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内语言学界通常是这样给语录下的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从这个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三个要素,即(1)最小的,即不可再分割的.(2)有语音形式;(3)有意义.三者缺一不可成为语素。“儿”在现代汉语中既可以独自成为单纯词,又可以和其他语素构成合成词.“养儿防老”、“儿不嫌母丑”等,这里的“儿”都自成音节,独立成词.表示父母对儿女的统称,或儿女对父母的自称。这个“儿”独自成音节,有自己的语音形式,又有意义,而且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所以一定是语素.“儿”除了自成音节外,还常和其它语素构成词:…  相似文献   

2.
大量使用“贼”是《三国演义》(毛评本,下同)的一大特色。“贼”在《三国演义》中有诸多义项:一、表狠毒凶残,罪恶滔天者。其贬义程度最重;二、表不忠不义者。其贬义程度重;三、表阳奉阴违者。其贬义程度较轻;四、表才能低下者。其贬义程度轻;五、表敌对者。其贬义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说“儿”     
“儿”字的基本含义是婴儿、幼童。由此引申,年龄相对低的称“儿”,地位低的也称“儿”。本文讨论了地位低称“儿”的三种情形:其一,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故女子自称“儿”;对女性的一些轻蔑之称也以“儿”为语素,如“儿女子”、“儿妾”等。其二,奴仆称“儿”,不论年龄大小,合成词“儿婢”、“儿客”、“儿从”等即其例。其三,对他人的蔑称多以“儿”为语素,如“庸儿”、“吴儿”、“客作儿”、“白眼儿”等。本文试图找出“儿”字主要义项间的联系,从而正确解释与“儿”相关的某些词语,并补正《汉语大词典》等的失误。  相似文献   

4.
“儿”是什么?除了“孩儿、健儿、女儿”等极少数词中的“儿”是一般语素外,几乎所有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或专著都说“儿”是语素,是语素中的后缀(或词尾)。比如张志公先生说:“子、儿、头”是“能表示附加意义的不自由语素”。①任学良先生说:“词尾‘儿’也是名词的标志”。②张静先生说“现代汉语里典型的词缀有……子、儿、头……”,③吕叔湘先生说“有一类复词,是在一个词根后头附加一个词尾的。先拿物体的名称来说,常在本字的后面加‘子’,‘儿’,‘头’等词尾”。④胡裕树先生说:“现代汉语里常见的是名词后缀‘子、儿、头’”。⑤胡先生的说法,似乎更具有权威性,因为这是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的。无须赘引了,总之,“儿”是语素,是语素中的词缀,这已是“定论”。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五通桥城区方言的儿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通桥城区方言的“儿”词缀只有儿尾形式 (音节语素形式 ) ,没有儿化形式 (非音节语素形式 ) ;该方言儿尾的构词能力极强 ,几乎占据了“子”尾的位置 ;形成了以五通桥为中心的“乐山———五通桥———犍为”儿尾方言片 ,该片区内儿尾和儿化并存 ,该片区外 ,离该片区越近 ,儿尾比例越大 ,反之儿化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6.
语素亦称词素,是个基本概念,其比较一致的定义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许多语言有非音节语素。如:英语books中的s,俄语ученики中的и,维吾尔语giziti中的i,等等。现代汉语也有非音节语素吗? 许多人认为有。他们一致认为儿化音节(如:花儿huār,这儿zhèr,今儿jīnr(中的“-儿(-r)”是非音节语素。如赵元任先生说:“卷舌韵尾‘儿’r,或更确切地说从‘里’、‘日’和‘儿’派生出来的三个同音后缀,是官话中仅有的非音节语素。”其它诸如王力、任  相似文献   

7.
"儿化"的语素形位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化"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在汉语语音系统中如何处理存在较大分歧。"儿化"既可以放在语音层面上,也可放在语法层面上处理。我们认为"儿化"现象是"儿"作为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中的不同语音变化形式,从语素形位学的角度来说,"儿"是一个形位,是一个语法语素在语流音变中形成的功能聚合单位。语素在语流中发生的语音变化可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儿化"这种减缩变化属于非线性语音变化,不能使用"切分"的方法,只能使用综合概括法,通过有规则的共时语音和语义变化,确立语素"儿"的形位{ },这样处理有利于实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简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也有利于现代汉语语法特别是构词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重庆话儿尾的文白音值和重庆话儿尾在语素“儿”的发展演变中所处的特殊地位 ,即重庆话儿尾正处于“儿”从实语素到虚语素发展的承接阶段上  相似文献   

9.
汉语语素也应该讨论其配价问题。“副”作为一个一价语素在历时发展过程中外延意义趋于虚化,内涵意义有类化倾向。“副”语素在构成词语时可以作为前置语素,也可以作为后置语素,特定语境中的“副”还可以省略。“副”语素与其他语素的语义匹配有组合和融合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0.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方言的叠音名词相当丰富,具有特色。从结构类型来看,不仅有双音节的,还有三音节和四音节的。双音节的有单音重叠不能再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1式;有单音重叠能带“子”、“儿”的,我们叫它AA_2式。三音节的,有叠音语素在前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式;有叠音语素在后与非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BB式。四音节的,有叠音语素与叠音语素复合而成的,我们叫它AABB式;有非叠音语  相似文献   

11.
研究俄语构词法时,要对词进行语素分解,而语素切分和语素分析所分离出的一些音段是不是语素,以及它们的作用,其称谓是“中缀”还是“亚形素”诸多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争论和研究的焦点。目前,对中缀、亚形素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观点:(1)中缀不是语素,不具有表义性;(2)中缀是语素,具有表义性;(3)将“中缀”改称为“亚形素”,因为亚形素概括了几乎所有的中缀现象,它在形式上类似于语素,但不具有表义性  相似文献   

12.
毫无疑问,包贝尔的火是借了《宫锁珠帘》中小太监的角色,以至于好多卫视做节目时,都要他再演一番“太监”。但现实中的包贝尔,确是如假包换的“纯爷们儿”,一度还是“不良少年”,把我们年少时候想做不敢做的事情都做了,逃课、打工、早恋、打架、各种疯各种坏……就如他在《致我们终将失去的青春》中扮演的那个“老张”。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收录的语素“白”15个义项,最有构词能力的是①义,其次是④义,再次是②义,最弱是(14)义;最能产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其次是联合式,最弱的是重叠式;形容词词素构词义项最多,名词词素次之,再次副词词素,最弱的动词词素;语际中的“白”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辞书所收的语素共义,但(11)义的语素共义概括其语素变义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分析发现,它们的语素变义比较近同于语素共义,但有的词语语素义没有概括,有的概括不全。语素“白”作为词的结合能力最强的是①义,⑤⑥最弱。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共收录“黄”义项8条、词组113条;构词能力最强的是①义、最弱的是⑧义;构词方式最强的是偏正式、最弱的是附加式和动宾式;词组中“黄”的语素变义是非常接近其语素共义;但辞书存在着漏收义项、没有释义、释义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方言称舅之妻为“舅母”的不少,例如北京、济南、扬州、南昌都叫“舅母”,成都叫“舅母儿”、沈阳、昆明、长沙叫“舅妈”,合肥叫“舅嫫”,苏州、梅县叫“舅姆”。含有“妗”语素的并不很多,如西安呼“妗子”,温州称“妗娘儿”厦门、潮州唤“阿妗”,广州可以叫“舅母”也可以叫“妗母”,阳江可以叫“舅娘”也可叫“阿妗”,福州喊“依妗”或“娘妗”。在宋代以前没有“妗”这个语素,“妗”由“舅母”缩合而成,当于唐宋间。“妗”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方言副词的“忒”其语义内涵主要包括两类:一类表示程度过头,含有贬义、否定的语义倾向;一类表示程度很高,含有赞赏、肯定的语义倾向。“忒”不同的语义内涵限定了它不同的语义搭配。“忒”在《红楼梦》中仅仅体现了否定性的语义内涵,而在现代鲁南方言中“忒”的否定性和肯定性语义内涵均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7.
宁乡话里的“起”字有多种用法,“起”字可以作语素,主要有4种语素义,可以作动词,有7种种义位,可以作量词,有2种义位,还可以作助词,有9种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与普通话比较的基础上,分析汉语方言形容词重叠的特点,包括形式、语义、语法三个方面。形式特点:重叠形式丰富。语义特点:表绝对意义的形容词和“坏字眼”形容词可以重叠。“A里AB”的感情色彩有贬义、褒义和中性三种。重叠式中有很多成对反义词,体现了语义的对称性。一个形容词可以有多个重叠式。组合方式多样,包括AB—AB、AAB中A与B的组合,AXX中A与XX的组合。语法特点:一些方言的重叠构词中存在词类转换现象;从式可以前加否定副词“不”、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修饰动宾短语是程度副词非常特殊的一种句法功能。对1996年《人民日报》“很有0”语料的封闭性研究表明:O包含语素、词、短语三级语法单位,而“很有O”是“很有O”结构中最为典型的成员。“O词”主要由名词充当,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动词或形容词。“O词”的语义比较抽象,大约包含50种类型。“有O词”的整体功能与性质形容词相当。“很有O词”结构在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和定语,少数情况下可以做状语、补语和宾语。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汉字观的断想陈重愚笔者在《关于语素理论的思考》一文中 ̄[1],通过对语素概念及其理论的全面清理考察、质疑问难,最终提出了“在汉语语言分析中,可以而且应该取消语素概念,相应地,可以而且应该抛弃语素理论”的主张。而在思考过程中,已经可以见出笔者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