系。这些国家都面临着银行业重构的问题。中国尚未发生显性的银行危机,但是银行业的脆弱性也同样存在,面对新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国强化银行业的竞争力比金融自由化本身更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