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作为"对立中合乎人类本质发展方向的精神现象",悲剧意识是文学反映人类生存"悲剧性"的一种总体性心灵感受与精神把握,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命运悲剧意识与人的悲剧意识,也包含介于两者之间的现代悲剧意识。而传统与现代悲剧意识的关系亦如中国传统哲学中天、地、人三才的联系,文学中与生命意志存在冲突的悲剧意识可提炼为天命的不公正、不完满,即"天残"的悲剧意识维度;来自残缺世界的"地缺"悲剧意识维度以及自我之"殇,不成人也"的"人殇"的悲剧意识维度,由此构成了悲剧意识三维理论。从悲剧意识三维理论来看,自古希腊至后现代主义的各个典型时期,西方悲剧文学的本质不只反映了一种悲剧意识维度,它大致经历了由单一到多个悲剧意识维度并存的复杂演变,由此,西方悲剧文学的未来总体走向必将延续与发展"天残""地缺""人殇"三种悲剧意识的并存性思考与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2.
传统消费向当代消费的过渡,带来的重大变化是消费价值观的生存论彰显。个体主义消费价值观、经济主义消费价值观和文化主义消费价值观在内的当代消费价值观都忽视了人的生存的关系性、整体性和决定性条件,走向了对人的本真生存的背离。建构生存论的消费价值观,包含着人本意识、规范意识和极限意识三个维度。生存论的消费价值观只是理想消费的一种描述性事项,而更为关键的是应当从制度安排、幸福理念和物欲批判三个路径去推进生存论消费价值观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把文学研究当作一种文化存在来追问,必然关联到作品的美学风格、创作意图、主旨倾向等,而这又无不受到地域环境与文化生存的制约和影响。基于此,通过对欧阳山《三家巷》的语言风格的呈现、民俗风物的描绘、生存意识的剖析等三方面进行的一系列美学探求,可以窥见岭南文化的生命本质及岭南文学的叙事依归。  相似文献   

4.
在人的文学和自然的文学都失去了精神生命的衰落时期,中国当代生态文学以它特有的方式再次连接起文学史和人类精神史中断的脉络,并且重新思考在生存意识充满危机的今天,人是否可以回到自然生态,藉此实现自身的救赎,拯救文明异化的迷惘和病痛.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出现,给后现代语境中的消费文学和时尚文学,以及危机四伏的现代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然伦理、大地伦理和生命伦理的重新发现和确立,给人类的现实生存,以及精神生活带来了一线曙光,一种新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形态和价值理念,正在生态作家笔下缓慢形成.生态文学通过现实批判、生命关怀和人性剖析三个维度,努力建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在的终极理想.  相似文献   

5.
作家关心政治,希望作品影响政治,是中国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传统。文学自觉与政治运动合流恰好构成了20世纪中国政治小说自然生存的文化语境。对政治权力的焦虑、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和对主流意识的疏离,是20世纪中国文学关于政治或政治文化书写的三种主要情态。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存在现实中屡屡受挫 ,在失败面前是退缩还是奋起 ,取决于人们对其所处困境的态度。乐观的生存意识是西方文学中反映出来的西方人生存意识的一种 ,西方作家在作品中极力倡导这种生存意识 ,写出了耐人寻味的作品 ,这或许是西方文学引人注目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欲望之境与生存之象——论90年代新都市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都市小说是90 年代文坛上一个崭新的文学样式,它以都市人的欲望和生存为出发点,对世纪末的中国都市人文景观做了真实的呈现。本文从都市意识、新都市人、都市生存三个层面对其进行散点透视,指出其存在的意义,揭示其内在的文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就经典话题作了历史性表述 ,并从历史的角度区分了三种不同的文学生存的生态环境 ,指出了文学的形态总是和它的生态环境相适应的 ;常规经典形态是专制意识时代的产物 ,多元意识社会有没有经典及会产生什么样的经典 ,今天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关于时间意识的观念性阐释,而城市则是现代性的载体与集中呈现。文学中的城市书写与现代性的时间观念紧密相连。时间,既规训了城市的演变和现代人的生存方式,也造成了城市文学叙事的多元化与异质性。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城市叙事,一定程度上就是作家关于时间的体验与想象性的表达。时间成为文学中城市叙事的母题,同时母题有关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也带来了城市叙事审美上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宇宙-神-人共融的直觉是当代思想家雷蒙·潘尼卡在跨文化视域下提出的一个新实在观,它整合了东西方各个传统的实在观,认为实在包括神、人、宇宙三个不可还原而又相互交织的维度.这一实在观在当代人类的生存处境中引出了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蕴涵,包括沉默的上帝(解决了当代人选择无神论还是有神论的两难)、人类意识的三个凯逻斯阶段(即人对宇宙-神-人共融的实在的三种基本态度的凯逻斯阶段)、历史的终结(在人的时间意识中,历史意识的主导地位正走向终结)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文学具有与古代文学的循环时间观不同的线性时间观,具有科技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现代动力意识,初步具有西方现代民主政治思想,而且近代文学作品生产具有自主性和商业性的特点,近代文学在近代中国市民社会中以报刊形式出现的传播与消费方式使其具有大众性的特点,这些都表明中国近代文学具有前现代性的特点,前现代性是现代性的萌芽,是现代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出发,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承继关系就会显得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12.
中古文学集团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集团的出现是文学自觉的标志之一。中古文学集团以其自身鲜明的特质而与一般政治集团或文学家族、文学流派相区别。中古文学集团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以及统系观念的缺乏,凸现了该时期文学尚未高度自觉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文学自觉主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这两个必要条件;文学在古希腊和实用的“技术”没什么区别,古希腊还没有发展出非实用的审美的文学观念,古希腊文学从根本上没有体现出“文的自觉”;古希腊神话、史诗、悲喜剧、抒情诗等文学样式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既未体现出“人的自觉”,也未显示出“文的自觉”;古希腊文学具有明显的非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历史文学的创作主体意识及与时代的精神联系一向为研究界所忽略.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因为确立了以发掘王朝衰变时代的功名文化人格为基点的创作主体意识,并将自我的创作生命状态、文化身份、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个体精神特征渗透于艺术境界之中,使文本的审美内涵超越一般的"历史官场小说",显示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由此形成了在时代精神文化和文学语境中复杂的接受效应.  相似文献   

15.
徘徊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论张爱玲的家园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园意识是张爱玲创作心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她创作的原动力。这种意识的形成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对古老家园的痛苦记忆以及对理想家园的探寻是这种意识的具体表现。家园寻求意识伴随张爱玲创作的始终以至她的一生,成就了她极高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6.
吴翔宇《鲁迅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与嬗变》一书,在鲁迅研究中独辟蹊径,从时间角度考察鲁迅文学创作的本质,探究其时间意识的文学建构,揭示其时间意识的本质内涵,阐显其时间意识的现实意义,具有突出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文学的独立成科,南朝文人开始真正以文学的眼光去探寻文学发展演变规律,表现出文学史意识的自觉。这不仅表现在撰史者首创“文苑传”,更重要的是,文人开始自觉地从“史”的角度深入研究文学发展演变规律,因此,他们对文学的承传流变及其内在根源都有深刻的认识。文学史意识的自觉是“文学自觉”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意识流文体注重表现人物内心真实,展示人物的主观感受、印象和各种意识流动过程,尤其注重显示人物的潜意识。意识流小说家大量运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时序颠倒、幻觉梦境、象征暗示等意识蔓延手法,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合在一起,表现西方现代社会异化人性、变态心理和扭曲性格,使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创作独特的思维模式和不可或缺的艺术手法,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肇始于先秦的“言意之辨”,在老庄那里尚停留在哲学的层面上,体现的是语言面对着“道”的无奈和困窘,但已对文学语言的自觉形成启发。到了六朝时期,一场哲学争论使得文学语言开始走向自觉,并最终在刘勰和钟嵘那里步入全面自觉的境地,且在创作论和接受论的共融中促进了我国文学语言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在白族民间文学体系中,龙神话传说故事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白族民间神话传说故事中的重要形象,在白族民间文学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形象体系,在广大白族民众中广为流传。龙形象体系的形成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水神意识和斗争意识是白族龙形象的两个核心意识,贯穿于白族龙神话传说故事体系的始终。由最初的"以龙制龙"的神龙崇拜,到"以人制龙"的降龙英雄的人崇拜阶段,龙形象由神圣一步步走向世俗。透过龙神话传说故事,折射出了龙形象发展演变过程中白族民众的审美心理及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