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观念,如自然观、系统观、保护观、科学观和宗教观等。先民们对自然的看法以客观的、自然主义的态度为主,提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认为,世界是一个整体,产生了系统的生态观念,在此基础上,先民主张实行生态保护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生态科学观及实践是其重要的表现。此外,生态观念在文化中还有一个显著的体现,即生态宗教观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它将有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识和促进中国的生态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龙江流域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包括苯教生态文化和佛教生态文化,这些不同的生态文化在内容和信仰形式上都体现着当地藏族群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观念。虽然它们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和迷信成份,但其崇尚自然、与动物同源同生、相互依存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却符合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与发展总趋势,是对生命统一性与持续性的一种明智而深刻的认识,其表现出的深层次及多元性的生态文化观,对于保护高原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是21世纪高校道德教育的新内容,旨在转变大学生传统的自然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观,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内含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障万物平等的生存权利等,这些都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宝库。因此.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来加强高校的生态道德教育,可增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源于自然审美的哈尼族服饰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族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以黑色为基调,无论男女老少均以黑色或青蓝色为主,他们认为黑色是融于大山森林的色彩基调,是哈尼族生命的保护色。哈尼族的每一个支系就有一种衣着类型,但黑色与银饰形成统一的审美观,其审美图案主要是表示日月星晨、山川河流、自然花鸟和水族动物的影子,充分体现了哈尼族融于自然及其以自然为主体的审美意识,蕴含着深刻的服饰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在小说中体现生态经济伦理思想是哈尼族作家朗确的作品惯有的特色 ,他的长篇小说《最后的鹿园》展现了哈尼族地区传统与现实的生态观念与经济利益的冲突 ,本文由此入手 ,对哈尼族系统的、生态经济伦理思想进行分析 ,揭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以及我国环境文学发展中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农村体制变迁对哈尼梯田及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耕作是哈尼族物质生产的核心内容.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农耕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耕作技术、管理方式以及梯田生态机制.但20世纪下半叶,农村社会体制的变迁对哈尼族长期以来的梯田农耕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哈尼族社会逐步由一个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脱胎而为开放的、多元的、复合型的社会.由内外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发的哈尼族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与文化机制的变革悄然涌起,其传统梯田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8.
北方蒙古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即天、人、草原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观念、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观念。成为蒙古族生态文化的鲜明特色,对现实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居住于滇南山区的哈尼族所信奉的以万物有灵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其迷蒙、杂芜的神灵观念,除天上至高无上的天神“摩米”之外还可分作三个层次:一是卫护躯体的神灵;二是无恶不作的鬼;三是善恶兼施的自然神。文章通过对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的探析,揭示了山居农耕民族社会文化走势和观念形态衍异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有着强烈的哲学、自然、社会等层面的生态意识,这种生态意识同时也贯穿于文学创作之中。山水诗、田园诗、竹枝词等创作是传统生态文化精神的具体实践。陇右近代诗歌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地域,既继承了古代诗歌创作的传统,又表现出对政治与社会生态的强烈关怀,对自然和人文生态精神的着意突显。其民间视角和原生态书写,表现出明显的时空特色。以生态批评作为切入点讨论陇右近代诗歌,是地方传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也能够为地方生态建设提供文化精神依据。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梯田文化为核心的哈尼族传统文化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的和谐观。其中的水文化、梯田稻作文化、择居文化、适应文化,对当今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梯田文化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哈尼族是雕塑大地的民族,哈尼族梯田是真正的大地雕塑.哈尼人把别的民族用来建造城市的精力和梦想,都用来建造梯田了.他们世世代代创建起来的"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度共构的"梯田文化",在今天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平衡支点时,它的优长凸现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建筑生态观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强烈的生态观念,作为主流文化的儒道两家对建筑生态观都有独到的论断,它们决定着中国传统建筑的进程。对其基本性质和物质的分析,将有助于我们重新从源点上认识人与自然的应有的和谐关系,并得到对人类的今天以及未来的文化发展某种结构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学的视角,以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怒族社会-文化的文化生态学解读,结合文化生态学与怒族传统文化的“文化核”和文化适应的关联性研究,认为云南怒族的传统生存方式的产生和存在自有其内在必然性。进而提出了特定民族生存环境与文化适应的关系问题。同时,在方法论上使田野调查和民族志知识加以必要的深化,上升到对特定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各种旨在改变他们命运的意图和行动的科学考量。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自然观的形成是受综合合力的结果,客观上,远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近受明后期进步的文学思潮以及满族文化传统的积极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为本位,儒、释、道三足鼎立,这三家都崇尚自然;明清时代的个性解放思潮及满族文化中的萨满教也都对曹雪芹自然观的形成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哈尼族的南迁作了论述,并指出哈尼族是梯田农耕稻作文化的民族。  相似文献   

18.
食品包装设计是指在实践基础上为了实现自由本质而对关涉人与自然之间质、能及信息交换的食品包装所进行的计划和谋划;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思想,又是人类生态文明发展的缩影。中国生态文化的发展与包装生态设计的演变实质上是两者相互生成的过程;当前中国食品包装设计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境遇,而在食品包装设计中只有从超越主客二分、回归天人合一、完善制度并通过研读古籍、探访民间、民族和向大自然学习等方面展开,进行顺“天”造“物”,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生态文化的建设和生活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斯批黑遮》是哈尼族的一部宗教文献,它以说唱念诵的方式在哈尼族宗教主持者摩批中世代相传,并以同样方式出现和使用于哈尼族丧葬活动中。作为一部流传千年的丧葬祭词,它深刻地反映出哈尼族自然崇拜、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这种原始宗教的内核。同时,由于它的内容涉及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涉及了哈尼族社会文化习尚的主要部分———宗教生活(精神的)、农耕定居(物质的)和人生礼俗(现实人生的)三个方面。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展示出了哈尼族社会生活的概貌。《斯批黑遮》不仅可称为哈尼族文化的百科全书、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可称之为深沉的哈尼族人生启示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承赤高速公路的特色景观创意设计,采用前期策划、总体布局、详细规划的设计模式,以及问卷调查、数据总结、结果排序的研究方法,通过量化与对比得出相关地域文化印象的广泛认同点,挖掘了景观要素;依据不同景观区域的地理位置条件和文脉特点,将承赤高速公路特色景观定位为“皇苑胜景”、“生态之旅”、“画境天成”、“满蒙融情”四大主题文化景观区段,并重点进行隧道洞口、收费大棚及服务区的景观创意设计,完美地展现出满族文化的历史韵味,努力实现景观、旅游、生态三位一体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