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列宁关于对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经历了从共耕制到合作制的战略转变。在新经济政策条件下,合作制成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合作制的发展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合作制在生产经营方面比共耕制具有优越性,实质是使农业朝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列宁的合作制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列宁晚期“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制的社会主义”是列宁首次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关于落后国家发展与现代化的理论构想。列宁认为 ,落后国家通过合作制 ,并且仅仅通过合作制就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列宁提出的这一构想自有其深刻的思想背景 ,是其晚期思想的重大转折 ,标志着列宁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道路的全新探索。同时 ,它对于具有相似情况的我国今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及合作制、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现代化道路 ,是富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列宁关于改造农民小生产的思想,有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他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发展合作制,重视商品货币关系的作用,以及在首先发展农业的前提下逐步发展大工业等重要思想,是对他早期思想的发展,比较切合苏维埃俄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再论列宁晚期“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晚期关于“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其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如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合作制的社会主义”的主要社会经济特征问题,以文化建设、政治民主化为重要内容的关于实现“合作制模式”的前提条件、过渡方式及各种具体途径问题等。同时,列宁还进一步把这些思想综合成为一个关于落后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社会发展的总体性构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和制约的整体化演进过程,提出了许多与当代优秀的社会发展理论极为契合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5.
列宁<论合作社>因历史原因,长期被人们误解为是一部论述农业集体化的论著.文章分析了斯大林如何以自己的集体化思想混淆了列宁的合作化理论,并区分了合作制与合作社的内涵;从而突出了<论合作社>的主题思想、希望人们发挥合作社的建设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对列宁《论合作制》一文的分析,认为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实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重大的思想转变,即把合作制看作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列宁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时,从以利用自由工商业原则为思路的构想,向以公有制建设为思路的构想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7.
合作化思想,是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十月革命胜利后,合作制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的俄国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列宁在他逝世一年前所写的《论合作制》一文中曾指出:“现在我们有理由说,在我们看来,单是合作社的发展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列宁的合作化思想前后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它关系到对于整个社会主义的认识,那么,这种变化的客观依据、实质是什么?其意义何在?本文试追溯这一演变过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粮食税》和《论合作制》真实记录了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9.
《论粮食税》和《论合作制》真实记录了列宁搜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轨迹。  相似文献   

10.
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政权建立后,如何对农业进行合作化改造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课题.列宁从苏维埃俄国国情出发,对农业的合作化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苏俄国情的合作化道路,但由于当时具体历史条件的限制,没能取得圆满的结果.邓小平总结了国内外农业合作化的经验、教训,结合时代特点和中国国情,提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两个飞跃"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合作化道路的两个不同阶段,是对列宁合作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列宁“一国胜利”学说的提出,到“一国胜利”学说经受十月革命的检验,最后对“一国胜利”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探讨列宁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如何根据当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针对俄国社会的特殊情况提出了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著名设想,这一理论对于我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东方落后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结合马、恩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基本国情和主要任务,从而明确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五四前后国内兴起的各种民粹主义思潮中的一种,"农业社会主义"曾经长期影响甚至左右了中共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实用主义地对待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是农业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思维方法。中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对农业社会主义的自我反省与解构。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物质概念并不是绝对的,其内部本身蕴涵着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张力。这种张力来自列宁这个概念自身的局限性与不完善性,源自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这种张力的具体表现就是,“客观实在”对物质之非专属性。因此,需要对“客观实在”进行限定,需要统一物质概念之属人性与非属人性。另外,在强调人的感知在物质概念中的作用时,却将人自身遗忘于物质之外并陷入人类自身的“洞穴假象”中,故而还需要对知觉等人的认识作用与物质概念的关系进行再反思。  相似文献   

15.
“悟性思维”过程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的混沌动力学角度对悟性思维的运演过程进行探讨。提出“悟性思维”本质上是大脑思维系统内部诸思维因素的某种合目的的、超越常规的、随机的思维自组织现象这一观点, 并进一步对悟性思维的动力因素、运演原则和运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悟性思维”的运演过程是根据思维因子自身的自洽性原则, 由单个思维因子发展为思维强子、复合强子,最后因其思维系统内部随机涨落的突然放大而产生新的有序思维运动形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俞良早教授在对列宁思想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前人和他人"的"新论",诸如十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列宁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得出的是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的结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不等于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等等。这些"新论",有的是对列宁思想的严重误解,有的则是对列宁思想的故意曲解。研究列宁思想,应该依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追寻正确结论,而不能从既定结论出发去搜集材料和制造证据;不然,就谈不上什么正经的学术研究,更谈不上什么创立"新论"。  相似文献   

17.
列宁“反映论”将意识看作一种辩证运动:它不仅反映物质世界,而且还能改变它。这种观点不是“无根”的,而是从恩格斯起步,逐渐向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靠拢、再向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和赫拉克利特“摹份说”延伸的——对此,理论界似很少有人提及。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5年辽宁省"百村千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在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耕作方式、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灌溉方式、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采纳上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农药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技术可及性和议价能力,进而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