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确立了电子数据的法律地位,这就产生了电子数据和电子证据的关系问题,进而影响了视听资料的法律地位。在分析概念的基础上,从信息电子技术的角度对三者进行了重新定位,即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分别是信息电子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产物,前者是模拟技术的产物,后者是数字技术的产物。由于电子证据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于是,笔者主张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合并纳入电子证据的范畴,这样有利于构建统一的电子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2.
论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与法律效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包括鉴定签名者的身份、表明签名者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以及确保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功能首先可以通过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与电子认证等方式来实现。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是要解决电子签名的合法性、有效性问题,明确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依据电子数据的高科技性、开放性、脆弱性等特征,电子数据可以作为证据采纳,并且基于当前我国对于电子证据立法和实践混乱的局面,我们当务之急就是在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的同时,依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专门的电子证据法律规范,赋予电子证据独立的法律地位,制定一系列收集、审查、认证的程序和规则。  相似文献   

4.
电子签名的法律功能包括鉴定签名者的身份、表明签名者对电子数据内容的认可以及确保原始文件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其功能首先可以通过工作流程、技术环节与电子认证等方式来实现。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是要解决电子签名的合法性、有效性问题,明确电子签名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明确地规定了"电子数据"为法定独立的证据形式,肯定了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活动中的证据能力和法律地位,然而并未对其认定规则作出详细规定,从而导致在认定方面存在较大的分歧。对于电子数据的认定,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对证据审查认定的一般性规定,同时也应当针对电子数据的独特性作出特殊性规定,肯定CA认证、EDI中心、DRM、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新型收集手段的合法性、变更对其原件的要求、肯定单一电子数据的证明力、明确数个电子数据证明同一事实时各电子数据证明力大小的认定原则。  相似文献   

6.
电子保险商务是未来保险运作的主要手段,但人们对电子保险商务的安全和诚信却心存疑虑。只有从法律和技术两个层面上有效地保证电子保险的安全诚信,电子保险商务这种新的商业模式才能获得公众真诚的认同并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为实现电子保险商务的安全诚信提供了法律保障———确认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也为电子保险商务提供了安全保障;严格电子认证服务市场的准入制度,为电子保险商务提供了诚信支持;承认数据电文的证据地位,为保险纠纷当事人解决争议建立了诉讼信心。在获得国家法律保障的同时,保险企业应该积极探索体现安全性的电子商务技术解决方案,以期在新经济时代创造保险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计算机的日渐普及,档案管理工作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电子文件的产生.改变了传统观念中对档案的理解,原有的档案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作者从实际出发对电子文件在档案工作中所遇障碍及电子文件与档案工作重新定位两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我们必须思考电子文件档案管理的特点、适用性、鉴定技术和它在法律上的地位等问题,引进现代化手段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是无法回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16年第29号司法解释第14条规定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中可借助于鉴定意见或检验报告认定环境污染专门性问题, 基本确立我国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度。鉴定检验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统一化。然而,司法实践中出现司法鉴定主体 混乱、鉴定意见采纳难、检验报告法律地位不明和跨学科知识人才储备不足问题。法律与部门规章的割裂,落后的评估技术、 尚待完善的配套制度、模糊的鉴定事项和因果关系鉴定作用不明,以及鉴定制度发展的历史因素是导致现实困境的根源。应 从统一立法规范、完善机构目录和鉴定事项内容、明确检验报告的鉴定意见、法律地位,着手完善环境污染犯罪鉴定和检验制 度,为正确办理环境污染犯罪案件,统一环境污染执法司法尺度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相关法律规范中没有明确的电子证据采信规则,司法判例中法官对电子证据的认可程度不一。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整理出中国电子证据真实性认定主要存在真伪认定无统一标准、呈证形式不规范、公证和鉴定技术水平发展不均等问题。提出利用鉴证法、专家辅助法、对比法和综合分析等方法,从电子证据来源初步认定,再辅之于先进的鉴定技术和保障技术,审查电子证据的生成、传输、保存和展示过程,并将此种方法具体运用于对电子邮件、电子聊天记录、手机短信和微博等电子证据的真实性认定中,以期为解决中国的电子证据采信难题提供方法指引,最大程度追求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快播"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的庭审质证过程暴露了新型网络技术对电子数据证据的影响。这表现为:大数据时代使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效率低下,且电子数据易被篡改或删除;云计算技术使电子数据的存储分布碎片化,取证涉及数据管辖权问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不仅应提高取证的技术方式,而且应完善电子数据取证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Android操作系统作为占据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一套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以其开源性获得了国内众多手机系统开发企业的青睐。但是,具体分析Android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版权机制,可以发现国内企业在对这样一款开源操作系统进行定制时仍面临着诸多版权问题,如开源协议的法律效力不甚明确、手机系统自身存在的版权瑕疵、追责困难等。针对上述问题,我国应当从立法上对开源软件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规范,同时引导国内手机系统开发企业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真正走上自主研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为终端设备的GPS智能手机越多地应用于诸如公安、物流、测绘、车队管理等行业。定位精度高,使用方便稳定等优点,使得GPS智能手机成为这些行业进行信息化改造时的首选。GPS手机出警导航系统基于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技术,监控中心通过解读GPS信息定位出巡逻警员当前位置和出警目标点位置,巡逻警员使用解码函数来解析监控中心发送的出警短信内容,通过GPS手机导航及特设时时通讯和高精度放大/缩小地图功能到达出警目标点。  相似文献   

13.
电话营销的内涵及其法律规制的正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介绍电话营销的起源入手,探讨电话营销的内涵,进而分析电话营销法律规制的正当性基础。为了防止营销者随意拨打消费者的电话,保障电话用户选择接听电话的自由权利,国家应当从法律上加强对电话营销行为的管制。保护公共利益和电话用户的隐私权以及防止电话营销者转嫁经营成本等,构成了电话营销法律规制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4.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六大核心技术之一,是未来数字文明的重要基石。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以陌生人社会点对点的技术作为信任环境,一旦设定的条件满足即可自动执行。当虚拟世界智能合约与现实社会的主体、事物发生交互时,智能合约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合同。但是作为一串由计算机系统自动执行的代码,智能合约向传统合同法提出了巨大挑战:智能合约不能修改和终止;匿名性、格式条款、计算机语言不易辨识等易造成合约相对方意思与表示不一致,而法律效力评价难以发挥功用;智能合约即使通过技术之力极尽“事前预防”之能也难以完全排除智能合约被攻击、当事人权利受损的可能性,而权利事后救济也难以发挥功用。解决虚拟世界智能合约技术规则与现实社会合同法律制度冲突的基本思路应当是虚拟世界为合同法的实施留出技术平台,合同法也应当插上科技的翅膀融入虚拟世界。  相似文献   

15.
对于手机短信作为证据以后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实务界与司法界一直存在分歧,如何确保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可采性是讨论的焦点。手机短信证据保全是保证手机短信证据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手机短信证据保全主体、保全对象的理论研究,以及倚靠重庆邮电大学证据保全中心为实验平台所得手机短信证据的保全程序与方法,确保手机短信证据的适格,以期改变目前对于手机短信证据易收集难使用的尴尬局面,发挥其证据效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普遍增加,一方面给大学生生活学习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危害着大学生。面对智能手机的诱惑,大学生要学会自己控制手机的使用,不要成为手机的俘虏。文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来展开论述,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摆脱手机依赖,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交易领域的智能合约融入区块链技术,以代码形式表现,可实现合同履行的自动化和不可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合同模式.自助行为说、代理说将智能合约视为对合同过程的外部增强,是侧面功能的法律阐释,并未完全捕捉到实质.智能合约并不一定跨越整个合同过程,也可仅是合同过程某个方面或某个阶段.法律意义上的智能合约不是合同新类型,而是合同关系形式的新发展,即当事人缔结和履行合同的新形式,合同性质未发生实质变化.智能合约满足特定要件构成特殊的书面形式,具有"书面形式+自动履行"功能的特质.民事主体通过智能合约形式订立合同应遵守《民法典》等现行法律的具体规则,以保证合同依法成立与生效.智能合约不等同于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认定其效力应结合智能合约应用中的具体问题展开具体分析.从立法上确认智能合约,在符合国家现有法律、政策基础上编写和应用,实现形式的合法化、内容的规范化是该技术谋求长远发展的保障.技术起步的现阶段,纸质合同、一般电子合同与智能合约在不同方面发挥协作作用,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民事交往、商业交易的主要状态.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机,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它不仅与民法息息相关,更有可能深刻改变传统私法领域的既定规则。区块链使用了独特的方式对现实世界交易流程进行模拟,因而能被民法原理所解读,并加以拓展和运用。在其之上建立的智能合约技术,被认为可能引发金融、法律活动的深度蜕变,通过将合同内容进行数字化编码并部署于区块链上,使合同的履行过程能够以一种去中心化、去信任、高度自治的方式进行。然而智能合约并未超越现有的法学概念,它的实质是运用技术手段在合同或要约之上添加辅助履行的担保功能,使合同指向的财产利益能得到确定移转。从现有发展来看,区块链及智能合约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应用都集中在定型化的虚拟场景之中,离全面普及仍有一定距离。智能合约还有多重法律及技术瓶颈,在诸如编码漏洞、语言转化、现实交互、跨国监管等问题上存在一系列风险与挑战。  相似文献   

19.
在非接触式手机移动支付日益盛行的背景下,结合智能卡、RFID、磁控等技术,提出一种磁控RF-SIM卡的设计和实现模式.该磁控RF-SIM卡由多芯片的硬件架构和多任务、多应用的卡操作系统软件架构组成.它为RF-SIM卡产品带来更大的竞争力,为推动手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求,结合3G智能手机的新特征,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需求和购买动机两个维度构建了中国3G手机消费者的市场细分模型。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借助因子分析和K—means聚类分析,得到商务沟通、低价理性、实用价值、新潮体验、简单移动、时尚品位和大众跟随7个细分市场,并对各细分人群的需求特征进行了归纳,其研究结果为3G智能手机终端的设计和营销提供了信息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