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源自中国和希腊的神话故事作为东西方文明的源头,后世诸多精神文化都能在其中找到最初的影像。从系统性、性格特质、婚姻情感、性别差异、英雄命运等方面切入,考察两国神话体现的中西文化异同,有利于解读两国不同的民族精神,有助于剖析两个民族内部深层次的文化成因及其对中西文化的后续影响,彰显神话比较研究的重要科研价值及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视野对中国现代神话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中西文化碰撞、文化视野扩大的结果。希腊罗马神话成为范本 ,在中西比较和选择性误解的基础上 ,人们发掘了原本被忽视的中国神话的价值。世界一体化的到来 ,迫使我们进一步扩大文化视野 ,从“中西比较”走向“世界比较” ,使神话学的基础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3.
人类创造了文化,人和文化同时出现,从一开始文化就打上了人的意志的印记,因此对文化的研究也就是对人类自身的研究。在文化全球化日益加剧、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世界这两大主流文化的比较研究亦愈来愈重要和实用。由于各自的社会、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制约,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文化具有开放性,对中西文化的根本特质及主要差异进行梳理比较有助于各自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西文化的异和同可以在中英语言的异同上体现出来.这对于翻译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通过俗语的英汉互译比较,揭示中西文化的异同,再根据中西文化的异同,诠释在俗语的英汉互译中要注意的九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比较研究中西悲剧精神的方法论原则,强调运用文化发生和比较的方法。需要说明:文化类型的区分和文化发生时期的确定,如何解读古代神话,中西悲剧精神是否具有可比较性。需要阐明:中西文化的根本性质分别是历史理性主义和伦理理性主义。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环境中,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的语境下,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以文本的形式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与不懈的文化探索.它们将聚焦传统文化精神、凸显地域文化色彩、融合族别文化特质、汲取外来文化精华作为开掘重塑民族文化、保持增强文学民族性的文化策略,展示了自己向世界文化开放并与之对话的同时努力寻求恪守与建构的文化姿态,其总体的文化取向对21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在20世纪西传中华文化智慧及其所作出的贡献,需要人们作出更为公正的评价与全面的理解。从根本上说,林语堂仍旧是现当代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域境的标杆。将林语堂思想感力的造成及其精神视点定位这一命题的思考放置于20世纪中国现代文艺思想史的历史语境及新兴的跨学科的比较视野中,透视林语堂脚踏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产生的伏在影射,同时从这一角度来重新了解林语堂"浪漫兼古典"风味书写的精神特质与现代学术批判价值立场,并且挖掘出林语堂思想得以孕育与催生的内涵镜像与审美起点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原生态的家学渊源与情感启蒙、审美旨趣的生发与精神观念的发轫、脚踏中西方文化的期待视野,三方面进行透视与研究,以期让人们更清晰而深刻地把握20世纪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与时代共命运的自我精神世界暗处的一种历史共振节点,同时有助于人们理解中国文化精神传承者站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文化血脉内涵及固本思源的殷殷人格风骨。  相似文献   

8.
费.伊.布斯拉耶夫是俄国神话学派的奠基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德国神话学派代表人物格林兄弟等人的学说,将神话学研究同语言学、民间创作、民族传统文化及古代文学的研究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布氏首次将比较-历史方法引入了俄国民间文学特别是神话的研究之中,就语言、神话与民俗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一整套自己的理论,在俄语语言和民间文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俄国自己的比较-历史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此外,布氏在将比较-历史方法广泛应用于语言、民间诗歌、神话、仪式等领域的过程中,力求将比较-历史原则与文化-历史原则结合起来,从而使其神话学研究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历史特色。布氏在30余年的神话研究活动中,自始至终地不断根据新材料、新问题来丰富并发展自己的神话理论,布氏神话学思想的演变过程实质上体现了俄国19世纪下半期的神话学研究从对神话的单纯语言学解读走向具体文化-历史语境阐释,并最终将其上升到民族学乃至人类学范畴这一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历来被视为东西方文化的精神源泉,本文从两种神话文化的系统性比较入手,从神话形象、神话所反映的价值观和自然观方面,对两种神话系统进行了比较,并试图探讨两种神话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一直为中西文化比较的思考元点,在神话学、比较文化学和人类学领域均多论述。集中而论,20世纪后期的研究与20世纪早期重复者众,而继之理论前提,以希腊神话为上,以西方文化为优者,尤多。理论先见大于神话析解,研究法简而旧,层层因袭,整体水准较低。然其成就有三:母题理论的运用,文化史语境的强调,史诗传统与仙话传统之差异化认识。由此,中希神话比较尚需革新方法,注重个案,树立对话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1.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有许多异同之处 ,中国古代神话零散、不系统 ,自然神话相对匮乏 ,人文神话极为丰富 ,多半人半兽的神 ,女性神地位重要 ,体现出家族式多元制的特点 ,崇尚集体主义、牺牲精神和道德力量 ;古希腊神话完整、系统 ,自然神话与人文神话并重 ,神人同形同性 ,男性神统治一切 ,是家庭式一元制的 ,倡导个性原则、享乐主义和命运观念。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哲人试图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世界,最终却演变为离开社会人生谈论宇宙自然,或者是离开宇宙自然谈论社会人生.但孕育了古希腊哲学的古希腊神话,却把幻想世界与宇宙观融为一体,其中还包含着对个体价值和个人尊严的追求,从而把对社会的客观批判转化为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表现出时代的觉醒意识,展示了一个丰富多采的形象世界.本文通过评述古希腊哲人的学说和古希腊神话的演变,以及古希腊神话与古希腊社会的关系,由此揭示了古希腊人本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古希腊神话的评价、神话的本体规定与历史规定等方面,阐释了马克思的神话理论,反驳了"新神话"还会产生等当代神话学研究中的一些浮躁观念。文中认为一个民族的艺术的特征,可能很早就在该民族的神话中被规定下来了;古希腊神话的魅力在于它再现古希腊人把人当作目的的天真;神话是早期人类把尚不能完全理解的抽象"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古代神话之所以产生于那个永不复返的历史阶段,是因物质生产水平不高,人们还不能实际地支配自然力,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观和社会观,即"神话地对待自然的态度"。这些历史条件的消失,宣告古代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4.
希腊神话一直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论题。国内早期的研究者主要从希腊神话中的人性意识、中希神话的比较以及希腊神话对英语语言和文学的影响等视角对希腊神话的内涵进行解读。到了21世纪,受西方新兴思潮的影响,母题学、女性主义理论等介入到了希腊神话的研究中,为希腊神话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国外,希腊神话的研究主要包括母题学、神话学、哲学、考古学以及族系学等。对国内外希腊神话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综述,有利于我们把握希腊神话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也能为今后的研究者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详细对比分析,阐述了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的差异及其实质,以及其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同时指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吸取西方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以促进文化和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在外语教学中应加强文化教育,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6.
希腊神话和传说注重世俗个体的自由和人间英雄的荣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体现了古希腊民族在追求生活欲望的满足或与命运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完整人性和浪漫奔放的自由精神.同时,它始终关注人类的存在境况,展示生命的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揭示人类的欲望冒险带给人们的悲剧性与喜剧性的人生体验,蕴藏着深刻的现代性价值.它以诗性想象表达了远古希腊人力图诠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原始观念,是躁动不安的西方思想文化超越性发展模式的内驱力.  相似文献   

17.
从影响研究的角度,剖析周作人的希腊神话情结是有必要的。希腊神话中表现的希腊思想,如现世主义、自然人性、爱美的精神及节制之德契合了周作人的社会理想、文学理想与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8.
每种语言都有其明显的文化特征。古希腊罗马神话无疑是英语语言文化中一朵光彩绚烂的奇葩,作为英语文化中的一支伏流,其影响面之广、程度之深难以尽数。本文从古希腊罗马神话在日常英语词汇中的“影子”谈起,抛砖引玉,进而谈及到在英语中品味神话人物所带给西方人的意识习惯,以及在不同角度的诠释下,古希腊罗马神话具有常解常新的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神话是人类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现象.在內容丰富,想象瑰丽的大量希腊神话中,世界的产生、人类的起源、洪水灭世等故事情节和某些英雄人物的塑造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希腊神话申所表现出的各自民族精神及其特征又有着天壤之别,对各自的文明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源于希腊罗马神话的英语词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西方文化源头之一的希腊文化对英语词汇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本文从源于希腊罗马神话中众神名字的词汇、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专有名词、希腊神话的英语习语等三方面探讨了英语的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